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6
人都不知道他剛才說了什么,不然被人告到官家那里,他少不得要挨一頓板子。 蘇錦樓一臉黑線的看著周圍人裝模作樣的吃酒聊天,明明剛才那個瘦臉漢子說八卦之時,一個個的都豎著耳朵聚精會神的偷聽,恨不得當場弄個耳勺把耳屎給掏干凈,生怕耳屎糊住了耳朵聽漏了什么重要消息。 不過也不知道是那瘦臉男子天生大嗓門還是故意為之,明明是在說“不可外傳”的皇室秘辛,卻讓在場的人都聽了一耳朵。 這種“不傳不是大慶子民”的勁爆消息,不過一天就傳遍了臨平府的大街小巷,偏偏傳八卦的人個個都強調“你千萬別把事情說出去,這是我們倆人的秘密?!?/br> 于是,販夫走卒,過往行商,個個心中都有了一個小秘密,有時分享八卦的人遇見了同道中人,他們從彼此的眼中同時瞧見那一份專屬的興奮色彩,“哦……原來你也知道了,哈哈哈?!焙脤擂巍?/br> 第二天,版本升級了。 “唉?我和你說,長樂王當年搶了太子最心愛的女人,太子懷恨在心,這才構陷長樂王的?!?/br> “嗯?我怎么聽說,是太子殿下看上了長樂王身邊的一個妾侍,索要不成,惱羞成怒之下才對長樂王痛下殺手的?!?/br> “你們說的都不對!是太子殿下和長樂王同時看上了南陽世家的貴女,皇帝偏寵長樂王打算把貴女賜往江州,太子心中不忿就讓長樂王府的長史向皇帝告密,誣賴長樂王謀反?!?/br> 就這樣,傳來傳去,周氏皇族的恩怨情仇弄的人盡皆知,其中不乏更為香艷的版本。 古代不是言論自由的時代,但只要是人心里就有好奇心,八卦屬性是沒有性別與年紀之分的,更何況這一次事關皇家。 那可是皇帝,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天下主宰,還牽扯上了太子,太子是誰?是儲君,是下一任皇帝,算上那個已經自縊的長樂王,目前為止三個主人公都是至高無上的尊貴之人。 平日里大家只能聊聊東家媳婦偷漢子,西家母老虎彪悍的去青樓捉jian這樣雞毛蒜皮的小事,如今卻聽聞大慶朝頂層人物之間的糾葛,還涉及到了父與子,君與臣這種敏感的話題,怎么可能不引發民間的熱議。 嘴長在別人身上,就算你周氏皇族權利再大也堵不住悠悠之口,抓?你抓得了嗎?殺?你殺的完嗎?江州、汴京、涼州等大慶國土上的府城州縣都有人在議論此事,一味的殺伐就不怕官逼民反嗎?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如今臨平的百姓都在談論此事,茶肆酒坊,青樓賭館,哪里沒有傳話之人?這讓我如何把事情壓下去?” 方世澤急的直冒火,嘴唇上都起了一個鮮紅而透亮的痘痘,他在屋內走來走去,坐立不安,全身上下透著一股焦躁暴戾的氣息,不見絲毫往日里的鎮定與溫和。 心腹眉頭深鎖,同樣感到為難,“可是,如今的輿論于太子殿下的名聲有礙,若是殿下誤以為大人您冷眼旁觀或者是推波助瀾,會不會怪罪于您?” “那你讓我怎么辦?”方世澤煩躁的沖著心腹低聲吼道,“難道真要把議論此事的人全都殺光嗎?我要真這么做了,百姓只會更加怨懟太子,再說,涼王那邊我也不好交代,我是涼王的心腹,如果為了太子殿下抓捕涼州境內的子民,這不明擺著我有二心嗎?” 心腹沉默不語,心中同樣沒了主意,現在無論動與不動,大人都里外不是人,壓下輿論討好太子就會得罪涼王,若是什么都不做,太子難免會遷怒大人,要是疑心大人有背叛之心,將大人視為棄子,那才是最糟糕的,如今真是讓人左右為難。 方世澤壓下心頭的躁意,強迫自己冷靜下來,輿論是肯定要想辦法壓下去的,太子是儲君,代表的是大慶皇室與朝廷的臉面,名聲不容有損,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如何不著痕跡的把事情壓下去,還不能讓涼王起疑。 思索片刻,方世澤拿來紙筆寫了一封信,信封上寫了“涼王殿下親啟”,又吩咐心腹。 “明天你私下里找些人把稻田養魚的消息給透露出去,就說涼王心系民生,為百姓謀求福祉,禮賢下士招攬人才,垂詢眾多老農經驗,參考古書,研究出了稻田養魚之法,如今已經吩咐下人開田,等明年開春就播種試行,試行成功后可提高一成至三成的糧食產量?!?/br> 心腹不大明白方世澤此舉之意,“大人不是說過,要等開田試行成功之后,再將稻田養魚之法借由東宮之手公布于眾的嗎?” “稻田養魚關乎民生,”方世澤微瞇雙眼,眼中精光四射,語氣篤定,“與皇室秘辛相比,糧食才是與百姓息息相關的東西,要想將輿論壓下去,最好的辦法就是制造另一條輿論,能增加糧食收成的法子誰不想要?皇室秘辛再怎么新奇,都比不上能填飽肚子,給自己帶來切身利益的糧食,百姓自然會轉移目光?!?/br> “另外讓驛站快馬加鞭,將此信送與涼王?!狈绞罎砂褎倢懞玫男沤唤o心腹,“我已把稻田養魚的法子以及此法的來歷都寫于信中,等涼王看過此信后,只會認為我是為了給他造勢,博得民間的美名這才將此事公布于眾,應該不會對我起疑?!?/br> 心腹認為此計有些不妥,“可若是稻田養魚之法失敗,大人您為涼王制造如此大的聲勢,一旦激起民怨,恐怕到時涼王為了給百姓一個交代,會降罪于您?!?/br> 方世澤笑道,“我從頭到尾都沒說過此法一定會成功,既然是試行那就會有失敗的可能,若涼王當真怪罪于我,不是還有那個蘇錦樓嘛,這法子的最初提倡者是他而不是我,大不了到時就說我是受了他的蒙騙,在涼王眼中我只是太過衷心為主,最多行事稍顯急躁,真正的罪魁禍首是那蘇錦樓?!?/br> 原本方世澤是打算試行成功之后獨攬大功,但出了這番變故,為了以防萬一,給自己留一條后路,他只能把此法的來源告知涼王。 唉,近來一直諸事不順,先是寧殊背叛盜走證據,后又平地起波瀾,傳出了對太子殿下不利的流言,如今只能提前放出稻田養魚的消息轉移百姓的關注力。 按照他的計劃,拿到涼王構陷長樂王的證據應該能輕而易舉扳倒涼王,等涼王倒臺,他憑著此功就能得到太子的看重,再將稻田養魚的方子私下里獻給太子,讓太子推行此法,博得天下人的民心,等到太子繼位,何愁自己得不到重用?說不定宰相之位也是當得的。 誰知變故是一出接一出,以前的計劃完全被打亂,一切都要重新謀算,還有一個在逃的寧殊,至今都不見人影,涼州城那邊的暗線也未曾傳來消息,真是讓人心焦。 蘇錦樓不曾料到方世澤打算拿他當替死鬼的心思,他以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