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二、再遇
九十二 再遇 遠在東邊的潮起暗涌并未讓武帝一行感覺到,自武帝與太子巡天出行京城兵馬司的監管力度就又提高了一個層次。 京城兵馬司的兵力這幾年因為工部發明創造的頻繁,又加上姬蘇提供的軍事訓練手段見效,已經發展到了萬人之眾,事務并不繁忙,主要也就是護衛京城治安,故京城兵馬司是世家子弟們的好去處。 因著沒有特別打眼的功績,大司馬于淳謙便一直坐著這位置未曾上升過,他倒也一點不在意,每日坐鎮兵馬司,到點兒便與三兩同僚吃個酒再悠閑回府。只是武帝出了京,這京城的巡邏便加重起來,工部那邊更是派了不少人手牢牢盯住,進出皆由兵馬司與禁衛那邊合作著重重把守。 于淳謙每日按例去工部那邊查看守衛程度,直至用了膳方回到兵馬司。 一進兵馬司的樓里,便有灰衣小侍不打眼的站在廳門后候著,見到于淳謙僅行了揖禮,無聲的跟上后傳聲道:“京里發現些鼠跡?!?/br> 于淳謙天生謙謙君子風度,聞言面上并不改變,如常的往著自己的休憩小間走,小侍跟著像是進去伺候,進了房后掩上門,于淳謙自床幔掛鉤一扯,床后的墻便移開來露出一個僅供一人可入的黑色幽深地道。 小侍外衣一脫一翻穿上,自懷里摸出面具往面上一蓋,往床上一躺,便是活生生一個于淳謙大司馬正在小憩。 這地道自于淳謙進入后便又無聲的掩上,兩側壁上有幽幽的明珠微光亮起,于淳謙極是熟悉地形,腳下并無停頓的往前走了十米后在三岔路口處停下頓步十次,腳前的地面便又出現一道往下的臺階。 沿階而下七拐八拐,終是到了一處寬敞的石廳,此處已有六人候著,于淳謙上前坐到主位上,便按序有人上前來報事。 首位上前的是位面容看著僅十四五歲相貌端正的青澀丫頭,她聲如銀鈴的道:“大人,屬下暗樓營營十七,按吩咐潛入京中新開內閭百花樓。此樓閭子屬下已經探查清楚大部分,有幾人乃此次隨西征大軍而歸的游夫子?!?/br> 于淳謙表情溫和,嘴角似笑,看著手中的紙條溫聲道:“游夫子乃軍中之物,怎的能在京中內閭出現?可是背后有甚關系?” 暗衛十七恭聲道:“顯然有軍中關系。昨夜工部寧芝寧主事與戶部謝堂謝副主事等一行五人進了文樓,點了文樓最有名氣的如意閭?!?/br> 聽到這里,于淳謙亦看完了手中暗報,看向下方的屬下道:“寧芝可是滿意得很?汝等盯著些,必要時給他手里放些無關的情報出去?!?/br> 這個丫頭領命退下,另外一年輕憨厚之人上前再報京城商賈之隊的出入人口增減變化。 “大人,五方客棧處有小侍辭工回鄉,這本是正常之事,然而屬下在城門處發現此人不時眼神緊張眼瞳收縮,便擅自作主派人潛跟了五日,此人在離京兩百里后竟有余錢購了駿馬全力趕路,本來暗衛跟緊了,然而進了東州便失了此人蹤跡?!?/br> “……找個由頭,把五方的人給端了,換上爾等人手?!?/br> 聽到這個消息于淳謙微微皺眉,又開始拿起下一疊紙。 這疊紙并未寫甚,反而是畫的各個美人,體態風流者,貌美色嬌者,旁邊皆注了名字。 于淳謙一張張看去,手中忽然一頓。 “這個女子,給本司馬查?!?/br> 他說著,手中的紙忽然變成硬片一般飛向站于一角的下屬。 那屬下接了紙揣進懷中無聲的行禮退下。 另外兩人繼續報事,其中一人報上的,是江家給江王送人過來的事。 一溜水的名單,于淳謙看著,忽的問屬下:“江家當年可是曾有連襟與姜帥族親有甚關系罷。江王好歹天家之子,這開府用人,還是知根知底的好?!?/br> 這話一出,下方的暗衛心領神會無聲退下,最后一人方姍姍上前,揖首道:“大人,兩相勤政,家中亦本份,只是謝太尉族中旁支似是惹出禍事,找上門尋助力了?!?/br> 于淳謙面上表情不變,只是吩咐道:“查清楚些?!?/br> 等著最后一人離開,于淳謙方松懈下來,以指按著太陽xue,看著桌上一疊的暗報,輕嘆:“真是不省心的,盡把些苦事與吾做?!毙睦飬s在尋思著要與兩相通個氣,往工部里塞多些暗衛進去了。 又想到方才的那個五方客棧的小侍一事,于淳謙微微笑起來,他本就儒雅俊美,歲月并未讓他老態,反而讓他成熟穩重英俊得內斂,可惜這笑并未于人瞧見,只空氣里有他輕聲漸漸散去。 “又要見血光了,這兩個孩子也真是不怕身上罵名更多。蘇可別叫汝二人嚇著了?!?/br> 他言語親切之極,亦不喚尊稱,若叫姬蘇聽到,必是要大吃一驚。 可惜隔得太遠,姬蘇聽不到大司馬這親切的長輩喚后輩的自然,正與武帝隨心而走,聽著萬家兩位風華正當的小娘子介紹眼前這條古街的來歷與風物。 