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9
音平靜到了木然的地步,“卑職在懋遠,已有十數春秋。到此地第二年,也曾遭遇天災,上面的說辭與今時今日如出一轍,可在后來,都成泡影,今年說減免賦稅,來年便尋別的由頭跟百姓要錢要糧;遇災時允諾給的貼補,事后無人再提,如何討要也拿不到。那一次,死的人已經太多?!?/br> 程詢道:“說下去?!?/br> “卑職祖籍并非此地,但這些年過來,此間百姓就是我的父老鄉親?!比f鶴年抬起頭來,眼神平靜地望著程詢,沒有一絲畏懼,“一萬百姓,我熟識的沒有一千也有八百。他們把我當親人,可在上面再次哄騙他們的時候,我卻什么都做不了。為官至此,有何面目留在人世?” 程詢神色冷酷,“要尋死?” 萬鶴年道:“我把話跟程大人說明白了吧。守著河道過了這些年,不論是我還是百姓,都估算的出分流的時辰。在那之前,程大人除非將我與外面的百姓屠殺殆盡,否則,我們一定會趕去阻止。能成,遷移出去的那些人,起碼可以安生度日;不能成,我們也已為他們拼上性命,對得起天地良心。自然,按察使對官員有先斬后奏的權利,我不知道的是,按察使有沒有屠戮百姓的權利?!?/br> 舒明達聽到這兒,怒火中燒。 程詢反倒出奇的冷靜,仍是語氣漠然:“你心中那些盤算,我清楚。但是,你似乎算漏了一點——眼下代替朝廷對百姓許諾之人,是否揮起屠刀的按察使,是我程詢?!?/br> 萬鶴年居然笑了笑,笑得有些不以為然。 程詢不以為意,繼續道:“你做此地縣令十數年,把他們當做父老鄉親,可到如今,你仍舊讓他們活得低人一等,便是在豐年,他們有時都要朝廷貼補。是,戰之過,但為何與你處境相仿的縣令,都能讓轄區百姓過得比你的百姓富裕?他們怎么就能任職三五年之后便升遷到別處?他們怎么就沒活成你這樣在朝廷面前始終是要飯花子的德行?” 萬鶴年欲辯解,程詢卻逼視著他,加重語氣: “你無能!自己都沒活出人形,卻自以為高人一等;自己的百姓食不果腹,卻帶的他們看不起這看不起那,甚至質疑朝廷。你這嘴臉,當真是文人的恥辱,令人作嘔?!?/br> 萬鶴年無法再維持先前的平靜,眼神流露出憤怒,面色轉為清白,身形哆嗦起來。 舒明達看著,有點兒懷疑這人會被程詢活生生氣死。 程詢的話還沒完:“照你的說辭,朝廷一次沒照顧到懋遠,便會永遠虧欠你們?出過一批貪官污吏,如今、日后就再也不會有清明的官場?若是這樣想,你還活著做什么?十幾年前投河自盡,豈非皆大歡喜?” 萬鶴年氣憤難當,語聲有些發顫地回嘴:“我信得過朝廷,信不過的是與商賈聯手的程知行!” “我知道?!背淘儬苛藸看?,緩步走到大案后方,手撫上驚堂木,沒再掩飾眼中的鋒芒與不屑,“只是,誰需要你信得過?你倒是瞧得起自己?!?/br> 萬鶴年額頭上沁出大顆大顆的汗,身形抖得愈發厲害,“原來程大人既是來殺人,也是來誅心的!” 程詢言歸正傳:“你若尚存幾分良知,即刻勸外面那些百姓遷移。分流淹田之事,非爾等可阻撓?!?/br> 萬鶴年身形似篩糠,語聲的氣勢卻很足,便顯得說不出的古怪:“該說的話,我已跟你說明白。怎么,程大人以為我在說笑么?又或者,不敢殺我?” 程詢牽了牽唇。 萬鶴年見他沒當即應聲,抬頭望過去,笑得諷刺,“不論是殺我還是把我下獄,外面的百姓都不會答應……” 程詢打斷他的自說自話:“不要說你一個七品縣令,就算皇親國戚在此,執迷不悟,我照殺不誤。刁民為你不平,有一個我殺一個,有兩個我殺一雙,成群結伙地送死,我就全部就地正法!” 萬鶴年的身形停止了顫抖,語聲也變得平穩,含譏帶嘲地道:“你還是三思為好。我們到時候走不出去,遷移出去的百姓自會知曉我們已落難,總會有人替我們做完該做的事?!?/br> “該做的事,嗯?”戾氣、殺氣自程詢雙眼迅速蔓延至周身,語聲亦透著戾氣、殺氣,“為了你這一萬人的得失,便要讓幾十萬人陷入人間煉獄?為了你們的懷疑,便要讓兩廣及至朝廷承受不可估算的損失?你們也配! “你這種貨色,不過是沽名釣譽之輩,得不到朝廷的賞識,便絞盡腦汁地得到一方百姓的稱頌,幾時遇到機會,便掛著個為百姓著想的名頭送命,妄想著青史留名。 “為了大局,你們這一萬人,我真不會放在眼里。 “焉知你們如愿,將會有多少軍兵為了賑災、救民生死攸關?上沙場舍生忘死的熱血兒郎,憑什么為你們這幫蠢材善后???兵力損耗,倭寇便有可乘之機,接踵而至的便是戰亂!你一條賤命,能抵誰的命?你們一萬人的身家性命,又值多少軍需?” 一聲聲質問,一句句道明最殘酷后果的言語入耳,萬鶴年的頭漸漸垂了下去。 程詢語氣更為激烈,眼里只剩殺氣:“我把話放這兒:時候尚早,你若奉勸無辜百姓回頭是岸,我不會取你性命;再有遲疑,我會讓你眼睜睜地看著外面那些百姓因你的愚蠢成為刀下亡魂! “遷移出去卻不安分之輩,你會眼睜睜看著,我把他們當做沙袋,葬于洪流之中! “至于你,我會留著你,來日將你凌遲處死!” 語聲微頓,他重重一拍驚堂木。 萬鶴年身形猛然一顫。 程詢語氣轉低,一字一頓,道出未盡之語:“誅你十族?!?/br> 萬鶴年吃力地抬頭望向程詢,程詢卻已點手喚兩名千戶,“吩咐下去,一刻鐘之后,看不到萬鶴年走出去,便將縣衙內外的刁民就地正法!” 兩名千戶愣了愣才高聲稱是,轉身走出大堂。舒明達看得出,二人并不是質疑程詢的命令,而是因為此刻的程詢殺氣太重、氣勢過于駭人,全然是睥睨天下、殘酷冷血的面目。 舒明達在萬鶴年臉上看到了恐懼之色。 大堂內,幾乎讓人窒息的沉寂之后,萬鶴年終于想通了整件事,服軟了。他掙扎著站起身來,“我……我去跟百姓們說,讓他們盡快遷移到安全的所在。隨后,聽憑程大人處置?!?/br> 程詢睨著他,“你那身兒皮,不妨再穿一次?!?/br> 萬鶴年低聲稱是。 那一年的災情,終究是以損失減免至最低的結局收場。 災情期間,程詢、河道總督、陸放、舒明達等人沒日沒夜地奔波在各個受災的地方之間,親自帶領官兵救助受困的百姓到達安全之地。舒明達之外的三個人,受傷的受傷,累倒的累倒,皇帝曾特地派太醫院里醫術高超之人遠赴廣東,為三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