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9
周大郎話音剛落,周圍的議論聲更大了。有幾個脾氣急的直接沖著少年指點,說他有辱斯文,趕緊收拾東西離去才是正經,免得被更多的人認出來。 少年眼中隱隱浮現幾點淚光,神色猙獰。 傅云英眉頭輕皺,給不遠處的陳葵使了個眼色,“陳學長,好了么?” 陳葵和生員討論少年到底是本人還是冒名頂替,沒注意到條桌和排隊的人群這邊的動靜,聽傅云英發問,止住話頭,走過來道:“一樁小事而已,你們進去吧?!?/br> 少年的口音這么獨特,冒名頂替的可能性不大。 見生員放行,少年怒氣反而更勝了,“啪”的一聲撒氣似的提起自己帶的考籃,朝剛才指指點點的眾人狠狠啐一口,吐了口唾沫,揚長而去。 眾人連忙躲閃,一邊后退,一邊氣得語無倫次,“這真是……這真是……” 傅云英嘴角微微一翹,少年竟然敢當眾朝周家大郎吐唾沫,傅云啟和傅云泰會很喜歡他的。 周家和傅家可是世仇,不是什么血海深仇,但就是互看不順眼,看到就要掐。 ………… 進了院子,找到自己考引上對應的考棚,傅云英放下考籃,眼簾微抬間,發現那cao著生澀口音的少年正好和自己正對面,中間只隔著一條甬道。 她翻出考籃里王大郎為她準備的幾套備用文具,取出一套交給沿著甬道來回巡查的書院小文童,請他送到對面去。 小文童神情嚴肅,仿佛書院的考棚果真是場屋一般,仔細檢查過文具才拿過去給少年,“呶,對面傅小相公借給你使的?!?/br> 少年皺眉道,“我不認得他!” 小文童掃一眼他空落落的考籃,道:“你拿著吧,我們書院不提供文具的,免得你寫到一半再找別人借?!?/br> 少年不說話。 小文童直接把文具放在方桌角落上,轉身走了。 ………… 辰時,陳葵敲響代表考試開始的鐘聲,考棚里漸漸安靜下來,只有毛筆書寫和紙張摩擦的窸窸窣窣聲。 傅云英翻開試題,先快速瀏覽一遍。 帖經占了一大部分,有的是隨便給出四書中某本書的前一句,要求補出剩下的段落。有的是摘取文章中間的部分,要求默寫前后內容。有的古怪刁鉆,只給一點點提示,要求補充完整。 總的來說只要能將四書背得滾瓜爛熟基本沒什么問題。 雜文、策論、試帖詩也考,但比縣試的要簡單,只需用淺顯的語言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就可以。 判、詔、誥、奏狀、章表就更簡單了,完全的照著套用格式。 至于最后幾道關于天文、地理、算術、農業方面的問題是書院主講擬的題目,考生可以選擇其中一題回答,也可以全答,一題不答也沒什么。相當于是額外的自選考題。 傅云英的目光落到最后一道題上,愣了一下。 德不孤必有鄰。 這竟然是一道八股文題。 書院的小文童們才剛剛學五經,不會制藝。更別提他們這些前來應考的學子了,大多數不能寫出完整的八股文。 ………… 自選題考生可以答可以不答,書院用一道不影響最后判評的制藝來考驗他們也就罷了,怎么偏偏選了這一句? ………… 八股文考題一定從四書五經中選取。四書五經中,四書加在一起大概五萬余字,五經篇幅略長,二萬四千多字,二萬五千多,但科舉應試中考生可挑選其中一經即可。 試想一下,這區區幾本書,篩除掉那些不能出現在考場上的內容,剩下的能出多少考題? 全國各地三年兩考的童子試、三年一屆的鄉試和京師會試,粗略一算,出題量大約需要五千道左右,國朝歷經兩百年,攏共需要多少道題? 容量有限的四書五經可供出題選擇的經文早就被各地的學官們翻來倒去一遍遍反復地出,甚至于連鄉試都會出現和以前重復的考題。 有人從中窺見漏洞,善于投機取巧的富戶們費鈔請名儒代為擬題、猜題,再讓族中子弟熟背,入場考試,往往能命中八成,如此不需苦讀也能輕輕松松考取功名。 這樣的做法叫做剿襲時文,隨著高中者越來越多,天下士人紛紛效仿,愈演愈烈,朝廷屢禁不止。 科舉考試的錄取名額何其珍貴,一個投機鉆營的人靠背誦時文得中,就意味著有一個刻苦勤學的士子不幸落榜。 為了保證科舉考試的公平、公正,主考官絞盡腦汁從四書五經挖掘不重復的新考題,甚至不惜生搬硬湊,隨便挑出兩句根本沒有任何聯系的句子作為考題,以應對坊間的猜題之風。 每個應考士子從熟讀四書五經后便開始練習制藝文章,也猜題,然后不斷訓練。相同的題目從不同角度破題可以寫出幾十甚至上百篇八股文。 如此這般,從有考試以來,考官和學子們斗智斗勇。 考官那邊搜索枯腸擬考題,學子們八仙過海猜題蒙題。 “德不孤,必有鄰”出自,坊間售賣的猜題中,針對這一句的時文很少見。 因為這一題是會試真題。 按照近年考過,十年之內不可能再考的規律,江南、北直隸的鄉試和近幾年的會試絕不會出現這道題。 ………… 傅云英對這一句印象深刻……這是同安二十年的會試原題。 會試結束后,朝廷將主考官和考中士子的文章刊印公布,她特意收集了幾份。 也不知是巧合還是其他……她怔怔出了回神。 ………… 秋風吹動庭院里的樹葉沙沙響,小文童來回走動的腳步聲喚醒傅云英。 她定定神,想好破題的重點,拈筆書寫。 八股取士遴選的是朝廷官吏,他們需要闡述自己關于治國之道、社會倫理的見解,從而展露其才華抱負。她在學習制藝時,免不了把自己當成修家治國平天下的男子,從男子的角度去審題,校題,破題,緊扣圣人語氣,聯系當下時事闡發觀點,微言大義,自圓其說。 論來論去,不過是忠君愛國,敬天,忠君,孝親而已。 知道界限在哪兒,才能在完成格式要求的同時適度加以散發,形成自己的風格。 她很快擬好草稿,從頭到尾仔細檢查幾遍,開始謄抄。 ………… 書院搭建的號棚位于庭院深處,風從四面八方往里灌入,冷得考生們直打哆嗦。 傅云英怕冷,確定自己答完所有試題,起身交卷。 小文童看他年紀不大,抿嘴一笑,當他年少輕狂,含笑送他出考棚。 ………… 考棚外黑壓壓一片密密麻麻的腦袋,各家親友仆人兩手揣在袖子里,把門口圍得水泄不通,墊著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