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98
書迷正在閱讀:我的宿主腦子有坑、快穿我揣著一個懷孕梗、冤家路窄喜相逢、你好,傅先生、塵離、[HP德哈]忘記與否、游戲大作戰、少年博弈、孕夫回農家、長公主的舊情郎
拓土之后,太后娘娘又準備對鹽政下手了,原因很可能是改革。 結合之前的外遷百姓,很容易就讓人想到,這是一次面向全國的,涉及土地和鹽政的全方面的、深入的改革。@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能夠爬進內閣的大臣們絕對不會是對歷史和政治一無所知的家伙,跟司馬光這樣的經濟學家,也不獨北宋會出現。封建王朝的內閣大臣們,幾乎每一個人對經濟和民生都有自己的一套認識。換而言之,雖然這次的事件看起來不過是因為去年兩淮鹽稅沒有收上來,可實際上呢,不過是因為立國百年,朝廷到了需要改革的時候,而鹽稅,不過是改革的一個突破口而已。 不過,閣臣們清楚這一點,可是有的人卻不知道啊。 因為涉及到了皇太后,事情就變得格外復雜,甚至連后宮都被牽扯了進來。 作為媳婦,馮皇后對賈琰的心結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她以為自己隱藏得很好,卻不知道很多人都猜到了她的心思。 無論是賢妃還是德妃,都這樣悄悄地跟左右道:“看我們這位娘娘,不過是惦記著太后娘娘手里的那些東西罷了。密衛,皇家海上商隊,如今又多了一樣,鹽。別的不說,無論是哪一樣,都夠饞人的了。更別說太后娘娘手里有三樣!可惜,這三樣,密衛是仁宗陛下和先皇一手設立的,太后娘娘不過是接手之人罷了,海上商隊是先皇跟太后娘娘一起用太后娘娘的陪嫁籌建的,原就應該屬于太后娘娘才對,就是放在民間,也沒有做兒媳婦的惦記著婆婆的陪嫁置辦的產業的。至于自貢的鹽,又是太后娘娘歇下來之后弄的。我們這位娘娘,除了生了一位皇子,別無寸功,竟然敢肖想太后娘娘手里的東西!” 這幾個妃子會這么說,她們心里實際上如何不饞賈琰手里的東西呢?只不過,她們只是妃子,而不是皇后,因此只能如此罷了??墒沁@不妨礙她們趁機做一點小動作,給馮皇后添點堵,順便給自己弄點好處。 就這樣,表面上是彈劾太后干政實際上卻是為馮皇后挖坑的行動開始了。@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御史臺是言官,本來就有聞風奏事的傳統,因此,御史臺很多底層的御史都是以彈劾他人為榮的,加上他們很多都是初入官場,年輕氣盛,自然是更加無所畏懼。 雖然說馮皇后是勛爵貴胄之家出來的,跟清流沒有什么關系,可是,馮家子弟在外面吃花酒,然后酒上了頭,被誘惑著,說了不該說的話也是有的,然后,被人聽了去…… 在信息不透明的時代,要污蔑一個人真的是太容易了。只要經手的人夠多,就足夠混淆視聽。而馮皇后對賈琰心存芥蒂,本來就是后宮里面眾所周知的事情。 最最重要的是,早在先皇孝宗皇帝還在的時候,皇帝就知道,馮皇后對自己的母親心懷不滿一事了。 在皇帝看來,馮皇后會有這樣的想法,簡直就是大逆不道。 你貴為皇后,這宮里,缺了誰的都不可能缺了你的,你覬覦母后手里的密衛和皇家商隊是幾個意思?母后就是要放手,也是交給朕!怎么可能交給你!如果僅僅是皇家商隊,反正海禁這玩意兒已經名存實亡,你娘家也可以組建商隊,或者讓附庸過來的商人送你幾成干股就成。你吃喝花用一概不愁,還惦記著這些是幾個意思! 如今又惦記上了母后手里的鹽!也不想想,就憑你的這點心性和眼界,真給了你這些東西,你能做出什么事兒來?不給朕添亂就好了! 有賈琰珠玉在前,皇帝再看馮皇后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了。如今再被這把火一燒,有人再在他的耳邊嘀咕幾句,更重要的是,他的密衛和御史臺的“深入”調查報告往他面前一送,皇帝徹底火了。 他直接把馮皇后關了禁閉,也收了馮皇后的鳳印。 大皇子聽說,先是去了冠帶跪求父親,結果皇帝直接叫人把他拖了下去。大皇子無法,又去清涼殿求見母親,結果馮皇后摟著兒子,哭著說什么恐叫兒子看蘆花。 皇帝更怒。 他直接叫人收了馮皇后的中宮箋表和冊寶,又裁減了皇后身邊的侍女宮人,堂堂皇后,隨侍宮人和排場、用度竟然連庶妃都不如了。至于什么六局六尚的首領女官、首領內侍等,也不再向皇后負責,而是直接向皇帝負責。 皇后不廢而廢。 如果說皇帝直接公開表示要詔告天下廢后,群臣肯定是會反對的??墒腔实鄄]有公開表示要廢后,而京中的權貴之家都知道,這是因為皇后覬覦太后手中的東西,而太后手里的那些東西,本來是應該傳給皇帝的,皇后如此行為,幾乎等同于站到了皇帝的對立面,成了皇帝的政敵了。 群臣如何敢勸? 被奪走了冊寶,連兒子也不能見的馮皇后這才知道不好,可是她哪里還有回天之力。這年冬天就染上了風寒,然后因為身邊的人有心怠慢,竟然死在了小年之前! 大皇子哭得死去活來,可是一切都已經遲了。 馮皇后以貴人之禮下葬,就是祭享,也是庶妃的例。這位曾經被全天下羨慕、跟賈琰一樣坐著花轎從朱雀門嫁入皇宮的女人,就這樣,宛如露珠一樣消失了。 大約除了她自己的父母和她的兒子,京中已經無人關心她的結局。因為當今皇帝才三十出頭,宮中勢必需要一位新皇后。重要的是,皇帝年富力強,這個時候娶進宮的皇后,生下的嫡皇子才有可能繼承大位! 想想仁宗皇帝中后期的政|局|之詭譎,和填進去的人命,在想想孝宗皇帝跟當今之間的平穩過度,傻子都知道哪個選擇才是更好的。 泰安元年,大晉開始了又一輪后妃揀擇,文武百官跪在了夏宮的勤政殿前,懇請皇太后賈琰出面,主持大局。 揀擇后妃,禮部和宗正寺可以代辦,但是選皇后,必須由皇室最高長輩出面。 賈琰是皇太后,她才是皇室最尊貴的長輩。 插入書簽 作者有話要說: 個人覺得,真正的后宮之爭,絕對是不出手則已,一出手,絕對是要你命。 跟那種后妃過招三百,你來我往的熱鬧,在真正的歷史上,是絕對不可能。 第323章 尾聲 按照賈琰的本意, 前面一個皇后是太上皇選的, 這一個, 怎么也應該是皇帝自己選的才好??墒腔实蹍s親自來到萬方安和,懇請賈琰回宮。 看著跪在地上請求自己的兒子, 賈琰長嘆一聲, 扶起了兒子。 她道:“灁兒, 你且告訴我。對于新皇后,你有什么要求嗎?” “母后?” “這是你的媳婦,是要跟你過一輩子的?!?/br> 想到糟心的馮皇后,皇帝也覺得滿心得不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