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1
這才明白王亨之前所說。 他謝恩后,對王亨感激一瞥。 王亨對他報以微笑,點點頭。 他拐了幾道彎地托人,在蘇宰相面前進了一番言語,暗中給孟遠翔下絆子,為自己掃清障礙。蘇熙澈這個人很會做官,雖圓滑而不失原則,深得靖康帝信任,王亨算準他會向皇上進言,阻攔孟遠翔進吏部。 可是之前王亨打了孟家和王家的臉,恐怕御史會彈劾他,想去吏部便不那么容易了。他臨機應變,向皇上推薦了洪飛。以洪飛的為人和品性,蘇熙澈也好,吳珪也好,應該都能接受。這便是最好的結果了。 ******** 求保底月票。 第150章 梁青云,你很好 王亨想,自己先去別處歷練幾年,撈些政績,再殺個回馬槍去吏部。有洪飛在吏部策應,再進吏部就容易了。再加上梁心銘,大家互相守望,何愁不能在朝堂立足! 正想著,忽聽靖康帝道:“王愛卿,那你便去刑部吧?!?/br> 蘇熙澈急忙道:“皇上圣明!王翰林幾次顯露手段,足以證明他擅長刑名偵破,量才錄用,去刑部才恰當?!?/br> 王亨道:“微臣遵旨?!?/br> 最終他還是去了刑部。 外面桃林,劉棠狠狠打了個噴嚏。 沒人提孟遠翔,靖康帝也似乎忘了,蘇熙澈倒是記著,可是暫時沒有合適的職位,先候著吧。 靖康帝又轉向梁心銘。 梁心銘聽皇帝說駁回了孟遠翔將她外放的無理要求,急忙道:“皇上,就將微臣外放吧?!?/br> 靖康帝一楞,道:“你想外放?”好好的翰林院不待,卻要外放,莫非孟家和王家威脅她了? 這么一想,他臉便沉下來。 梁心銘道:“正是。學生自幼長在山中,除了讀些死書,毫無經歷見識。雖僥幸中了狀元,憑借的都是紙上談兵的學問。外放為地方官,從最底層做起,多些歷練,將來才好為皇上分憂。再者,也能全了孟大人和王尚書一番兒女心腸。還有,微臣也是盼著恩師能解開心結的?!?/br> 眾人都聽得一楞一楞的—— 這世上,真有心如皎月之人? 梁心銘溫潤君子形象更鮮明了。 靖康帝沉著臉看向王亨。 王亨明白皇帝的意思:瞧,朕說的沒錯吧,你又帶累他了!盡管這不是你的本意,可終究還是帶累了。 王亨事先知道梁心銘的打算,也不揭破她,況且他認為梁心銘并不是賣人情,而是真心盼望他好。他心里越感動,就對孟遠翔和父親越憤怒。 他垂眸不語,也不阻止。 他不語,靖康帝不肯放過他。 靖康帝問:“王愛卿以為呢?” 王亨上前,躬身道:“回皇上,這是青云自己的事,微臣無權指手畫腳,但憑皇上定奪?!?/br> 靖康帝心想:“朕還以為你要阻止呢?!?/br> 他便轉向梁心銘道:“梁青云,你很好!朕很欣慰!朕就如你所愿,外放你去地方任父母官?!?/br> 梁心銘立即跪下謝恩。 靖康帝又轉向吳珪,問道:“吳愛卿,各地知縣的缺有哪些?給梁青云選一合適去處?!?/br> 天子親口吩咐,這“合適”去處可要仔細斟酌了,那窮山惡水、偏遠地區是萬萬不能選的。 吳珪急忙道:“回皇上,近來各地知縣的缺暫時只有三個:一是京郊長安縣;還有湖州府的府城湖州縣;再就是徽州府的潛縣。前兩個都是上等縣,唯有潛縣是下等縣?!?/br> 梁心銘一聽,腦子高速運轉開來: 長安縣就在京郊,離京城近,當然好了;湖州府的府城,那可是“魚米之鄉、蠶桑之地”,經濟是極為繁華的。 可是這兩個地方她都不想去。 離京城近并不是什么好事,京城皇親國戚多,豪門世家多,但凡一點事牽扯到這些人,她敢得罪哪一個?再說,這還是在京城范圍內,還是被許多人盯著。 湖州府城是知縣附郭,上面有知府和巡撫壓著、日日盯著,做事肯定束手束腳;且那地方經濟繁榮,貪官污吏也多,難管的很;最后,人家那地方本就繁榮,你便是治理得好,那成績也不顯著,若有什么大功勞,肯定被上頭官員搶去,最后竹籃打水一場空,白忙活! 因此,這兩個地方都被她排除了。 她選擇了徽州潛縣作為官場起點。 徽州好啊,她故鄉,地頭熟??! 離華陽鎮近,可以查當年的事! 至于窮……窮有窮的好處,做出一點成績就能凸顯! 最后,她是個女人,在山高皇帝遠的地方容易隱藏,若是待在人多的地方,一個不小心就會暴露身份,這也是她要離開京城的一個主要理由。 當然,這些理由是萬萬不能說出來的。 她便對靖康帝道:“皇上,前兩個縣固然好,微臣恐怕自己能力不夠、管不好,還是先去潛縣試試。若幾年后,微臣能將潛縣治理得有些成績,那時皇上再提拔重用微臣不遲。微臣希望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不敢好高騖遠?!?/br> 靖康帝目光大亮,再次贊道:“好!朕便拭目以待,等你歸來。若你真有才干,朕必當重用!” 他想,若是朝廷臣子都像梁青云這樣不驕不躁、腳踏實地,他這個皇帝將省心許多,哪里會有那些煩心事,可惜那些人能力不足,勾心斗角卻是一流。 吳尚書和蘇熙澈不約而同看向梁心銘。 王亨的才能和家世擺在那,所以出手也狠,自己進不去吏部,也不讓孟遠翔進去,表面看起來退讓了,卻把洪飛安插進去,已經勝過孟遠翔一籌。 這個梁心銘,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