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42
家覺的盛老二是他家準快婿,盛家也早把張家姑娘看作準兒媳,就等著過府下聘成其好事,張姑娘自己并沒有什么意見,就只盛槿殊死反抗,然反抗一如既往的無效。 盛槿覺的自己的人生就是一場悲劇接著一場悲劇,每天懷里抱著拉屎撒尿的寶妹,還時不時的瞧著大哥大嫂膩歪,腦門上頂著一個??俗约旱奈椿槠?,這日子還有甚可過的,死了算了。 不過盛槿到底是不舍得死的,將就過吧。 于是一年之后,張家姑娘如期進了盛家門,盛槿也在軍中謀了職,從此告別他跟媳婦們的風流史,夾起尾巴做好人。 解決了盛家最麻煩的老二,顧莞跟盛鸞有種功德圓滿之感,哪有爹娘嫌棄自家崽子的呢,都是愛而已。 倆人難得閑適的坐在院子里看星星,顧莞歪在盛鸞身上說道:“咱這四個小崽子里頭,就數老二最像我,想想我自己當年,也是個讓人頭疼的京城紈绔,真是自慚行愧啊?!?/br> “你還知道自慚行愧呢,知道你那會多么欠揍嗎,還不是因為遇上我,從此人生平坦幸福萬年長,你得感謝我?!?/br> “謝謝你啊?!?/br> “不客氣?!?/br> “不過說真的,咱這二媳婦的確不錯啊,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關鍵能拿得住老二,瞧見沒有,倆人越來越像那么回事了,盛槿那頭犟驢,終于找著能牽住他的人了,我這心里都圓滿了,真的?!?/br> “我告你啊媳婦,越是能蹦達的螞蚱,越容易被人克制,不制服帖了不算完?!?/br> 顧莞噗哧一笑,兩口子又傻樂了半天,顧莞又道:“我瞧著咱家阿魚像是有了?!?/br> “有了?那你不早說,找個太夫來瞧瞧??!” “去,你別吱聲啊,咱老大是個什么精你不知道嗎,什么能逃得過他的眼,沒準兩口子早就知道了,故意瞞著不說呢?!?/br> “這是好事啊,作甚要瞞著???”盛鸞表示十分疑惑。 顧莞翻了個白眼,“你這就不知道緣故了吧,想想是什么重要日子到了???” 重要日子?盛鸞眼珠子一動,恍然大悟,是顧昀忌日要到了,小兩口肯定要回淮南的,這是生怕家里知道她有孕后攔著不讓去。 盛桐這小白眼狼,到底還是向著媳婦,居然跟家里一個字都不透。 “可是這長途跋涉的,又是行船又是馬車顛簸,能行嗎?” 顧莞道:“不行也得行啊,這倆小的都到了要瞞著咱的地步了,你覺的攔得住嗎,再說了,能攔嗎?” 那還真不能攔,想起顧昀來,盛鸞這心里就堵得慌,轉眼都去了這么多年了,還是不能釋懷,唉,那可是他這輩子最難得的兄弟。 提起他來,兩口子不約而同的沉默了,這是倆人心里的痛,顧昀去世的消息傳來的時候,倆人關起門來哭了許久。 顧莞撲在盛鸞身上哭的都要背過氣,“盛鸞你說為什么呢,為什么就偏偏是我大哥呢,我真的真的……” 顧莞泣不成聲,盛鸞這個大男人都沒能忍住,更沒有多余的力氣勸慰她,嘴里語無倫次的不停重復著跟顧昀相識的點滴,顧莞聽到入神的時候,會暫時止住哭,他說完了一段便又繼續哭。 顧莞從來不知道自己大哥受過那樣多的苦,她只后悔自己平時為什么不再對他好點呢,然而再后悔都無法回到過去,越是不能挽回就越傷心。 “景翕怎么辦呢,阿魚這么小就沒了爹,咱得對他們娘倆好點?!边@是顧莞當時說的話,可是后來證明,做什么樣的彌補,都不能緩解失去顧昀的痛。 所以盛家人對顧知魚的縱容跟疼惜,已經超出了一切,哪怕她因為長途跋涉沒了娃娃,他們都不能說什么,都無法攔著她回去。 盛鸞嘆了一聲,“我就是怕她傷了身子,回去見了她爹,難免會傷心,月份淺的時候最容易出事的,回頭囑咐盛桐兩句,票號的事能不忙就暫時撂了?!?/br> “這樣吧,我跟他們一道過去,路上我也能照顧她,再者好幾年沒瞧瞧大哥了,我也想看看他,阿魚這孩子懂事,知道咱們的用心,不會多想,怎么說也是個天大的好事,大哥他知道了,一定會很高興的?!?/br> “你說的在理,就這么定了吧,你回去可克制著點,別招惹她們娘倆傷心,可以的話多待一段時間,你也去陪陪景翕,她一個人怪不容易的?!?/br> “我知道?!鳖欇赣忠ㄑ蹨I,盛鸞沒攔著,任由她哭了個夠。 第二天的時候,顧莞便去找盛桐兩口子,說明自己想跟他們一道回去的事,一家人不用挑明就知道各自的用意,盛桐當然求之不得,家里人跟他一樣用心,這比什么都好。 于是順理成章的,顧莞跟著小兩口去往淮南,前路雖然遙遠又充滿未知,但因為有彼此相知的愛人,有互相疼愛理解的家人,一切都變的明朗與無所畏懼,即便無法彌補以前的傷痛,卻可以最大程度上慰藉受傷的心。 不管是顧莞盛鸞,還是盛桐顧知魚,在面對顧昀的時候,都可以由衷的說一句,我們真的很好。 第315章 沈渙之(一) 沈渙之對于自己人生中幾場大的起伏皆記憶猶新,他的整個人生,便在這一場場的變故中走向一個他完全不能預想的極端中去。 他猶記得自己從小的志向,便是讀書中舉,而后入朝拜相,當然這個志向比較寬泛,是個讀書人大概都做夢能有這么一天,但沈渙之還有些許不一樣,他只要能安安穩穩的讀一輩子書,即便不能入朝敗相亦無妨。 讓他勵志一定要出人頭地的契機,其實是源于一個姑娘,便是自小一起長大的謝家阿翕。 沈家祖上世代經商,這在浙杭一帶其實較為普遍,商業達通的江南,每天都會涌現暴富的商賈,不過更多的則是像沈家一般普通的小資產商賈,營營汲汲,不貧不富,幾代人就這么經營著,沈家的家業直到沈渙之父親這一輩才開始壯大,其父是個難得的經商之才,沈家生活富足安定,其父功不可沒。 但就是在這樣安穩富足,以及經商的烙印世代深刻的家族環境中,出了沈渙之這么個只會讀書,也只愿讀書的人。 沈父雖然不反對,但潛意識里還是希望他能為家族盡點心力,其實能夠中舉入朝,對家族亦是另一種助力,但一切皆在起點的時候,沒有人會真的毫無顧忌的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