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00
書迷正在閱讀:我的宿主腦子有坑、快穿我揣著一個懷孕梗、冤家路窄喜相逢、你好,傅先生、塵離、[HP德哈]忘記與否、游戲大作戰、少年博弈、孕夫回農家、長公主的舊情郎
首躺在歷史的陰影里面靜靜地凝視著每一個人。 哪怕負責制鹽的官員連連搖頭,負責監工的內侍也總是尖聲叫罵: “鬼知道你們說的是不是托辭!咱家只知道,在宋代的時候,人家就用曬鹽法!咱家可不管什么做不到做得到!既然古人能夠做到,你們就必須想辦法做到!” 沒有辦法,當地的官員被這幾個內侍噴得滿頭包,有的人回去查書,有的人去拜訪當地的老人,有的人則帶領著手下的灶戶——不,現在應該說鹽戶——鹽戶們試驗各種可能。 也虧得皇帝并沒有什么都沒有給。什么擴大鹽場的面積,擴建鹽池…… 在這方面,那些內侍們比那些鹽官們還積極。 如此一年有余,付出了三位鹽官的生命,終于讓萊州人試驗出了適合萊州的曬鹽法——而在這個過程中死去的鹽戶們,更是輕輕地被五十兩銀子給打發了——更多的撫恤銀被那些內侍們給吞掉了。 也因為新式的曬鹽法的成功,讓萊州的鹽場產量翻了兩番,就連滄州鹽場也跟著受惠。 如果說滄州四個鹽場關系著國運,而且還要太上皇的人的話,那么,與滄州相比,萊州鹽場無論是規模還是產量,都有些不夠看了。 沒有辦法,萊州靠近東海,怎么也會受臺風的影響,對比之下,滄州受到的影響就要少很多。@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當然,為了加大對高句麗、東瀛以及倭寇的吸引力,皇帝讓人在寧海鹽場之外,又建了一片鹽場,直接受他的控制。 也因為寧海鹽場和龔家灘鹽場,皇帝手里可以用來交易的鹽,更是大大增多,僅僅是一年時間,萊州往高句麗和東瀛方向的海上貿易就暴漲百分之三百,往來的商船絡繹不絕。 中原往高句麗和東瀛輸出銅錢、鹽巴、高級絲綢和茶葉,往國內運回大量的黃金。 剛開始的時候,皇帝對高句麗和東瀛那邊遲遲沒有反應十分不滿,可是看到自己的腰包一點一點地鼓起來,他也就不說話了。 海外貿易,利潤實在是太豐厚了。 第236章 打林黛玉嫁給了沂王世子, 賈琰就時不時地邀請沂王妃和林黛玉入宮。對此, 沂王妃做保留意見。比起孟皇后, 當今皇后自然是圣眷在身的,可真正熟悉宮中舊事的人都知道, 先頭的孟皇后手里還有那么一點權力, 而當今皇后……不是沂王妃悲觀, 在她看來,皇帝如果有什么一個意外,當今皇后只有一個下場——幽禁至死,而她的兒子們,除非能夠登上皇位, 否則的話, 也難逃一死。 雖然沂王對皇帝的所有決定都百分百支持,可沂王妃卻對當今皇后沒有什么信心。 當然,她會點頭,讓林黛玉做她的長媳, 完全是因為沂王的關系。沂王決定了要讓林黛玉做他的兒媳婦,沂王妃也沒有資格反對。 因此, 林黛玉嫁入沂王府之前,沂王妃很少會進宮拜見皇后。一般情況下,非年非節的,除了正常進宮給太上皇和太上皇后磕頭的日子, 她最多進宮兩次,跟如今這位皇后娘娘不遠不近地處著。 雖然說從目前的情況來看, 當今皇后的孩子最后登上皇位的可能性很大,不過,對于皇家來說,從來沒有百分之百的事情,要她打心眼兒里臣服于當今皇后,等一切塵埃落定,等嫡皇子真正登上了皇位也來得及。 沂王妃是真心這么想的,所以,對于賈琰時不時地召她們婆媳進宮,她很有意見。 只是她有意見又如何?第一,沂王不理會,第二,宮里召見,她還能推諉了不成? 這也造成了另外一個現象,那就是,在私底下十分爽利的她,進了宮之后,就顯得特別沉默寡言,跟賈琰說話,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 好在賈琰的目的也不是她。 賈琰會時不時地召林黛玉進宮,自然是為了豫州和齊魯之地的現狀。 對于賈琰來說,時刻把握黃河的現狀,這才是她最關心的。哪怕現在商丘那邊基本已經穩定了,她還是喜歡時不時地把林黛玉叫進來問問。 這日,沂王妃忍不住道:“皇后娘娘很喜歡我們家澈兒媳婦?!?/br> 賈琰笑道:“是啊,不瞞弟妹說,澈兒媳婦打當年還沒進大觀園的時候,就是我的左膀右臂。這些年,我托賴澈兒媳婦的地方良多。只是以前她到底是外臣之女,就是我有心,也不方便。如今可好,她是我的侄媳婦,又跟我年齡相近,她能常常來看我,也能夠排遣我的寂寞?!?/br> 因為是沂王妃,所以賈琰特地沒有用帶著身份意味的本宮,而用了我字。 沂王妃聽說,小心翼翼地抬起頭,看了賈琰一眼,方才道:“娘娘,臣妾惶恐?!?/br> 賈琰笑道:“看弟妹說的。弟妹也太小心了?!?/br> 沂王妃心中一跳,就好似自己心中的小九九被這位皇后娘娘給看穿了一般。 反而是林黛玉,她望向賈琰的目光一如往昔。哪怕外頭的謠言再多,她堅信,她的二jiejie從來就沒有變過。 賈琰從來就是這樣的人,時機未熟之時,她會一直蟄伏,等到了時機成熟之刻,誰都阻擋不了她的一飛沖天之勢。 當年的紅薯之事便是如此。 如今亦是如此。 沂王妃不敢接口,礙著婆母在,林黛玉也不好開口,只是沉默地跟在賈琰身后,慢慢地,慢慢地走過一道又一道的風景。賈琰既然說了,邀請她游賞御花園,她就坦坦蕩蕩地跟著賈琰游賞御花園,就跟當初她們姐妹還在大觀園的時候一樣。 當她們走到明月橋下,皇帝正好從那邊走來,慌得沂王妃連忙行禮。 皇帝讓沂王妃起來之后,就對賈琰道:“皇后,皇后,你可聽說了,這一次北海玄武七只船帶回多少好東西?” 沂王妃都傻眼了,這種事情,皇帝怎么能跟皇后說呢? 可是她乃是臣子之婦,哪里能夠打斷君王的話?也只能低著頭,看著自己的腳尖,什么都不說。 賈琰道:“萬歲且讓我想想。高句麗雖然有絲綢和瓷器,可論工藝,絕對不能跟我們比,不過高麗參卻是頂有名的。若是說東瀛,除了黃金之外,東瀛的走盤珠也是頂頂有名的。然后就是水產了?!?/br> “可讓皇后給說中了?!被实圩咴谫Z琰身邊,也不管后面的沂王妃和林黛玉婆媳,帶著幾分雀躍地道:“皇后可知道,如今這東瀛正處于亂世?;适移H?,各方軍閥征戰不休。更好笑的是,據說,他們一個小小的村落,不過一二百人,就敢自稱什么,什么……” “大名?” “對對對,就是這個,大名!皇后果然知道!” 賈琰道:“只是自幼喜歡這個,而宮里的書庫藏書更是浩瀚如海。關于東瀛之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