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6
何獻華不由道:“你這包是定做的吧?!?/br> 羅惠惠一愣:“你怎么知道?” 見她這反應,何獻華心里就有譜了,笑道:“這是我侄女何小曼的手筆啊?!?/br> 這可是何獻華兩次提到侄女何小曼了。 羅惠惠回想,當時去珍珠弄,的確是見過何家的女兒,亭亭玉立,長得很漂亮,穿得也很時尚,不過看上去年紀還很小,羅惠惠還以為她是放假在家的大學生呢。 “這包包是我同學的朋友做的。我見同學背得好看,請她也替我訂做了一只,難道就是你家侄女?” 何獻華一聽,這關系又拉近一層,套近乎道:“當然了,整個城里,除了我家小曼,誰還有這么好的眼光,這么棒的創意?現在她的私人訂制,別人都是要排隊的,不過如果是你……” 羅惠惠敏銳地感覺到了何獻華的意圖,一扭頭:“哼,別以為出了點血,我就得讓著你?!?/br> “沒沒沒,我讓著你,我讓著你?!?/br> 何獻華還是那樣嘻皮笑臉的,羅惠惠卻臉紅了。 從居委會掛了彩回來,何獻華可算被人笑死了,堂堂解放軍,被紙割傷,好幾個家里有女兒的姆媽都送來的各種祖傳名藥。 何獻華的傷口……簡直是前世修來的福,如此金貴。 塑封的公約,一戶發了一份。何獻華想得的確周到,好多人家一拿到,就直接拿個膠帶紙往墻上一貼,不怕蟲不怕霉,感覺可以千秋萬代。 本著童叟無欺的原則,他去凌家也送了一份,卻被凌家姆媽轉頭就從窗口扔了出來。 那塑封的公約跟暗器似的,打著旋兒飛出來,差點削了何獻華的腦袋。 虧得他身手敏捷,一個蹲身躲了過去。公約“chua”一聲削在地面上,滑出去老大一截。 “英俊如我,命犯紙片。削了我的手也就罷了,還差點要了我的腦袋。女人,真毒??!” “哦?”身后傳來冷冷的一聲。 我的媽呀,是何玉華!何獻華抱著劫后余生的腦袋,一遛煙跑回了家。 堵凌家窗戶的時候,是何家出的磚。 有人鳴不平,說公約上明明寫著要自行堵上。何獻華很大度地說:“無所謂啦,不就幾塊磚嘛,砸誰不是砸呢?!?/br> 當最后一塊磚壘上,遮住了凌家姆媽絕望的眼神時,凌家姆媽哭了。不光是為自己家的窗戶,還為那個不爭氣的兒子。 特區的包裹又來了,這回不光有,還有一些其他流行武俠劇的劇照。 包裹里還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近期引進的香江電視劇,估計不久的將來就會在內地電視臺輪番播出。 字跡很漂亮,但很陌生。丁硯這位朋友真是個認真且有心的人。 何小曼很想謝謝他。無奈對方寄東西從來只留“特區”字樣,并無詳細地址,讓何小曼根本無從知曉對方是誰,只能一次又一次,心帶歉意地收著包裹。 看著紙條上新引進劇目的名單,何小曼暗嘆一口氣。 可惜,專利還不見蹤影。如果專利跑不下來,那培優印刷廠的前景就有點莫測了。 晚飯后,她抱著包裹去了印刷廠。 史培軍總是在的,他全心全意地撲在廠子上,甚至已經跟父母討論過辭職的問題。 不過,史爸和史媽不同意。雖然現在印刷廠很賺錢,但他所在的企業畢竟是國營企業,人人羨慕的鐵飯碗,不能輕易開玩笑。 于是史培軍想學著別人辦留職停薪。 就是不拿廠里工資,但勞資關系還是掛在廠里,萬一創業不順利,還是可以再回廠里當他的小青工?,F在選擇這種方式的人不少,好多青年都渴望下海闖一闖,哪怕大風大浪,也心馳神往。 見何小曼過來,史培軍趕緊要報喜:“小曼,要不要聽好消息?” “又賺錢啦?”何小曼猜都能猜到。 不干膠貼紙都銷售到周邊城市去了,不賺錢才怪。 第92章 001號專利 何小曼總以為印刷廠的喜事, 不外乎銷售,又或者隔壁的倉庫真的拿了下來。 哪知道史培軍嘿嘿一笑:“這回你總算不是那么聰明了。你看, 這是什么?” 他從辦公桌抽屜里拿出一個牛皮紙文件袋,交到何小曼手里:“你看,這是什么?” “這大小倒像營業執照。不過營業執照不是已經辦好了么?”何小曼嘀咕著將封口的棉線繞開,拿出來一看…… “什么!你居然把專利拿到手了!”何小曼驚呼。 這文件袋里放的不是別的, 正是專利證書, 而且看編號,還是這古城的001號! 史培軍很得意:“沒想到吧。今天下午再拿的, 知道你晚上會來,特意等著向你報告喜訊呢?!?/br> 何小曼喜不自勝,將專利證書看了又看, 摸了又摸, 恨不得把燙金的字都要摸掉一層。 “這下我們可以放心大膽地擴大經營了。該買機器買機器, 該擴廠房擴廠房, 終于不得患得患失的,怕自己的勞動成果被他人輕易地用去了?!?/br> 史培軍揮揮拳頭:“是啊, 最近我一有空就出去跑校攤,摸清了那些盜版的來路, 只等這證一到手, 我立刻就去舉報他們,我還不信了, 這點子是我們的, 用我們的點子, 怎么就這么心安理得呢?” “我跑好幾趟都沒跑下來,你是怎么辦到的???”驚喜之余,何小曼也有些奇怪。 史培軍卻笑得神神秘秘:“這個就不能告訴你了。我有我的路子?!?/br> “難道又是你爸幫忙?”何小曼問。 “什么我爸!”史培軍脫口而出,又后悔,“算了算了,說是我爸,雖然有點便宜了他,但我爸就我爸吧……” 聽得何小曼一頭霧水,到底便宜了誰,到底是不是他爸,到底誰是他爸? 這問題好復雜??! 二人商量了一下擴大再生產的問題。慶幸上次3700只拿了1000,剩下2700買機器都有點吃重。 史培軍的意思要不然還是看看哪個廠有處理的舊機器,畢竟便宜;何小曼卻覺得最初的兩臺已經是二手產品,印刷廠想生存下去,就得上新品印刷機。 畢竟不干膠貼紙不能吃一輩子,后期必須有能轉產的能力。 這是何小曼最近在廠里試織牛仔布得出來的心得。 牛仔布的織法并不算太難。按著樣板,將牛仔布上的經緯線細細地一根一根挑出,研究排列組合,憑著織布車間幾位老員工的豐富經驗,很快就可以掌握技巧。 但牛仔布有個與之前不同的地方。它屬于色織。 它的經紗是純棉靛蘭染色的棉紗,而緯紗則是本色棉紗,采用三上一下的右斜紋組織交織而成。 這個染色的經紗,織布車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