第774章
偷換概念的人太多了。 而這樣網絡上無處不在的說法,多少是會影響到考研的學生的。 考研,不是讓你作曲,不是讓你創建流派,更不是“藝術家”的考試。 “是的,曲式和聲考試,在答案上,存在相對的唯一性??!” 李少杰的話很直白。 那便是…… 你需要從這些比較抽象,左右搖擺的東西里,找到一個考試題中相對最正確的那個答案,而這個答案,很多情況下是有唯一性的。 考研,就是在考一個音樂生的基礎常識,基礎樂理,基礎的知識。 而不是考什么稀奇古怪的發散性思維。 比如,一般和聲試卷上,都是這么出題的。 【為指定的旋律和低音配寫四部和聲】 【要求1.正確應用已學過的和弦鏈接方法?!?/br> 【要求2.運用正三和弦的原位與轉位,屬七和弦的原位及其相關知識,為下例旋律題配寫四部和聲?!?/br> 然后,給出你一行五線譜,上面有著題目內容的旋律。 看起來很難? 其實理解起來很簡單。 這個和聲寫作,實際上就很是類似于文學試題中“對下聯”。 首先,你必須講一個“規則”,那便是對聯中必須要的,平仄對仗,內容對仗。 必要的時候可能還得意境對仗,甚至一些刁鉆的對聯,諧音對,偏旁部首對,回文對等等等,這便是“規則”。 比如,“絲竹同清當天合曲”便可對“山水齊朗映日生文”。 答案雖然不絕對是唯一,總能有更妙的。 但答案在規則框架的趨勢下,是具有“唯一性”的。 只要滿足條件,對上來了,那么便是合格的答案,至于更高深的意境處理,那完全不是你一個普通的學生需要考慮的。 和聲的作答其實便是類似。 “一來,不要被術語忽悠懵,精準的提煉術語分析,對樂曲中發展手法,延伸結構,材料拼接方式,音型組合結構,節奏織體組合,能夠做出嚴密且符合邏輯的闡述?!?/br> “二來,便要找準定位,你們是學生,用好所學知識,工整的回答便好,你們是在考試,不是在作曲,不要把問題復雜化?!?/br> 李少杰強調了一句后,便在學生們不住點頭中接著講道。 “我們遇到和聲題,無非會有這么幾個困擾?!?/br> “和弦太多,不知道用哪個?!?/br> “和弦計算太慢,還容易出錯?!?/br> “聲部連接出錯,看不出來,或者不知道怎么修正?!?/br> “兩三個方案糾結,改來改去覺得不行?!?/br> “我跟答案不一樣,但貌似也符合規則,這對不對?” 李少杰的話,頓時引起了無數學生們的共鳴。 或者說,這類問題,本就困擾了相當多的學生,不僅僅是音樂系的。 像是一些數學題的解法,多少也如此。 公式太多,一時之間不知道用哪種合適。 知道錯了,但不知道咋對過來。 而像是文科專業呢? 好幾種答案,感覺都還好啊。 我和答案不太一樣,但似乎也可以啊,能行不? 所以,除去復習框架外,李少杰這節課,主要是為了盡量消除同學們這方面的疑惑。 做題考試這玩意,雖然果斷很有可能白給,但猶豫一定敗北。 考試是有時長限制的。 這樣的顧慮與疑惑越積越多的情況下,影響考試心態,很難考出好成績。 老師們又很忙,未必全部照應的過來。 而有些學生想問老師,但卻不太敢去經常請教。 “今天,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我講的和聲,不是告訴你們,你們的作品中應該出現什和聲,而是要讓你們學會一種能做題的和聲?!?/br> 李少杰很嚴肅的說道。 “考研,是你步入音樂藝術深處的一個門檻,這個時候你要做的,是掌握基本知識,跨過這個門檻,然后再去學,去自己實踐?!?/br> “所以,我要做的,是教你們學會一種思維,一種分析【考點】的思維?!?/br> “音樂沒有答案,但在音樂的試題中,你的和聲編排必須要有一個框架思維,不然,就算你僥幸答對了,那也屬于是碰瓷的了?!?/br> 很快,李少杰便把課件往下翻。 出現了兩行五線譜,上面是一段簡單的旋律。 不多,只有六個小節,但舉例子夠了。 做題是有模式的,做題思路同樣如此。 “首先,看到題的第一眼,先確定這段旋律的主調?!?/br> “現階段的題,一般都是建立在調性的基礎上的?!?/br> 李少杰標記了一下樂譜開頭的升降號。 然后通唱了一遍旋律。 “確定主調后,開始分句分段,第二步,馬上去確定它的終止式?!?/br> “不管是全終止,半終止,阻礙終止,變格終止,第二步必須要馬上分析樂句,提煉出終止式,畢竟,終止式對于音樂來說太重要了?!?/br> “很多同學寫和聲的時候,感覺哪里有些迷糊,這就是太晚注意到終止式的原因,因為無論是分段,分句,想要通過其確定音樂結構,都是離不開和聲的終止式?!?/br> “那怎么找終止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