洪州府極大,這條柳川街最為有名,一條細細的柳河穿街而過,把街一分為二,其中有小船泛波其上,河兩岸種滿柳樹,雖是深秋柳葉具落,但細細的柳枝條隨風飄蕩,合著兩岸繁榮喧鬧,倒也并不顯頹。 萬家的小娘子們有意賣弄人情風俗,領了武帝與姬蘇一行尋了家回頭齋吃了極為地道的膠東面,又指著不遠的對河的店鋪道:“那邊的洪河糧鋪有一種玉梗賣,此玉梗粒長,半透如玉,乃洪河糧鋪自東邊的瀛州收來,據說此玉梗只產于巨海島中,數量極為稀少,故價格奇貴,也僅洪河糧鋪有賣,可惜也非每月可有,上次家父買到十兩還是三個月前?!?/br> 一聽到奇植異食,武帝便看了姬蘇一眼,道:“倒是有趣,去看看?!?/br> 萬家小娘子們便在前引路,武帝邊走邊問姬蘇:“汝可知瀛州?” 姬蘇點頭。 “瀛州乃是前蒙下國,父……親此次欲領汝前去一看,此地極咸濕,背后 是巨無邊際的天水一線,據當地人稱為巨海,景色壯闊雄奇,其民以其中海中魚類為主食,種類頗多,想來汝會喜歡?!?/br> 姬蘇心下了然。 這樣一說,這蒙下,哦,也就是瀛州應該是個靠海的地方。如果與華夏對比,大概就是上海浙江福建一帶? 若說福建的特產,茶是非常出名的,也有柑、鮑等,但目前大佬說主以魚食,怕是這個瀛州的陸地作物很多未被發現或是不受重視。想想也是,眼下時空不同,不管物種還是植物很多也與地球并不一樣,華夏之物只能做參考途徑,具體的還是應該以當地實情為主要。 姬蘇想得多,也想得快,臉上表情若有所思,武帝見得最多兒子這類表情,一看便知他又在想些關于農耕民生之事,心下某處便軟了,抬手攬住姬蘇肩膀,喚他:“行路間不可分神,小心腳下?!?/br> 他動作自然且親密,只把萬家小娘子們看得暗嘆:天家竟有如此親情濃厚父子,可見太子受陛下喜愛的程度遠超世人所猜,若非她們有機會得見,怕也只如旁人般半信半疑。 想著又心里歡喜:太子殿下年輕俊美,陛下準吾做伴,想是亦有讓自己親近太子殿下之意。 想到此,姐妹倆互看一眼,都看到對方眼中那壓制不住的喜悅。 兩個小娘子畢竟年輕得很,面上的表情多少流露出來,叫武帝與于淳廷看在眼里,不由都在心里惡意一笑。 一行人很快渡了拱橋,眼見前糧鋪近在眼前,萬家小娘子腳步更是急快了一些,邊走邊側身對姬蘇道:“公子,便是這……哎呀!” 說話間萬茹并未看前方,因此便撞上了旁邊路過的帶丫環的一位戴幃帽娘子。 兩聲驚呼,兩邊的侍女都趕緊上前摻扶自家的娘子。 “汝怎的不看路?都撞上吾家小娘子了?!?/br> 萬家的侍女一邊扶起萬茹,一邊捧著萬茹擦出絲絲血絲的手腕怒目而視對方。 萬茹與萬瑩心頭一跳,姐妹倆不由都沉聲喝道:“持書!” 這侍女不憤的低下頭。 萬茹甩開侍女的手,上前一步與被扶起后正接過侍女拾起的帷帽來戴的娘子道歉:“真是無狀,馭下無方,本亦是本姑娘之錯,還請姑娘見諒。姑娘可有傷到?此處不遠有醫局,姑娘,且隨茹去瞧瞧可好?” 萬茹面上懇切,被撞的那位娘子年約十七八歲,已經戴上了帷帽遮去姣好的面容,聞言道:“姑娘不用多禮,小女子身上并無礙傷,謝謝姑娘心意了?!?/br> “來往人多,姑娘以后走路可需注意些?!?/br> 這姑娘好意提點完,扶著侍女的手便走,萬家兩位姑娘礙著武帝與太子就在身后不遠,頂著旁人的注目面上羞澀的再三道謝,只是借著大袖,抓著侍女的指甲幾乎扣進了侍女們的rou中,可惜侍女們咬著牙不敢發出痛呼,都隱忍著低下了頭。 人走空余淡香殘,姬蘇看著這女子走入人群中不見方收回眼光,暗暗覺著幽香有些熟悉,心中暗道:這位姑娘不是花宴上被潑了墨水的吳諫士大夫家三娘子么?怎的出現在此? 想著,姬蘇又想起這位姑娘被潑了墨后那淡定從容自認錯誤與謝其他人出言相幫的鎮定,再反觀方才, 仍是那副淡定的模樣,忽的腦中閃現夜過書局時曾有女穿男裝的少女撞入自己懷中一事,那眉眼,那幽香氣味,不正是方才那位吳家三娘子? 三次無意遇見,倒是有緣。方才見這吳三娘子行走似乎背景有些僵硬,莫不是撞倒于地腳扭傷了? 想到這里,姬蘇不由側目與不見人的方向再看一眼。 他這動作純屬無意識,卻被有意關注兒子的武帝看在眼里,武帝與于淳廷俱都微微瞇起眼。 暗衛送上的吳家三娘子的消息迅速在兩人腦中展開,雙生子同時心中有了個想法:三次不期而遇,蘇對吳家小娘子怕是要有關心了。 想到花宴上蘇溫柔的折花相贈為佳人掩去難堪,兩個父親面上都仍是溫和有禮著,可心里又都無端的生出煩悶不喜來。 *************************************** 搞事怎么能只搞一處?當然要各處的搞起,哈哈,小初戀開始正式登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