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7
恩升米仇,傅湉這一陣子免費施粥,許多人都記著他的恩情,可也養刁一部分人,這部分人因為失去了固定食物來源,反而開始怨恨起來。激動過后便是失望,有人提議說不如去傅家米鋪問問今日還會不會施粥,有人躊躇的阻>止,兩位公子愿意來施粥是他們的心善,但現在的米糧多貴,就是再有錢,這一天天的施粥也要遭不住。而他們議論中的傅湉,其實早就算好了這一日。先前他跟衛鞅出面施粥,博取百姓的好感跟信任,秦吏則負責去郡守府跟郡守會面,商議救災的詳細事宜,現在他們在災民中已經有了聲望,就要開始實施第二步的計劃了。在一片鬧騰之中,傅湉帶著兩個侍衛出來,面帶歉意的拱手,“諸位抱歉,今日來遲了?!?/br>鬧哄哄的百姓頓時安靜下來,目光落在他空蕩蕩的身后,有急切的人忍不住問道:“傅公子今日不施粥了嗎”傅湉搖搖頭,“今后改為施米,不過要換一個法子?!?/br>人群中頓時響起一陣議論聲,有人問道:“什么法子?!?/br>傅湉側臉示意侍衛將之前擬好的章程貼在墻上,因為有人不識字,還讓侍衛大聲念了兩遍。“城中蝗蟲泛濫,我們與郡守商議,希望大家能一起撲捕蝗蟲……”“人都快要餓死了,哪還有力氣捉蝗蟲,我就說哪有什么大善人,原來又是跟那些狗官同流合污來騙我們的!”傅湉的話沒有說完,下面有人大聲的罵道。烏壓壓的人群又哄得炸開,傅湉臉上神情不變,抬手往下壓了壓,示意眾人安靜。“也不是讓大家白出力,十只蝗蟲可換一文錢,一百只蝗蟲可換一斛米?!?/br>傅湉的聲音不算大,可當他的話說完,四周卻陡然安靜下來,隨后便是一陣比先前更大的議論聲,顯然大家都被這個消息驚呆了,一文錢十只蝗蟲,那一百只蝗蟲就是十文錢,而現在,一斛米也只要一百只蝗蟲,那就是十分前!要知道,從旱災開始之后,糧價就已經漲到了二兩多銀子,普通人根本就買不起,可是那些黑心的糧商,都約好了似的,價格一個比一個高的離譜,所以才導致了如此多的百姓為了一點口糧傾家蕩產。可現在他卻說,一斛米只要十文錢!這可是旱災之前的價格!良久才有人顫抖著聲音問,“這、這是真的?你沒騙我們?”傅湉肅容,“當真,這是我們與郡守大人商議的結果,各位若是捉了蝗蟲可拿去郡守府換銀錢或者米糧,銀錢跟米糧由傅家米鋪來出?!?/br>“您可是活菩薩!”激動不已的百姓接二連三的跪下來,匍匐著給傅湉磕頭,傅湉出聲阻止他們,循循勸導道:“朝廷尚在努力救災,大家不要輕易放棄,同舟共濟,天災很快變會過去?!?/br>百姓們跪在地上,都眼含淚水,等到哭過了,便三三兩兩的結成對,去城中捕捉蝗蟲。蝗蟲四處都是,災民們也不管死活,全部捉住塞進衣服做成的口袋里,或者從家中尋來的麻袋之中……普度寺跟普度大師徹底被拋到了腦后,所有災民都加入了捕蝗的大軍之中。有人不相信有如此的好事,先帶著捉的幾十只蝗蟲去官府換,郡守府大門敞開,門口擺著一張桌子,穿著官服的捕快就坐桌后,見有人來了,便接過口袋清點數量。“整六十只,一共六文錢?!辈犊焯峁P記錄姓名、數量還有銀錢數量后,從桌肚中的錢袋里拿出六文錢給來兌換的男人。男人握著六文錢,有些激動也有些不可置信,顫抖著聲音又問道:“我不要錢,可、可以換成米嗎?”捕快便一指對面,“換米的去對面?!闭f著他便朝對面喊了一聲,“數好了,六十只?!?/br>男人將布口袋拎過去,神情期待的看著對面,這邊的捕快身后放著打開的米袋,米袋中放著標了刻度的竹筒,他重新記錄一遍后,便讓男人拿個裝米的口袋來,用竹筒舀了大半斛米進去。捧著白.花.花的米粒,男人神情又是高興又是激動,匆匆將米帶回家藏起來,便到城中準備繼續捉蝗蟲,可是他這一去就傻了眼,街道上人山人海不說,就說原本天上地下都是的蝗蟲,竟然沒剩下的幾只。第117章長流郡的災民不知凡幾,加上原本還能勉強過活的人家也聽說一百只蝗蟲便能換上一斛米,便都忙不迭帶著捕網和麻袋出門。大街小巷上頓時擠滿了人,男女老少都有,此時他們也不怕這些蝗蟲了,看見一只便趕忙用手捂住塞進袋子中。城中猖狂的蝗蟲不過半日,便被捉了個精光,還有沒被捉到的,也都嚇得往城外飛去。于是捕捉蝗蟲的百姓便也追著蝗蟲往城外蕭索的田地趕去。這些蝗蟲除了成群結隊的看著嚇人些,實際上對人倒是沒有什么殺傷力,城外蝗蟲成片,啃光了糧食后還在田地間盤旋,大片的百姓涌過來,直接用布口袋一蓋,便能捉住一大片。當天郡守府大門前,全是排成長隊、抱著裝滿蝗蟲的口袋來兌換糧食的百姓,反倒是對面兌換銀錢的桌位人少了許多,對比著對面忙的腳不沾地的同僚,還顯出幾分蕭索來。貼了公告的第二日,關門許久的傅家米鋪宣布重新開張,大堂內擺滿了糧食,糧價與旱災之前一般無異,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只是為了防止有人惡意囤積米糧,這次購買米糧需要按戶統計,官府的人拿著人丁冊子幫忙記錄,每一戶按人頭來買糧食,吃完了方才能夠再買。一時間大半個郡縣的百姓又都涌到傅家米鋪買糧,米鋪前排起的隊伍不亞于郡守府門口的人。絕望多時的百姓仿佛重新看到了希望,紛紛精神抖擻的拿著口袋去外面捕捉蝗蟲,拿回來換了銀錢再到傅家米鋪來買米,又或者直接到郡守府去換米糧,反正兩邊的米價都是一樣的。百姓們歡欣鼓舞,坐地起價指望大賺一筆糧商們卻高興不起來了。旱災初始,商人們就敏感的嗅到了其中的商機,紛紛暫停售賣,等到旱災真正開始,再相約一起抬高價格,大家一起賺錢。有人昧著良心掙錢,自然也有人覺得這樣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