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0
時間整個海寧人心惶惶,還有那賴皮之人編出個鎖南枝來: 觀音庵,我的姐。上次香來殘花一朵。損張家姨,失李家娘,嬌花嫩蕊全消折。 迷藥一瓢灌到天亮。輕解那良家裙,白賽那羊脂玉,左摩一次挲,右癲一次狂。 香帳上面是菩薩,菩薩上面是佛陀。 那等有見識的鴇母,從僅存的小尼那里買下羊腸的方子,配好了專給已經梳弄過的清倌人用,再賺二次錢鈔。有那等風月場上的老客,見清倌竟能梳弄兩遍,一時不忿,與那鴇母吵將起來。 誰知那鴇母笑道:“良家都能夾羊腸,我家就不得學一學?”那老客本因前日觀音庵一事懷疑妻妾,又被這鴇母說中心病,吶吶不能語。 話說這觀音庵之事甚惡,連帶的幾家都退了親,又有那外地的聽了風聲,連女兒都不敢許給海寧周邊。 那大姐雖然身子未破,卻被牽連得有了個“鄭黃花”的混名,蓋是因為此事由她而發,卻又仍然未許配他人,在那觀音庵遺址上帶發修行。 原來那鄭千戶已有了幕僚,便不管繼室跳腳,許了三姐,自以為宦途無憂。又見觀音庵被官府封住,地價因前事跌得十分賤,便聽了那幕僚之言,買下那地胡亂建個道觀,把大姐塞了進去。 那幕僚又替鄭千戶寫了個上書,言鄭千戶大女孝敬貞順,為母自愿入道。原來那臨安趙官家父祖都是好道之人,若有官宦子女入道,定能有所封賞,還能惠及父兄。 而那大姐自庵內事發,便一直沒被接回府中,住在觀音庵附近,鄭家大兒租的一間小房里,只等著道觀建好就移過去。鄭大姐猜度到父親的打算,急得甚么似的,卻又沒個幫襯之人。 話說那道觀不日建好,周圍往來之人,也不管那“貞靜觀”的匾額,起了個混名“黃花觀”,正是那“黃花觀枯坐黃花女,千戶府待詔鄭千戶”,那鄭千戶正等著官家封賞,卻不期又冒出一件事來。 ☆、第15章 黃觀焚寶劍 話說那大姐正在著急,卻不知事情又有了變化。 原來那女子貞潔,甚是寶貴。大姐雖然沒被那jian人玷污,卻得了不好的名聲。那上官見了鄭千戶書信,又在坊間聽得“鄭黃花”之事,很是污穢。 又有刻薄的,非說是“羊腸”,不是“黃花”,那去觀音庵上香的女娘,十中有九失了身子,怎得讓“鄭黃花”逃了出來。 眾人聽得有理,卻又懼怕千戶之勢,只得嘴上叫著“黃花”,肚內卻喊著“羊腸”。還有那原觀音廟的恩客,見沒了好貨色,又盯上了黃花觀的這塊肥rou,日日在觀外徘徊,擾得大姐不得安寧。 那上官見了,只皺著眉,回復鄭千戶道:“令愛孝心,確是罕見。然死節之人才有牌坊,貴府若要博得美名,須得令愛有大志向”。 那鄭千戶見了回信,卻是不語。原來這千戶近日每每夢到原配紀氏夫人,都是哭著哀求給大姐配個姻緣。 雖說為了自家宦途,讓大姐當個女觀,府內每年出了銀子,也不缺她吃食。若是讓這大姐自己了斷,去博大名,卻也是親生骨rou,心內不舍。 那幕僚雖是貧寒士人,卻洞明世事。見未來岳丈沉默不語,想是舍不得這大姐,待勸說幾句,卻見那千戶感嘆起大姐“精通邸報”,“事事妥帖”。 