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81
面上,那個神秘莫測無惡不作的組織,會收權季青入門嗎?這可是當面打國公府的臉!也是給國公府帶來了極大的危機。要這樣想,便不難明白為何國公如此著急,連她生產的小半年都等不得,迫不及待地把一群人給劃了過來,恐怕除了給她機會,把權季青拉下馬之外,她也是把一些有嫌疑的管事,全都尋了個借口關好,自己不知道在同和堂盤了多少人的底,只等她這里借口一送,就要開始大清洗了。 這重重迷霧中的一重,似乎已經在蕙娘眼前揭開了謎底,蕙娘稍稍釋疑,亦感到一陣膽寒:越和這組織接觸,越覺得他們的陰毒與可怖。那三管事賣了藥給兩廣總督夫人,所得銀錢還在少,最重要,是握了一重把柄在手。他要求什么事,只要不是大事,總督夫人總得給他辦了不是?他那個所謂的親戚,要只是在衙門里求個差事還好,如果是想進府內做事呢?這就是明擺著在總督府里安插了一個釘子??偠椒蛉讼胍纬?,還得掂量掂量三管事的臉色呢! 哪家的宅院里,沒有一點陰私事,同和堂是天下最大的藥鋪之一,大江南北都有分號,三掌柜這樣的人稍微一多,這個組織,豈不是消息比燕云衛還要更靈通,知道的官員陰私,比燕云衛還要全面? 這已經不是一般求財的門路了,販賣毒藥、販賣火器,因為獲利高昂,風險雖大,但卻還有人做,對焦勛和她下手,似乎是有圖謀宜春票號的嫌疑,那也可以解釋為票號是個聚寶盆,這借販賣毒藥之便廣布眼線之舉,毫無利益可言,沒有更大的目標驅使,他們為什么要這么做?這,恐怕真是坐實了造反的念頭啊…… 畢竟是文官出身,受祖父教養慣了,蕙娘一時,真是冷汗涔涔、心跳如鼓,罕見地起了一絲懼意??善讨?,她到底還是穩住了,咬著牙安慰自己:武將人家,也不怕改朝換代,只要手里有兵,心頭就半點不慌。自己這一代,雖然暫時還沒有人知兵,但勝在人面廣,親戚中知兵的便有崔家,東北又是老地盤,真有什么事,也不至于沒個去處。 話雖如此,可同和堂是權家的自留地,悄無聲息地被權季青這個敗家子,引進了這些居心叵測的江湖客,蕙娘雖然還沒掌家,可也情不自禁地有些不快,她沉吟了一會,便吩咐石英,“既然陳功有此等秘聞,那更不能放他走了。給他換個地方居住也好,免得他自己膽小心虛,被人看出破綻,倒又是事。等年后廣州人回來,我這里一體審了,再送給國公爺發落?!?/br> 石英心領神會,自然去尋她父親辦這件事,蕙娘托腮又想了半天,只覺得腦仁有點生疼,便不再驅策自己那血旺的腦子,預備等權仲白回來了,說給他聽聽,讓他決定,是否要越過國公爺,先把廣州分號的三掌柜提回來一并審了——不過,這么做也有個不穩妥的地方,那就是審京城分號的喬十七,怎么說那也是權家自己的私事,就算借來的這個人,回去給許家報信,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即使將來兩家敵對,許家也沒法拿這事來威脅權家,可三掌柜那就不一樣了,讓許家的外人來審,恐怕不大妥當。 蕙娘用了這半日的神,這會已經很乏了,也懶于多想,只愿做個聽丈夫吩咐的小賢妻,可不巧權仲白當晚又回不來,第二天早上一回來,便給她帶了個不知是好是壞的消息。 “我們的信,臘月已經送到了許家,許家自然沒有不答應的道理,”他神色也是有點微妙?!爸皇嵌礻懧凡缓米?,那人是走海路來的。剛好世子夫人要回京省親,便帶了他一道,坐海船上來……此時已快到京城了。世子夫人給我送了信,說也有一件事想要請你行個方便?!?/br> 蕙娘不禁愕然——倒不是許少夫人竟回京城,又或者是她居然有事請托,而是世子夫人,居然會在這種時候,說這樣一句話,豈非有挾恩索求的嫌疑?這可不像是許家的一貫作風。 作者有話要說:大家晚上好, 都怎么過的初一?我累了一天,早起拜年,下午朋友聚會,晚上還要招呼客人。 最囧是,下午的朋友聚會是臨時起意,早上拜年回來我就把妝給卸了,然后下午只好重畫……聚會完回家,我一邊卸妝洗臉一邊和我媽聊天,又換家居服,我衣服換好臉都洗完了我媽說:你晚上去某老師家拜個年吧…… 臉捂在毛巾里都要叫起來啦!哪有這么折騰人的!人家本來感冒還沒好呢!南邊又濕冷! PS 是的,我是福建人,新年要吃rou燕的,哈哈!血蚶也是我的愛! ☆、163暗涌 進了二月,朝廷的兩件大事都有了進展。因孫侯帶回來的那支船隊,經過寰宇遠航,有些需要大修,有些干脆就不能再做遠航之用了,因此朝廷終于開始在沿海修筑新的福船,一并將泉州開埠的事,提到了日程上來,排在之后的還有天津,因天津畢竟離倭國近些,那里銀賤銅少,又閉關鎖國,不大和紅發人做生意,正適合大秦商人兌換白銀的需要。 這是一樁事,第二樁事,入股宜春,這件事延宕下來,主要是因為鐘閣老身子骨不爭氣,前段時間的瘧疾,一直都沒有好透,如今很難再勝任首輔的工作,只得黯然上書,要告老還鄉,好好地回鄉調理自己的身體?;噬鲜怯幸馓^方閣老,直接指定楊閣老為首輔,只是其中還有些文章要做。過了個年,方閣老也有點擋不住,他的德望人脈,的確是坐不穩這首輔之位,于是亦上書辭了首輔,倒也沒有退休,而是被調任出去,管別的了。 至此,楊閣老終于掃清了仕途上的全部障礙,用九年的時間,走到了大秦文官所能達到的最高點,成為了大秦首輔。 他在北邊數省實行的地丁合一,去年剛推行就已經見效,如今自然寵幸日深,在朝野間的威望,也就更上了一層樓。這一次內閣空出了兩個位置,皇上竟不放新人進閣,很明顯,就是為了給楊閣老樹立威嚴,培養黨羽的時間。畢竟和當年的焦閣老比,楊閣老終究還是差了那么一點。值此新官上任時,楊閣老再推了入股商號一事一把,朝中竟沒了反對的聲音,那些大商家雖然急得上躥下跳,但此時態勢非常明顯,誰出面說話,誰就是被商戶買通了的傳聲筒。仕宦為商戶張目,在臺面下倒不稀奇,可擺到了臺面上,還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有此一推,從宜春票號開始,盛源、乾元幾家票號,都要開始清算資產,為朝廷入股監管經營做準備,還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