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5
“確實長大了不少,只是好像沒見長進,這性子還是一樣的毛躁?!庇謫栔骸笆遣皇前涯愦奘迦釉诎氲郎狭??” …… 被秦連鳳扔在半道上的崔大郎雖然很快就再看不見秦連鳳的身影,不過那廂秦連鳳剛過見到爹娘,這廂他也已經坐著馬車到了周家灣了。 透過車窗往外望去,饒是崔大郎走南闖北,這兩年又頻繁來往周家灣,今年更是在秦家過的年,也不禁有些失神。 他是今年正月底,護送著最后一批三茬白芹離開的周家灣,算起來至今不過半年光景。 那時候秦家的西群房正在立柱,門口的蓮溪早在舊年年底就完成了清淤筑堤,功德碑也已經修好,又趕在年前祭祖立碑,那幾天,整個周家灣歡聲笑語,比過年還要熱鬧。 剛翻過年,秦連龍又買了好些苗木回來,就等開春后移栽在溪埂上,護埂固土。 卻沒想到不過春夏兩季的生息,打眼看去,沿溪郁郁蔥蔥,已有大家氣象。 崔大郎不禁暗自點頭,秦連虎兄弟三個已經在堡門前等候了。 半年不見,原先一向稱兄道弟的四人站在堡門前自有一番契闊。 只是如今在這稱呼上頭,不免叫人有些尷尬。 尤其是崔大郎,比忽的就小了一輩的秦家兄弟還要不自在,不禁苦笑道:“各論各的,各論各的,咱們平輩之交?!?/br> 忽的一眼看到了碼頭旁的建筑,不由好奇道:“那是水碓房嗎?”(。) ☆、第二百五十二章 磨坊 不管東西南北,其實在鄉間的莊戶人家來說,礱谷、舂米、磨面就同日常的掃灑炊洗一模樣,也是最為平常卻必不可少的家伙活計。 又因著家里的壯勞力要忙活田間地頭的農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略有農閑,還要出去苦錢補貼家用的緣故,所以挨礱挨磨的活計,大多就都落在了各家各戶的婦孺身上了。 雖然崇塘鎮上也有好幾家水碓磨坊開門營業,清早挑著一擔稻谷進去,甚的都不用管,更不用出力,通常下半晌就能擔著一擔白花花的大米回來了。 可人家磨坊的主家也是要生活的,辛辛苦苦舂米磨面,成天灰頭土臉的,自然要收工錢。崇塘磨坊的慣例,或是二十斤大米抽一斤,或是按著行情講好市價。 富裕之家或許不計較這幾斤米或是幾個銅子兒,尋常的莊戶人家卻是無福消受的,只能自己出力。 可往往舂米,先要將稻谷上礱去皮,用風車或是人力將礱糠揚出,再將谷粒倒入踏碓之中,一下又一下,成百上千下的連續不斷的舂打才成。 當踏碓里的谷粒約有三分之二已經脫去米糠成米的時候,便開始篩米,篩一遍,再繼續舂,舂了篩,篩了再舂,最后將米篩凈,才成了白花花的大米。 這是體力活,也是相當繁瑣的活計。若是村里建有水碓的人家還好些,若是只有踏碓,通常光是一個舂米,一石稻谷,就得兩個人來回不停地踏上三四個時辰方能成。 磨面就更是麻煩了,一人喂磨,用勺子一勺一勺的將麥子喂進磨盤,一人推磨,磨出的麥粉,同樣得一遍又一遍的過篩才成。 通常兩三個時辰,也磨不出半石面粉來。 好在丁口少的人家,舂一次米,磨一次面,基本上也能吃上個五六七八天的。 雖然挨一次礱或是挨一次磨,就像害了一場大病似的,胳膊腿哪哪都痛,一痛就是好幾天,再等剛好利索,就又得挨礱挨磨了。 可民以食為天,再痛再累,總得吃飯。 而且這還是丁口少的人家,像秦家這樣人丁興旺的大戶,挨礱挨磨,更是三天兩頭的事兒。 不過與旁人家大不相同的是,秦家的男人們一力承擔了舂米磨面的活計,只有實在忙不過來的時候,才會同意婦孺們打個下手。 而且不比整個周家灣雖說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石磨,礱和踏碓卻是闔村共用。秦家因著秦老爹心靈手巧的緣故,自家就有自家做的雖然簡陋卻頗為實用的礱和木勺水碓。 想甚的時候用就甚的時候用,趕上夏收秋收的,更不用去排隊。 按著家里頭之前的打算,磨坊碾房必不可少,卻也只是打算在作為副業大院的西跨院里置上礱磨水碓的。 不過舊年一冬的收益著實不錯,自家白芹的純收入,再加上錢德隆白芹的抽成,盤算著修建兩座這樣的宅子都已是盡夠了,秦連豹與兄弟們商議之后,就從秦連虎那支了一筆銀子去置辦書籍。秦連熊盤算著是不是可以再多置辦些族產,負責宅院督建的秦連虎秦連龍雖然沒想過要修改起屋樣圖精雕細作,卻也在盤算著怎樣“花錢”。 夜里頭踏碓的時候,忽的就想起了自家為什么不也弄個水碓磨坊。 如此一來,他們也能從挨壟挨磨的體力活中脫身出來了。 有這工夫,完全還可以去做些旁的事兒。 卻是云集響應,闔家俱是贊同。 又想著索性要弄,就弄個大的。 秦家之前用的木勺水碓雖然用水量很少,也不用立式水輪和大轉軸,僅需碓桿、碓頭、石臼就成了。 在碓桿最上頭綁個大木勺,水注入木勺,水滿后即失去平衡,抬起碓頭到三尺高度,木勺中的水覆出,碓頭沖擊石臼里的稻谷開始舂米。 只這樣的木勺水碓雖然不費工本,可效率也低,也就夠自家一家舂米的。 而崇塘鎮上常見的高頭的立式水碓,雖然原理一樣,但需要水從水輪上頭給個沖擊的力量,才能使水輪轉動。 如此一來,就得修水壩、建前池才成。雖然水輪轉動快,出力足,但造價太高,而且得有大動作。 畢竟是在蓮溪上攔溪筑壩,這可不是普通的開河筑堤,恐怕是得召集沿溪村落協商而成的。 所以思來想去,秦家最終打算在家門口建一座臥式的水輪水碓,也就是秦連虎所說的水輪三事兒。 雖然也要修建機坑和閘門,但不用修水壩也不用建前池,水可以沖擊水輪下部產生動力。利用蓮溪中的流水,出力也不會小。 而且除了安裝聯機碓之外,還可以帶動水礱、水磨一起轉動。 雖然造價也不便宜,卻是利在千秋的事情。不但能夠惠及子孫,也能幫扶鄉鄰,與人方便與己方便,一舉數得。 秦連虎就解釋給郭大郎聽。 郭大郎雖在蓮溪出生,卻是在京城長大的,北地挨礱挨磨多用牲畜,卻是少見這樣的立式臥式的水輪水碓的,他還是在南來的路上頭一回長這見識。 忽的瞧見秦家也在建水碓磨坊,還打算無償供給鄉鄰使用,本就好奇的他興致更甚,不禁走近細看。 能夠建造水碓的工匠和牮屋匠一樣難尋,秦連熊打聽到三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