話說幕僚見千戶將大姐視得比自己還才高,心內不悅?;仡^找了大舅兄鄭家大兒吃酒,先是對大姐之事略略提了兩句,又夾雜幾句“污了府內清名”,“趙官家好道”,說得那大兒皺起眉頭。 又款款道:“上官許諾能讓大人官升三級,又能讓鄭兄你襲了千戶之職,可惜大人憐惜貴千金,竟不顧鄭兄前程,白白失去這大好機會”,又悵恨久之,直激得那大兒火起。 那大兒本因父親長久不致仕,自家得不了蔭封,心中不爽。又見這素日好思姻緣的meimei,鬧出事情,連清白都不知在不在,更是丟人。 又見父親偏心,竟讓那無恥賤人阻了自家官路,哪還有心思吃酒。立即向那幕僚告罪:“之前真是有眼不識泰山,竟沒發現妹夫如此高才。接下來該如何是好?” 只見那幕僚微笑道:“上官已指出明路來,卻是大姐眼界甚小,學不得那賢明女娘”。鄭家大兒忙問了那上官回復,心中大喜,立時回到府中勸說鄭千戶。 鄭家大兒認為大姐阻了他道,恨不得立刻鋼刀戳死,好棺一蓋,立時發喪。那千戶卻手心手背都是rou,又想著大姐幼時百伶百俐的樣子,心中不忍。 后見全家竟和大兒一條心,都在盤算那升官之事,只得嘆息一聲,推說自己生病,任由他人張羅。那三姐也不知被誰教導的,跑到黃花觀去勸大姐早點為母盡孝。 那大兒媳婦也上門勸大姑子“眼界放寬,做個赦封仙人豈不比當個老黃花強”。府里又停送水米,勸那大姐吸風飲露,早日飛升南天門。 話說大姐被人牢牢看住,不進水米,沒幾日就羸弱不堪。府內請了郎中,去看顧大姐身體,又偷偷傳話:“就在這幾日了”。 那千戶府立刻購齊紙人冥錢,又請來海寧大小官員,去見證鄭仙姑成仙。那請求封誥的上書已經到了臨安,玉虛子國師派來弟子十人,捧了宮花御酒,誥封兩冊。 鄭家見那官誥,是赦封鄭魁鄭千戶官升三級,還恩賜了萬戶實缺;鄭家大兒襲了千戶之位,鎮守海寧。連那幕僚,也有個九品小官,一時間山呼萬歲,喜滋滋地領了封賞。 話說鄭家眾人都歡欣鼓舞,得意非常,又見那鄭萬戶已是喜得掉下了眼淚。眾人圍上去勸說,卻見那喜淚越掉越多,好半天才止住了。 又見那仙誥,是赦封鄭秀劍為海寧貞靜仙子,又被國師引薦給東岳泰山的碧霞元君當伴隨。于是眾人焚起御香仙誥,望空祝禱。 一時又叫人去抬那昨日咽氣的仙姑尸身,讓道家子弟們安置到泰安的碧霞元君祠中。 誰知那香棺未至,忽見府后黑煙滾滾,那看守仙姑的都唬得跑出來。有個膽小的叫了聲“詐尸了”,卻被一嘴巴子打到一邊。 那管事的連連道歉,說是這小子胡亂灌了幾口黃湯,滿嘴胡沁。又說這黑云甚奇,說不得是仙姑羽化,與凡人有異。說得那官員們都好奇起來,連道家子弟們也想見見這道友怎樣尸解,于是都涌到府后。 卻見那停放仙姑香棺的房間,已是燒得不甚像樣,那看守嚇得全身亂顫,說是大人們在前面焚香祝禱,這香棺忽然火起,這火又甚是奇怪,撲都撲不滅,一會兒便燒個一干二凈。 眾人聽得面面相覷,那幕僚卻又踱了出來,說是這仙姑聽了陛下丹詔,已自行去往碧霞元君祠,只留下這*凡胎,被天火化為灰燼?,F在只要請道家師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