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二、送信(上)
一三二、送信(上) 姬蘇是個重情的人。 姬氏兄弟這幾年時刻都有一人在姬蘇身邊,教導陪伴著兒子長大,甚至生活上都親自過問,巨無細靡,故而對兒子的性情也了解非常。 眼下這招請君入甕的計謀很粗暴粗劣,但偏偏針對著姬蘇的這個最大弱點而來,小魚兒便發現,自從與公子看過畫像說過那些坊間流言后,公子本來溫溫和和一個人,突然開始愛發呆走神,胃口小了不提,神情也多偏憂郁與氣憤。 他卻是不知道,他以為好脾性的公子正在計劃著怎么把他賣了。 重情不代表姬蘇就是個趴性子。 姬蘇或許不能接受半奴隸半封建社會的無人權無公平,等級森嚴輕賤人命,但不代表著他不會為了自己的安全而克忍下心里的難過出手兇狠,這也是當初姬武逼著姬蘇殺人,姬蘇即使知道自己接受不了,卻還是向大環境屈服舉起手里的弓劍的原因。 姬蘇死過一次,全程感受著痛苦與絕望才斷的氣,他的心底,對于活著,有著無限的渴望,對于自身的安全,也有著不自知的害怕不安,這樣的隱藏的,但卻更加真實的情緒才是真正的姬蘇,說到底,姬蘇還是個人,是人,又哪會真的十全十美呢? 水路上的日子原來枯燥得很,可因為太子被擄一事,水路上的船只便漸漸多起來,一開始還只有一兩只過來打過招呼,后來一天能遇上三四回,尤其小魚兒提醒姬蘇要進入夢澤鄉后,攔船問話的更多。 姬蘇留心打量這些攔船問話的,多是些青壯帶著刀劍作浪客俠士模樣的人,他們干脆又利落,拿著畫像,問了從哪來去往哪里,然后把人與像一對比,見到不是便撐開船來讓出路。 小魚兒道這些是水寨的人,但卻說不出幾個水寨名字,只道這邊都稱為水寨,聽說是建在島或寬廣的水域上,聚眾而活,靠收取過路費打點幫稱行商或商隊的安全為生。 姬蘇聽了心下一動。 李渡這邊靠近蒙州燧商等海邊地區,乃是水鄉,人民靠水為生,不知在此地提倡養殖淡水珍珠、包湖養魚蝦蟹種藕,把整個李渡規劃出來,做一個水鄉天堂,打造成華夏的蘇杭式風景旅游區域等,會不會是一條搞活經濟帶動發展的路子呢? 北邊糧產得好,此處因為陸地少,黍稗麥等多靠行商商隊帶來販賣或易物,而此處畜產談不上,倒是水產發達,家家戶戶腌得一手好魚,只是現在這個時候缺乏科學技術手段扶持,養魚業施展不開,過的還是捕撈式原始自產生活。 想到這里,姬蘇仰天長嘆:干嘛都離不開人才啊,知識才是力量,知識才改變命運,看來要好生在李渡再呆呆,把搜羅水產漁業人才也列到工部人才發展計劃當中去。 想完了這個想法,姬蘇便又想到一個問題:打造原生態式旅游景點,曾經見過的浮島倒是一個亮點,除了這個,這些水寨的建筑物是不是也非常有特色呢?是不是可以找個機會去見識一下呢? 想到見識水寨,姬蘇就心里火熱,入了夜睡不著,便干脆喚來小魚兒詳細詢問李渡的風情與水寨情況。 投入到憂國憂民的大胤太子職業當中的姬蘇全然忘記了不久之前自己還在感嘆自己就是個自私小民。 自私小民白天還在計劃著怎么把眼前的這個小侍從給發賣了。 不知身在危險邊緣的小魚兒聽到公子問及李渡的風情,他撓撓頭,有些赧然的道:“公子問小人,小人出身鄉野,遠處未曾去過,只知曉一些當地風俗?!?/br> 姬蘇頗有興致的攏著袖子道:“只有一些亦說無妨?!?/br> 小魚兒便清了清嗓子,轉著眼珠子想了一會兒,道:“李渡這邊因為湖泊水路眾多,據悉曾經是天神之淚落下而成,故年年春季三月初三有水謠節,這日男女都要做水上花燈,看中誰了便把燈贈與誰,憑燈多少選出水神,水神是要送往李渡城受巫祀教導,在除歲之際跳獻神舞為整個李渡祈福?!?/br> 姬蘇聽到巫祀心里有些波動。 這個世界還有巫祀的存在,但卻已經不多見了,祀會出現的祭禮,代表著不止鮮花,而是更高規格的祭品——人。 姬家的皇祠里養著一位大祀,但這樣大祀輕易不出來見人,算卜之事都是通過皇家道士們傳達,姬蘇在被立為太子之時,武帝曾請這位大祀算過國運及登牒的時候有幸見到這位祀。 因為國運的算卜實際上是得到天神的指示,是一國最高最難的問神之法,姬蘇對當年十二對身著白衣赤足披發額間點了血紅的朱砂被投進火中的五歲的童男童女們印象不要太深刻,那聲聲的慘叫一回想起來,猶在耳邊回響,最為詭異的是這些孩子并沒有反抗,魚貫而行著自己走進那場大火當中。 不用細問小魚兒,姬蘇已經可想而知這樣挑出來的水神,大概舞跳完,便要投入真正的水神懷抱,圓滿了這個水神之稱。 ******************************* 回來得太晚了,手機又只憋出這么些來,只好又分上下來混更了。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