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8
    是前半生一直在堅持原則,在官場上也不懂得圓滑待人接物,所以才導致了后半生官場不順。李肅深深嘆了口氣,他開始思考,若是前半生在官場上能左右逢源,他是不是如今還是前途可期的工部侍郎?    李肅到底還是出了門。等他到了糧倉的時候,梁珩等人還沒到,李肅略等了一會兒。    沒多久,就見一隊馬車往這邊駛過來,后面跟著幾輛牛車,牛車上還拉了滿車竹竿。    梁珩下了車,就見一個身穿常服的中年男人站在糧倉大門前,模樣很是普通,像是個普通百姓。    后面的段續輕聲在梁珩耳后說道:“大人,這就是邙州州牧李肅了?!?/br>    等眾人走近,李肅朝眾人拱拱手,道:“眾位遠道而來辛苦了,本官是本州的州牧,李肅?!?/br>    梁珩也朝他拱拱手,“梁珩,李大人有禮了?!?/br>    李肅是五品州牧,論官階還比梁珩高了一階,但梁珩是奉敕出巡,可不對地方官行禮。    李肅看了一眼車隊最后的牛車上的竹竿,苦笑道:“梁侍御史不必勞累了,前幾天我已經驗過糧倉,這糧窖底下,墊了好幾層木頭,想來每窖先存的糧食,不過半數?!?/br>    眾人見李肅這么就坦白了,不由驚訝。    梁珩也很是驚訝,“李大人?”    李肅苦笑了一下,“侍御史若是不放心,也可以將糧食挖出來查驗的,本官這就將城外的湘軍叫過來?!?/br>    梁珩道:“不必麻煩李大人,我們用竹竿即可驗?!?/br>    李肅點點頭,沒有看一旁臉色有些慘白的王廂,側身讓梁珩等人進去。    王廂前面給李肅提的建議,李肅并沒有采納,王廂畢竟只是二把手,李肅不同意,他也沒有辦法?,F在好了,誰都別想好活了。    一經查驗,果然如李肅所說,每窖存糧,不過半窖。    梁珩讓段續如實記錄在冊,李肅頗有些失魂落魄地站在一旁。    一年以前,李肅還是京官,是以,其他御史都認識李肅。    楊赟跟李肅是同一年進士,兩人算是同年了。    楊赟見過李肅的風頭無兩,本是清貴,卻剛至中年就做到了工部侍郎。原先楊赟見李肅官運亨通還曾艷羨不已,如今見李肅落魄至此,也不禁感慨萬千。    梁珩沒有與李肅搭話,這也沒有什么好說的。    楊赟作為巡查御史,自然也要避嫌,也沒有上前與李肅說話。    李肅回了府,一家老小都跟著他來了邙州。李肅本來有些心灰意冷,看到了家人,又燃起了一絲希翼,就算是因此丟了官,也總比丟了命好。    晚上。    梁珩見李肅深夜過來,還以為李肅的目的和前面柳州州牧一樣,沒想到李肅只是請求他將他不知情的情況寫上去。    “梁大人,這事是我失職,去年我上任的時候,見糧倉是滿的,就沒查驗。唉...不求梁大人替我美言,只求大人能將我說的這些事實上達天聽。我...我真的冤吶!”    梁珩最終應了下來,不是因為他覺得李肅差點痛哭流涕悔不當初的模樣讓他相信,而是他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行人在次日離開了邙州,趕赴下一個糧倉,豐廬倉。    江淮一帶,水運極為便利。有兩個御史暈船,連日坐船已經有些吃不消了,但是沒辦法,皇命一刻都不敢耽誤。    第三日中午后,一行人才到達了廬州。    照舊有人在碼頭迎接。    梁珩下船就見一個身穿緋色官服的人正站在陰涼處,是廬州的州牧譚懷義沒錯了。一個小吏模樣的上來問他們是不是從京里來的。    得到確認回答后,那譚州牧快步迎了上來,十步開外就笑對眾人拱手:“諸位大人遠道而來,辛苦了!”    梁珩也朝他拱了拱手,“譚州牧客氣?!?/br>    譚懷義看向梁珩,梁珩就算沒有走到前面,也是最顯眼的,因為梁珩最年輕。    譚懷義又朝梁珩拱了拱手,“梁侍御史!久聞侍御史大名啊,真是百聞不如一見,梁侍御史果然是人杰??!”    梁珩拱了拱手,“譚州牧客氣?!?/br>    譚懷義點到為止,也沒有說讓梁珩等人住到州牧府。    譚懷義指了指旁邊停著的幾輛馬車,道:“我為眾位大人們準備了馬車,眾位大人舟車勞頓,請先到驛站稍作休息?!?/br>    梁珩拱手道謝,“有勞?!?/br>    譚懷義一直送他們至驛站,梁珩謝過譚懷義。    譚懷義道:“不知梁大人準備何時開倉驗糧?不瞞大人,這糧食入倉幾年,從未挖出來過,我擔心底下糧食有壞,是擔心得茶飯不思??!大人等一天沒有驗糧,我就一天難安,還望大人盡快驗糧??!”    梁珩看著譚懷義臉上的急色,似乎真的很想他們盡快驗糧。    梁珩點點頭,道:“下午就會去了,譚大人別著急?!?/br>    譚懷義得了梁珩的準信,笑了笑,“多謝梁大人了,那梁大人看可需要什么,我命人去準備?!?/br>    梁珩見譚懷義急色不似作假,道:“如此,大人幫忙準備六十根竹竿吧?!?/br>    說著又將需要的尺寸和長度說了。    譚懷義滿口應下,去了。    梁珩看著譚懷義的背影,一時弄不明白這譚州牧是什么意思。難道豐廬倉沒問題,所以譚州牧如此安之若素。    梁珩倒是希望如此,不然若是四倉都有問題,只怕會龍顏大怒。    下午,梁珩還沒讓人去通知譚懷義,譚懷義就帶著人過來等候梁珩他們了。    梁珩見譚懷義如此積極,心懷期翼的同時,也不由存了一絲疑惑。這糧倉若是真沒問題,這譚州牧也不必如此著急吧?    可五十來個糧倉驗下來,除了底部糧食有些腐爛之外,糧窖里真的裝滿了糧食,一窖不少。    眾御史終于松了一口氣,這糧食腐爛的問題比起空缺來說,算不得什么了。四倉總算有一倉能稍微跟皇上做個交代了。    晚上梁珩躺在床上,一直反復回想著今天的事。雖然糧倉驗得很是順利,實存糧食的數目沒有空缺,梁珩卻總感覺有些奇怪。    良久,梁珩說服自己,也許是先入為主了吧,一開始就認為這些糧倉都是有問題的,所以才難以相信。    第119章    次日, 梁珩一行人離開了廬州。    譚懷義大清早就過來送他們,十分熱情, 直送至碼頭, 看著他們上了船。    梁珩臨靠甲板,看著越來越遠的廬州城,以及岸上目送他們離開的譚懷義一行人。    “梁大人?”    梁珩轉過身, 是御史大夫, 段續。    段續年紀在御史臺算是年輕的了,剛過而立的模樣。    梁珩又轉過身,看向河岸上已經變成黑點的人, 輕聲問道:“段大人, 你有沒有覺得這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