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柏鄉之戰
到了開平三年,剛過春節,朱溫就搬到了洛陽去住,開封為東都,洛陽為西都。讓他的養子朱友文鎮守開封。 在開平二年后半年,基本上沒沒有什么大的戰事,和淮南這些地方打了幾場,到了開平三年,出了幾件大事,最重要的一件就是他的親信,劉知俊的背叛。 首先就是劉知俊遭到了朱溫的猜忌,而在此之前,朱溫已經殺死了他的好友王重師,所以這讓劉知俊有一種兔死狐悲之感,到了后來朱溫讓劉知俊回洛陽述職,劉知俊擔心他一去就再也回不來了,于是投降了李茂貞。 隨后朱溫展開了平叛之戰,和李茂貞和劉知俊開始打了起來,最終朱溫取得了勝利,但是卻失去了地盤。而劉知俊的下場也很不好,在李茂貞那里被人陷害,只好投奔王建,蜀王王建一開始對他也很好,但是后來又被人陷害,于是被王建砍了腦袋。劉知俊一生屢次變換主子,但是最終難免一死。這個人打仗安民很好,但是權謀機變不足。最終落了一個身首異處的下場也算是可悲。 這件事之后,和周邊藩鎮也是幾場小戰役并沒有很大的戰役,但是朱溫不知道一場大戰已經開始醞釀了。 這件事要從開平四年說起,當時鎮州成德軍節度使王镕母親死了,但是河東竟然派人去吊唁,這讓朱溫很警惕,而且當時他的勢力已經開始萎縮。他覺得不能自己在前面打仗,后面被河北的幾個藩鎮捅了刀子。所以他心里也想著找機會把河北徹底霸占。 而這一次為王镕母親吊唁,剛好就是一次機會。而這件事一般也都稱之為柏鄉之戰的起因或者說起點。 當時朱溫派了兩個大將,每個人帶著三千大軍到深州和冀州,說是為了王镕母親吊唁來的,當時王镕身邊的謀士都說:“朱溫狼子野心,就算是小孩都知道,他這一次來絕地不是來吊唁的,大帥還是要小心??!不能讓他們大軍進城?!?/br> 這話說的已經很直白了,上面也提到,那就是朱溫的野心連七八歲的小孩都知道,那么我們也能猜測當時朱溫的確是有赤裸裸的霸占河北的野心。 但是王镕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同意了朱溫的吊唁大軍進城,可能他覺得他和朱溫是姻親,應該不會把事做的這么絕。 但是不久又有謀士來勸說,應該嚴防進入深州和冀州的梁兵,不過王镕還是沒有當回事,但是就在這時,成德軍抓了一個梁兵的逃兵,經過審問這個逃兵,王镕這才知道朱溫的計劃,竟然真的已經下定了決心要吞并他了。 不過王镕還是不敢輕舉妄動,畢竟他的實力和朱文的實力差的太多,只要是開戰,他成德軍根本沒有一點勝算。所以他不敢得罪朱溫。 但是也不能讓朱溫的大軍,就在他的州城里呆著啊,于是寫了一封信交給了朱溫:“劉守光已經撤兵了,我這邊的危機已經解決了,陛下你把并可以撤回去了!” 朱溫的jian詐就表現在這個時候,他一方面安撫王镕說:“馬上就退兵,你不用擔心!”但是另一方面卻讓已經進入深州和冀州的梁兵加緊動作,殺掉成德軍守城人員,霸占深州和冀州。 朱溫派來的人得到消息,立馬關上了城門,把城里的成德軍全部殺死,然后登上了城門,立起了大梁的旗號。到這個時候,王镕才真的明白過來,自己完完全全的被朱溫耍了。 當時王镕手下也就四個州,這一下子就丟了兩個,這讓他怎么不心疼,不心慌。但是他也知道自己不是朱溫的對手,于是他也開始找救兵了。它在當時能找的人,也就兩個,一個是劉守光,一個是李存勖。 但是他和劉守光之間關系不是很好,去找他不過是死馬當作活馬醫罷了,主要的還是李存勖的態度。 李存勖聽說之后,立刻就答應帶兵進入河北,趕走朱溫。這可是一個削弱朱溫的大好時機,千載難逢。但是劉守光還是準備當觀眾,他堅持不援助王镕,想看王镕的好戲。 而朱溫聽說,河東的大軍竟然又來了,當即也調遣兵馬渡過黃河,準備在河北再和河東好好打一仗。 不久,大梁四萬大軍渡過黃河駐扎在了柏鄉,距離河東軍僅僅五里。王镕一看朱溫派來的大軍足足有四五萬之多,他的軍隊在加上河東的援兵還不一定是朱溫的對手,就又找李存勖求援去了。 李存勖聽說朱溫又集結大軍,他也想抓住朱溫的主力,再好好的打一仗,這一次正好是個機會,于是他又派了大將和一支援兵進入河北。 