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如果還有家庭,有子女的話,那當真是吃飯都要猶豫,保險舍不得交,衣鞋舍不得買,人生處處都是“省”與“精打細算”。 “如果哪天不小心生個病,就算是小病,也很影響生活,生個大病,可能天都塌了?!?/br> “而且,他有父母要贍養,有孩子在上學?!?/br> 榮贊教授看了一眼李少杰。 “他離婚了,獨身一人,養孩子,養父母,如果他生個病,一家餓肚子?!?/br> “這樣的人,太多了,只是很多人,看不見罷了?!?/br> 李少杰默然。 其實,也不是沒見過。 此時,回憶涌上心頭。 就在自己高中假期,給自家超市看店的時候,就曾經見過這蕓蕓眾生相。 沈城,距離丹東很近,一小盒草莓,在應季的時候并不貴。 十元。 但李少杰曾見過一位很普通的青年,拿起草莓,猶豫了許久,終究還是放下了。 也曾見過身著工裝的工人,大夏天來到超市,望著冰箱里琳瑯滿目的雪糕,艱難的咽著口水,然后默默的拿起一瓶最便宜的礦泉水。 也曾見過拮據的母親,帶著孩子,孩子看向零食的不舍,與母親拿出一塊錢買一袋牛奶的苦澀。 或許有人覺得,不就十塊,幾塊,至于嗎? 【何不食rou糜?】 對于一些人來說……真的至于。 身上裹滿了水泥污漬的工人,勞動結束后,偶爾來超市,買下的一瓶兩塊錢劣酒,就是他們生活的快樂。 在超市里精挑細選禮物,但收到分手短信,當場崩潰的白領,也曾對當時只有16歲的李少杰訴說著生活不易。 房貸,車貸,工作,加班,贍養老人,談對象,結婚…… 苦海眾生皆不易,卻依有不甘,于是,眾生選擇堅強再堅強。 此時,眾生即佛。 “有空的話,你可以在生活各處留意?!?/br> 榮贊教授笑了笑。 “或者……去一去醫院,你就能明白,何為眾生皆苦了?!?/br> “活著是苦,衰老,病痛,死亡,也是苦?!?/br> “生活中的快樂就像是泡沫,短暫而華麗?!?/br> 榮教授的笑容突然變得有些不正經起來。 看了看李少杰,呵呵問道。 “比如年輕人在與心愛之人尋求房內之事的快樂時,華麗,卻短暫?!?/br> “快樂以后,接下來煩惱的事情便是生活,結婚,避y,如果不小心中槍了,撫養,教育……煩惱不請自來,快樂僅是短暫?!?/br> 李少杰的眼神頓時變得奇怪了起來。 不過,這個例子倒是真的很形象。 榮教授緩緩說出了一個耳熟能詳的佛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br> 旋即,笑呵呵的看向李少杰。 目光很慈祥,像是一個慈祥的長者,在點化一個迷茫的年輕人一般。 “何解?” “眾生的身體是一顆智慧樹,眾生的心靈是明亮的臺鏡?!?/br> 李少杰甚至都能說出另一個“對立”的觀點。 “要時刻撣拂擦拭,不要讓其被塵垢障蔽了內心的光明?!?/br> “嗯!” 榮教授笑呵呵的點了點頭。 “下一句,我都不用說,你自己都可以說出來?!?/br> 李少杰點了點頭。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佛性常清凈,何處惹塵埃! 智慧不是樹,心靈也不是鏡臺。 若是性空,哪會有什么塵埃? 很多人,或許以為,這個故事,是一個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屁話?是一個爽文情節?或是一個打假故事?或是境界來源于生活云云云? 但其實,這些理解都太過流于表面,膚淺且片面。 其實,兩者的思想非常近似,甚至沒有本質上的沖突。 本質,都只有一點。 修心! 明心見性。 這樣,才可自證“覺悟”。 即成“佛”。 成為一名有覺悟的人。 每一個人,都可以。 “你沒必要糾結活著苦不苦,沒必要糾結眾生如何,更沒必要糾結活著的意義?!?/br> 榮贊教授笑呵呵的說道。 “活著,即是體驗,活著的本身,即是意義所在?!?/br> “有覺悟者是幸福的,有覺悟的人,可以更加真切的感受到自身存在的意義?!?/br> “從活著,到走向死亡,便是意義,它讓人類意識到,自己是有意義的存在?!?/br> 李少杰點了點頭。 哲學其實就是在探討“意義”。 人類是唯一喜歡探討【意義】的生物。 只有意義能夠讓人類避免時常會感受到的荒誕與無聊。 或許很多人看來,你探討意義,本身就是無意義的行為。 又不能生產,又不能當飯吃,何必呢? 但其實,哲學不僅不是無意義的存在,反而意義重大。 就好像古代的哲學家,吃飽喝足無聊了,去考慮別人看起來“很沒意義”的話題。 【太陽為什么會升起落下?】 【為什么有的東西可以浮在水面,有的就要沉下去?】 【萬年,十萬年后,人還在嗎?要不要留下點我們曾經活過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