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99
書迷正在閱讀:我的宿主腦子有坑、快穿我揣著一個懷孕梗、冤家路窄喜相逢、你好,傅先生、塵離、[HP德哈]忘記與否、游戲大作戰、少年博弈、孕夫回農家、長公主的舊情郎
人敢來御花園截皇帝, 自然是有底氣的。更準確的說, 從那天皇帝帶著博陵公主去了弘徽殿之后就會偶爾會去她那里坐坐, 跟她說說話,哪怕宮妃年過三十五不侍寢的規矩在那里擺著, 她也讓皇帝在弘徽殿留了兩次宿。 這樣的竺貴人, 當然有這個本錢, 來御花園截人。 按照宮規,竺貴人先給皇帝行禮,然后見過皇后。賈琰也按照宮規,點頭答禮。 “真是難得,會與貴人在這里相遇?!?/br> 何止是難得。按照宮規, 皇帝和皇后游覽御花園, 下面就要先將御花園完全清場。更不要說,今天,皇帝可是特地來御花園找賈琰說話的。 竺貴人的臉上不見任何的不對:“讓娘娘見笑了。臣妾是為了六皇子的事兒,因此特來求見陛下?!?/br> 賈琰眉毛一挑, 似笑非笑地看了皇帝一眼,很干脆地道:“既然事關六皇子, 萬歲的確應該聽一聽。我先去那邊。請?!?/br> 賈琰之干脆利落,驚得竺貴人瞪大了眼睛。 至于皇帝,他忍不住摸了摸鼻子。 好吧,賈琰的坦蕩, 有的時候都叫他不得不在意。 大約,這就是夫妻吧。如果賈琰在意, 他就顯得無所謂了,可賈琰渾然不在意,皇帝就不知道為什么,總覺得有些心虛。 等賈琰離開,皇帝這才道:“湘兒,是不是小六有什么事情,因此讓你特特地趕到御花園來?” 竺貴人自然知道,皇帝最討厭的,就是假借名義。即便是她,如果沒事指著兒子的名頭找皇帝,也是會讓皇帝不高興的。 好在她也不是沒有借口。 竺貴人道:“陛下,也許是臣妾多心了。臣妾聽說,老六媳婦最近身子有些不好。請了好幾個太醫,都說只是胃疾,吃了多少湯劑都不見好。陛下,臣妾斗膽,想請段御醫給老六媳婦看一看?!?/br> 這事兒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往簡單里面說,不過是竺貴人擔心兒媳婦。@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皇帝就取笑道:“朕看你是盼孫兒吧?” 六皇子雖然說是皇帝一度放在心尖兒上的兒子,可是二皇子才是皇帝實際上的長子。當年皇帝剛登基的時候,二皇子就已經為皇帝生了皇長孫出來了。到如今,不止二皇子那邊有兩嫡三庶五個皇孫,就是四皇子也有三嫡五庶八個皇孫。 皇帝真的不缺孫子。 竺貴人略帶歉意地道:“是的,陛下。臣妾,關心則亂,還請陛下恕罪?!?/br> 皇帝道:“這句話,你不應該對朕說,應該對皇后說。老六媳婦,終究是要叫皇后一聲母后的?!?/br> 竺貴人的臉色發白了。 她聽出了皇帝的語帶警告。 沒錯,這種事情,本來就是皇后的權責。方才竺貴人應該先跟皇后回稟才對。結果,皇后很知趣地離開了,竺貴人卻什么表示都沒有,然后跟皇帝說這個,也難怪皇帝會警告她了。 竺貴人低聲道:“陛下,臣妾知錯。只是,有件事情,臣妾必須跟陛下報告?!?/br> “你說?!?/br> “聽說,臣妾聽說,陛下委任娘娘的表妹夫衛若蘭為商丘守備。陛下,這個衛若蘭終究出身于龍禁尉。還請陛下三思?!?