雙方營寨中間隔了一條和,這就是一條天塹,但是關鍵的是對于這條河上面那座橋的爭奪,誰有了這座橋那么誰就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梁軍這邊的主帥還是之前筑造夾城的李思安,他這一次不固守夾城了,改成了固守營寨,當時河東軍已經占據了和尚的那座橋,可以說梁軍失了先手。 但是只要是下面指揮得當,想要翻盤并不是不可能,但是李思安的指揮才能,我們在潞州之戰的時候已經領教過了,他還是堅持一個字——守。 當時在營寨里軍糧還好點,但是軍馬就沒有吃的了,只好出去割草吃,但是外面有河東軍,河東軍沒事就騎著馬在營寨周邊跑來跑去,然后順手拉弓射幾支箭,鬧完就跑,絕對對不戀戰。 這樣一來把梁軍搞的疲憊不堪,一直想打,但是一直抓不住機會。因為對方雖然兵力不多,但是騎兵十分精銳,機動性強,梁兵想要抓住很難。所以也固守營寨,不主動出擊。 但是我們上面也說了,軍馬都沒得吃,只好出去割草,但是周德威的騎兵卻時不時的挑釁,抓住出去執行任務的梁兵就是一頓猛砍。到了后來梁軍的軍馬沒有吃的,竟然餓死了不少,這樣一來梁兵的機動性力量更加削弱。 當時周德威就跟李存勖說道:“咱們一直這樣下去,那也不是辦法啊,我們要想辦法把梁軍引出來,然后我們集中優勢兵力對他們進行圍殲,而這里的要點就是怎么把梁軍引出來?!?/br> 李存勖聽了,覺得這是個辦法,而且只有這樣才能把這一場實力對比懸殊的戰爭繼續下去,甚至取得勝利。 很快經過李存勖的智囊團的和周德威的商議,最終敲定了一個方案,那就是主力后撤,留下部分騎步兵作為誘餌引誘梁軍出擊,然后大軍盡出一舉全殲梁軍。 很快計劃實施了,梁軍統帥王景仁和李思安等人一看多方人不多,而且在野河一帶也沒有多少軍隊,于是他們忍不住了,他們準備好好的收拾一下這一支留下來的軍隊。 梁軍派出去了三萬人,三萬大軍近似一個方陣向著河邊走去,河東軍就在野河南面進行防御,但是由于兵力差距,很快就被趕到了野河北岸,而那一座橋也被梁軍占據。此時梁軍可謂是占據了上風,而進展最順利的一支軍隊已經深入敵陣腹地了。 此時眼瞅著河東軍就要潰敗,李存勖說道:“這一次我們要背山一戰了,全力以赴!一會我就沖上去,周老將軍你率領大軍殿后?!?/br> 這里的周老將軍就是周德威,但是周德威聞言,卻攔住了李存勖,他說道:“現在還不是時候,要等到下午的時候,梁軍一直沒吃飯,必然士氣低落,等到他們吃飯的時候,那就是我們的機會了!” 李存勖聞言覺得很有理,于是就和周德威一起等待時機。由此可見,想要當好大將軍那絕對不是件簡單的事情,不僅要懂得天時地利人和,把握軍事大局還要知道挖坑造飯這些小事。 梁軍眼看大局基本上已定,但是短時間內也消滅不了河東軍,于是王景仁就命令大軍暫時緩一下,準備做飯吃飯,但是在古代通訊基本靠吼的時候,想要在幾萬人之間方圓數十里的范圍內傳達,那是需要時間的。但是就在信息傳達的過程中,周德威敏銳的抓住了機會,大吼:“梁軍要逃了,梁軍要逃了!快去追??!” 他這一嗓子中氣十足,李存勖早就準備好了,周德威一發令,立刻就帶人沖上去了,而河東軍和王镕的成德軍和定州王處直,三處聯軍也一起進發,跟著李存勖向前面沖殺。 而當時在梁軍前線的士兵還沒有接到命令,可以說是被偷襲了,他們聽說梁軍撤了,心里也擔心他們是不是已經被拋棄了,斗志十不存一。 再加上這個時候李存勖帶著大軍在前面大吼,咱們都是兄弟,只要是放下武器投降的,都不殺。也就是現在常喊的繳械不殺。 這樣一來梁軍更加沒有了斗志,一個個都是雙手抱頭,放下了武器,脫下了盔甲,等待著河東軍等幾支軍隊來接收他們。 而梁軍的大將一看兵敗如山倒,也急忙顧不上做飯,騎上馬就往回逃命。這才是算是撿回了一條小命。 這一次在柏鄉戰場上傷亡的梁軍多大兩萬多人,物資無計。而軍事上的損失并不是最重的,最關鍵的是在河北地區大梁只剩下一個魏博軍鎮,其他的已經全部自立或者重新依附于河東,這對于大梁的打擊是非常大的。從此以后大梁的防線撤到了黃河一線,他的首都開封等地暴露在了河東的鐵騎之下,再也不能保持相對穩固的北方防御戰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