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45
行當都串連進同一個戲里的劇目,卻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新鮮事物。 于這個年代里,可沒什么知識產權一說。果兒的這一想法引得幾位大家起了興致后,接下來的事,自然也就沒那如今還沒有正式滿師的果兒什么事了,更沒那門外漢阿愁什么事了。 所謂三個臭皮匠還能合成一個諸葛亮,又何況對此事感興趣的葉大家和碧珠兒等人都是各自行當里的“精英”。于是,由葉大家挑頭,教坊里那些成名已久的名家大腕們積極呼應,眾人群策群力,居然僅用了短短一個半月的時間,就排出了一出大戲——舞劇。 阿愁聽到葉大家給這新出現的戲種定下的名字時,不禁一陣汗如雨下。因為果兒說:“是你說這種戲叫作舞劇的?!?/br> 阿愁立時辯解道:“人家叫舞劇,是因為整出劇目都靠著舞蹈來表現的。你們這出新戲里什么行當都有,我看該叫雜劇才是!” 她這帶著調侃的話,竟引來那些參與這出新戲的大家們的一致贊同,于是乎,這出新戲便被定名為了“雜劇”。 阿愁:“……” 她原還有些擔心,她這是篡改了歷史,直到她在信里把這件事告訴了還在京城處理老廣陵王喪事的新廣陵王李穆,她才從李穆的回信里得知,在他們的那個歷史上,雜劇正是出現在大唐時期的,雖然眼前的大唐,和他們所知道的那個大唐并不是一個大唐…… 那葉大家從果兒那里得知,她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阿愁向她提到她“在京里看過的一出戲”,葉大家便特意登門,讓阿愁又給她仔細講了一遍的詳情。 于是,為了圓之前的謊,阿愁不得不又說了更多的謊…… 不過,葉大家倒并沒有對她的說法起疑。常常出入貴人圈的葉大家自然知道,京城許多貴人家里都養有家伎的,且那些家伎的技藝并不比那教坊里的諸人差上多少。有人排出這么一出有劇情的新戲,也不是什么不可能之事。 等基本的劇情都已經排定后,作為特邀嘉賓,那“曾在京里見識過類似大戲”的阿愁破例成了該劇的第一位觀眾。 直到這時阿愁才吃驚地發現,這出戲的故事雖然源于她給出的那套,可顯然劇情做了許多的改動。當年的那出舞劇,編排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所以劇情里帶著那個時代里特有的痕跡——沒個愛情,可葉大家他們編排的劇情里,不僅有愛情,有仇殺,還有許多市井搞笑…… 然后她又再次吃驚地發現,編排出這樣一出跌宕起伏又引人入勝劇情的,居然是瘦猴。 那葉大家飾演的自然是女主角,一個被強盜從親人身邊拐走的歌舞伎。思齊出人意料地演了那男主角,一個買下女主角的波斯商人。瘦猴的師傅大張牛演的是女主角的父親,一個性情詼諧的畫匠。連柳原柳大家,在劇中都扮演了一個幫忙掩護男女主角逃避賊人追殺的瞎眼琴師。不過很不幸,在演奏完那報信的一曲琴曲后,他將遭遇賊人的殺害。 至于瘦猴和果兒,在戲里也有出演。 瘦猴算是本色出演,扮演畫匠的貧嘴徒弟。果兒則得到一個頗為重要的配角角色,一個一直跟在女主角身邊的小歌舞伎。戲里,她不僅會和葉大家合唱一段曲目,還因欣喜于剛學會的琵琶而有一段獨奏。在瞎眼琴師遇害后,她將會為了給瞎眼琴師報仇,抱著那琵琶有一段獨舞。最后,因刺殺失敗,她也將會遇害…… 這堪比八點檔的劇情,看得阿愁一陣咋舌。那瘦猴若是在她的那個年代里,只怕得是個金牌編劇了! 此時的阿愁卻是再沒想到,正因著這么一出戲,叫瘦猴對編戲一事竟上了癮,之后又編出許多叫座又叫好的新戲來,后來還真個兒成了教坊里的金牌編劇。 當然,此乃后話了。 此時的阿愁,在看完整出雜劇,面對那一舞臺殷殷看著她的人,她略思索了一會兒,笑道:“我有個想法……” 當世的舞臺可以說極為簡陋,就如后世京劇的那個舞臺布置一般,僅左右兩道門,最多加上些桌椅道具也就全了。阿愁便根據后世的那點經驗,向眾人描述了一些有關舞臺背景和燈光服裝方面的點子。 雖然她有后世的見識罩著,可怎么說她還是個門外漢。也虧得那臺上臺下多的是業內老人,只需她只言片語,便叫那些業內之人有了許多的靈感。甚至于,那些人就著她的那點點撥深化下去,再想出來的點子,就如瘦猴重新編輯演繹的這新故事一般,叫阿愁深深感慨著,果然高手在民間,只有沒想到的,沒有做不到的…… 而雖然阿愁對于戲劇是個門外漢,妝容和整體造型一事,可以說,整個廣陵城里再沒人有她出色了。于是葉大家毫不遲疑地將這件事托付給了她。 于阿愁來說,這是一項挑戰。 于是,李穆在京城忙得不亦樂乎時,阿愁則在自己家里寫寫畫畫個不亦樂乎。 好在如今她的幫手也多,設計出來的妝容都不需要她自己動手,自有余小仙等“聯盟”里的小梳頭娘子們幫她去試妝。 如今那余小仙已經“升級”成了已婚婦人。因她熱愛這門手藝,婚前就已經跟夫家約定了她婚后還要執業的。她那夫婿雖然也擔心人言,到底倔不過她的脾氣,便只得從了她。 倒是甜姐兒,嫁人后守著家里那一畝三分地輕易出不得門。雖然甜姐兒婚后的日子過得不錯,可偶爾得空和朋友們見面時,她眼底多少還是透出一絲不太甘愿的失落來。 至于阿愁設計的戲服,卻是只要她給出圖樣就成,自有教坊專屬的繡娘拿去制作。 這些事,于阿愁來說都是只要動腦就好,所以十月初的時候,她就已經完成了她所有的設計工作。 而對于這出新戲,不僅葉大家等人對它抱有很大的熱情,連那管著教坊的王奉鑾都十分重視。在年前給朝廷的“工作總結”里,他甚至將這出戲作為自己的“政績”之一,上報到了府衙刺史那里。 新年封衙前,刺史大人在親眼看過新戲后,也對此劇贊不絕口,更是將此出劇目定為來年二月二祭神大典上的一出重頭戲碼。 此時,阿愁認為,這里已經沒她什么事了??刹幌?,新年后,果兒竟求助上門了。 卻原來,雖然這出新戲里幾乎動用了教坊里所有的名家,可到底還是僧多粥少。特別是,那些重要的角色被名角大家們瓜分后,剩下的角色更是一個蘿卜一個坑了。別人還罷了,比如那瘦猴,如今也算是小有名氣的人,偏果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