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40
》還好,一提,朱棣就是一肚子火氣,看著朝班中的某些人,眼神很是不善。或許是察覺到了生命危險,沒等永樂帝開口,解縉先蹦出來,對著上疏的朝臣一頓開火,引圣--人之言,據先賢之事,列舉明君若干,甚至將修書同堯舜禹湯之治直接掛鉤。口沫橫飛之下,群臣瞠目結舌,無言以對。解大才子的火力之猛,可見一斑。永樂帝頷首,留著解縉,還是是有些用處的。奉命盯著解縉等人的錦衣衛指揮使楊鐸微挑嘴角,一身大紅錦袍,修眉薄唇,即使在笑,仍令人感到一陣說不出的-陰-冷。解縉火力-狂-猛,超水平發揮,黃淮李貫等在旁助攻,翰林集體發飆,御史給事中也要靠邊站。天子下令修書,是有利于萬民,澤被后世的好事,還能解決不少人的臨時就業問題,誰敢繼續反對,就是和整個翰林院作對!此言一出,修書一事當殿通過。朝臣都知道,言官群體不好惹,惹上了,不掉水里也沾一身泥。當然,興寧伯此等猛人除外。比起言官,翰林院更加不好惹。畢竟言官只是朝堂上的斗士,撐死五六品到頭,翰林院可是培養各部大佬的搖籃。得罪了言官,頂多被罵得面部神經失調。得罪了翰林,就要小心了。對方不得勢便罷,一旦得勢,又不小心榮升內閣大學士,別多考慮,趕緊收拾包裹致仕吧。不用大學士動手,下邊有得是人摩拳擦掌,以期通過收拾某人得到大佬的賞識。彈劾,打壓,各種-官-場--霸—凌--,總之,欺負人沒商量。遇上上強勢的皇帝還好,換成不太管事的,后果可想而知。朝堂上的爭論暫時平息,召集賢才的詔令很快下達各地。大寧地處北疆,接到詔令比他省遲些。詔令到后,孟清和請來儒學和衛學中的教諭訓導,講明此事。“諸位當在學中甄選,遞送名單至都事處,符合詔令條件者,本官定會舉薦?!?/br>教諭和訓導領命而去,不久,統計的名單就由都事送到了孟清和面前。薄薄一張紙,紙上的名字,滿打滿算,兩個巴掌都能數得過來,其中還有一半是儒師。孟清和看向都事,疑惑問道:“只有六人?可是他人條件不符,退了回去?”都事搖頭,道:“回鎮守,學中報上的名單全在這里,卑職并未劃去一人?!?/br>撓撓下巴,孟清和腦袋上冒出一排的問號。不應該啊,以大寧儒學和衛學的人數統計,比例完全不對。刨除韃靼和女真,再去掉準備科舉和武舉的,同時減掉臺閣體不過關的,也不該只有這么點人。那些從京城發來支教的犯官,半綁來的儒師,難道不想趁機回京?還是說,大家集體提高了思想覺悟,立志扎根邊疆,報效國家?都事表示,這個下官不清楚。不過,在名單送來之后,已有兩人找上他,想活動一下,將名字從呈報的單子上劃掉。理由很簡單,字寫得不好。“果真?”都事點頭,“果真?!?/br>“如何證明?”都事表情微妙,“此二人言,右手不慎被磚砸傷,三月內將以左手寫字。卑職看過,的確是傷了?!?/br>孟清和:“……”朝廷的詔令上寫的是修書,不是服苦役,用得著到-自--殘--這個地步嗎?看看都事,再看看紙上的名字,孟清和搖搖頭,到底拿起筆,將兩人的名字劃了下去。事已至此,人家不愿意,總不能綁去南京吧?在核實過余下四人的各項條件之后,大寧舉薦的賢才只剩下兩人、名單送到北京,沈瑄沉默無語。再看漢王和趙王舉薦的名單,更加無語。順天八府,大寧諸衛,宣府之地,廣寧開原,就舉薦出十個賢才?捏了捏額頭,定國公心一橫,十個就十個,照實報!邊塞之地,民風彪悍,尚需教化之功,天子應能體諒。永樂二年十二月戊寅,各府州縣舉薦的賢才名單陸續送達京師。經朝廷第二輪選拔,入選的宿儒生員,將在年后啟程進京,參與修書。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不清楚,自己參與的將是何等盛事。許多人進京的目的,不過是為今后的科舉和官場鋪路。同月,日本朝貢的師團登陸寧波,在大明衛軍的“護送”下,前往南京。鄭和船隊已從日本起航,繼續南下,奉皇命往安南一行。船隊攜帶的絲綢,瓷器和茶葉,在日本和琉球諸島換回了不少的金銀。興寧伯派來的人卻有些特立獨行,除了金銀之外,還“換”了五六名工匠,都是制作倭刀的好手。上了船,這些倭人都被集中看管。鄭和知情,特地派人詢問,隨船的丁千戶親自拜見鄭和,取出孟清和的親筆信。讀過信,鄭公公二話不說,同樣加入了換人的行列。不換?不換也得換!反抗的定然是倭寇,統統抓起來!鄭和的換人行動得到了王景弘的大力支持。很快,漢王和趙王派來的人察覺了其中端倪,想跟著動手,可惜已經來不及了。好在有丁千戶告知,興寧伯有言,此次換來的工匠將無償贈送兩位殿下一批。當然,大頭還是要獻給天子的。幾句話下來,說得眾人眉開眼笑,皆大歡喜。由此可見,前武庫司郎中,雖然離開文官隊伍已久,一身本事卻沒落下。丁千戶會做人,會做生意,更重要的是,他還不暈船!選派丁千戶隨鄭和一起下東洋,孟清和都不得不贊嘆自己有識人之能,果真是眼光獨到。于是乎,在鄭和的船隊中,多出了一個深得興寧伯真傳的丁千戶,下西洋的歷史,也將因此而變得不同。☆、第146章永樂二年丙申,新年臨近,金陵城內格外的熱鬧。城中的客棧食肆,幾乎日-日客滿。朝鮮,安南等番邦遣使朝拜,獻上方物,以賀正旦。云南四川等地土司也紛紛來朝,又有各地藩王派遣朝賀的隊伍,尤其是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進獻的嘉禾,主動繳納的糧稅和金銀,更為這份熱鬧增添了不一樣的色彩。永樂帝感慨,到底是自己的兒子,處處為父皇著想,很好。感慨完,一個個的敲打藩王,瞧見沒有,侄子都有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