/br> 說著,竺貴人已經跪了下來。 皇帝沒有說話,他只是靜靜地看著跪在他腳邊的竺貴人。 換了他跟竺貴人情濃的時候,他絕對會認為竺貴人是為了他好。 但是,這不等于說,他對后宮干政沒有忌諱。 只聽他冷冷地道:“竺湘兒,什么時候,官員任命需要后宮多嘴了?” 低著頭的竺貴人猛地瞪大了眼睛。 這情況不對啊。 竺貴人雖然人沒有動,可是她忘記了她今天頭上簪的是蝴蝶簪。蝴蝶的翅膀又薄又輕,哪怕她人沒有動,可是這頭皮一緊,簪頭的蝴蝶就開始輕輕地扇動翅膀。 把一切看在眼里,皇帝這才淡淡地道:“竺湘兒,皇后喜歡跟朕討論政事不假??墒撬龔膩砭蜎]有過問過官員任命之事。就是有開口,都是要求朕壓著她的父兄、不許她父兄進入中樞之言?!?/br> 言下之意,竺貴人的哥哥已經進了樞密院,比起皇后的父兄,一個領著空頭爵位,一個遠在天涯,竺貴人難道還不滿意? 竺貴人萬萬沒想到。她原以為自己跟皇帝怎么也恢復了往日的柔情蜜意,偶爾跟皇帝說說這個,也是不妨的。 她哪里想到皇帝竟然會這么敏銳?! 她急急忙忙地抬起頭來,道:“萬歲,萬歲,臣妾也是擔心父皇惱了萬歲……” “那是朕需要考慮的事情?!?/br> 他與太上皇之間的爭奪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哪里是一個小小的衛若蘭就能夠改變形勢的?這個竺湘兒,不懂裝懂,鬧些什么?! 皇帝越發心煩,拂袖離去,把竺貴人落在了明月橋上。 途徑喜雨亭的時候,皇帝就遠遠地看見賈琰站在喜雨亭里,身邊的隨侍都在亭子外面候著。 皇帝瞇了瞇眼,登上了喜雨亭: “皇后,你在看什么呢?” “自然是看這藍天。天空如此廣闊,也不知道這蒼穹之下,大地是如何廣袤,各地風光,或者雄偉或者秀麗,也許我終其一生,都不得見?!?/br> “那容易,讓下面再修一座園林便是?!?/br> “萬歲又來了。園林也不過是園林而已,難道還能夠再現天然景致的宏偉壯麗不成?”賈琰笑道:“罷了罷了,不說這些。萬歲可想好,要在哪里開這新鹽場了嗎?” “長蘆,不,長蘆實在是太近了?!?/br> 長蘆位于滄州,其中漢沽鹽場歷史最為悠久,乃是全國最大的鹽場。 皇帝沉吟了片刻,道:“皇后,你覺得,哪處最適合?” “這我哪里知道?好歹也要欽天監派出水文博士、陰陽博士實地勘察過吧?不過,要我說,距離燕京太近了,只怕會讓高句麗和東瀛人不敢輕舉妄動。所以,越靠外越好。當然,考慮到季風的影響,東海沿岸自然是不適宜的?!?/br> “也就是說,北海么?” 北海,也就是渤海的舊稱,因為是內海,風多雨少,因此北海沿岸,尤其是西側的滄州一帶,自古以來都是華夏最大也是最古老的鹽場。不過,這不等于說,只有滄州一處適合撿鹽場了。實際上,在萊州,一樣有鹽場,只是規模不如滄州長蘆,而且萊州鹽場還多在用煮鹽法制鹽。@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而萊州正好與高句麗隔海相望。 皇帝給欽天監和有關部門下達的命令是,在萊州試驗曬鹽法,最好研制出適合萊州氣候并且不需要鐵鍋,也就是不需要煮鹽的制鹽法。 上面一句話,下面跑斷腿。 在華夏的歷史上,這句話總是裹挾著無數的鮮血和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