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23
第一商。經濟和軍事方面都有涉及,軍事就不用說了,大亞能打勝仗多虧了他發明的那些東西,雖然知道的人不多,但是很多知情人都知道,大亞現在分布在各個州的兵工坊和船坊都有安子然的股份,而且占的份額還不算少。不過軍事上的事情并沒有擺在臺面上,所以他的名聲主要是在經濟方面,比如最出名的織心作坊。經過幾年的發展,現在的織心作坊規模已經不是剛開始那幾年可以比的了,幾乎遍布了大亞各個州,隨著棉麻的大面積種植,棉布已經不像以前那么稀少,如今的棉布早已普遍成為多數百姓首選的布料。然而盡管棉布已經普及,但是競爭力依舊很大。安子然的織心作坊作為大亞最大最有名氣的棉布作坊,一直令某些人念念不忘,原因是不管別人怎么追趕,從棉麻的質量和棉布的出產量上都無法追趕上對方。棉麻的質量分為多種等級,但是不論其他人怎么種植,他們都種不出質量上等的棉麻,哪怕一時幸運種出這種高等棉麻,它的出產量仍然比不上對方。有些棉商知道肯定是和土壤有關系,因此有些人試圖找出織心作坊的高質量棉麻是在哪里種植的,但是怎么也找不到,他們哪里知道,高等的棉麻并沒有種植在他們熟悉的地方,而是遠在千里之外的阿里鄉。阿里鄉是安子然一開始就選擇的地方,當初看中它不僅是因為位置隱蔽,不易被發現,更重要的原因是那里土壤很適合種植棉麻,織心作坊出產的上等棉布原料有九成便是出自阿里鄉。至于棉布的出產量,這點就和技術有關了。八九年前,安子然與現在已經是他嬸嬸的鄭君琦合作,后來從鄭家的作坊里借走了幾位在修理與制造紡織車方面都比較突出的老師傅,便是何師傅和孫師傅幾個。經過這些年的努力,他們終于研究出新式的紡車。這時的紡織技術并不是特別發達,像紡車便是舊式單錠的手搖紡車,效率太差,所以很多時候都趕不上一輛織布車的需求,而有了這種新式紡車,效率一下子就提高了三四倍。當然,這也是多虧了安子然提供給他們的一個概念。何師傅幾人雖然都是老手,但是思想畢竟比較固定,有人給他們一個提醒就等于開了一扇天窗,不過新型的紡車畢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研究出來的,他們最后還是花了四五年的時間。過程比較艱難,但是帶來的收獲和效益卻成倍增長,如今的織心作坊早就不缺乏原料的供應,因此出產的棉布是所有作坊中最多的,經過這些年的發展,織心作坊已經成為大亞最大的棉布產商,就連其他國家都比不了。正因為如此,織心作坊才會遭人惦記。由于棉布是一種推出去沒幾年的新型布料,成本低,價格便宜,實用性又高,所以需求量非常大。這種情況下,誰的棉布出產量高誰就能占領市場,所以在這個時候打響名號比較容易,然而不論大家怎么努力,織心作坊就是穩穩的走在他們前頭,特別每年出產及賣出的棉布數量幾乎達到一個令他們震驚的數目。哪怕織心作坊做得再大,以現在的技術條件,每年也不可能生產那么多棉布,后來才被人發現這種效率極高的新式紡車,消息一傳出去,立刻沸騰了。不止大亞的棉商對這種新式紡車感興趣,就連其他國家也都感興趣,但是作坊并不對外出售這種新式紡車。何師傅和孫師傅幾人早就被安子然要走,他們發明這種新式紡車后,安子然便自己開了幾家生產這種紡車的作坊,而且短時間內只會為織心作坊提供,所以那些棉商才會垂涎這種紡車,千方百計找人打聽。不過當他們知道織心作坊背后的主人是誰之后,基本沒人敢再打它的主意,但他們不敢,不代表其他人也不敢。織心作坊如今越做越大,現在除了供給大亞的棉布,每年輸往其他國家的棉布數量也不小,因而引起了某些人的惦記。今年才剛過去六個月,紡坊就已經揪出兩三個對手派來的臥底,都是想要探聽新式紡車的秘密。為了處理這件事,安子然已經親自往昌州跑了好幾趟。傅無天不想讓他在兩地跑來跑去,所以干脆提議到昌州住一段時間,正好夏天來了,天氣慢慢熱起來,他們可以順便去昌州的安寧山莊避暑,安子然也想到這一點便欣然同意了。和他們一同過來避暑的還有安子鳴和嘟嘟,兩人早已坐在餐桌上。安子鳴如今已經是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少年模樣,較之五年前更成熟了,雖然不像嘟嘟一樣天生就是面癱臉,但是在外人面前也經常表現得很嚴肅認真。而嘟嘟,已經五六歲的他更是將那種不茍言笑的感覺發揮得更深刻,鄭君琦也是現在才知道,她的兒子竟然被養成了這副模樣,知道這個真相的她決定……再生一個,傅易還以為她會哭,當時都說出話來了。兩人喊了人。四人開始吃早餐,早餐是清粥小菜和包子,簡單得不像有著富可敵國身家的人。吃完后,安子然叮囑兩人不能落下今天的功課就和傅無天出門了。紡坊的地址距離織心作坊并不遠,不過因為前段時間發現一些心懷不軌的人,所以現在戒備很森嚴,工人進出都需要檢查,防止有人把不該帶出去的東西偷偷的帶出去。紡坊的坊主姓李,知道他們今天要過來,一大早就在外面等二人。“公子,您讓查的事情已經有眉目了,內賊果然是出自鄭家作坊,昨晚鄭家作坊有一名工人偷偷的與人見面,他手上拿的正是我們準備好的假圖紙,但是他并不是真正的主使者?!?/br>李坊主最后說了一句讓安子然詫異的話。“這是怎么回事?”李坊主解釋道:“指使他去偷圖紙的人是幾年前就被鄭家趕出作坊的兩個人,這兩人是一對叔侄,大的叫杜全,小的叫杜生,似乎是對鄭家趕他們離開作坊一事懷恨在心?!?/br>此二人正是當初安子然第二次向鄭家借人時與鄭君琦有過沖突的叔侄,事實上,他們那個時候就已經恨上鄭家,由于兩人心術不正,時常挑撥人心,后來被鄭君琦解雇了,兩人因此怨恨上鄭家,所以才會弄出這一出事來,所幸紡坊并沒有損失。由于當場人贓并貨,所以將他們的罪行公布出去后,這對叔侄就被他們扔去蹲大牢,沒有十幾年恐怕是出不來的。處理完紡坊的事情,安子然便在傅無天的陪同下又去了織心作坊一趟,仍然有一些人在打阿里鄉生產的棉花的主意,為了應付這些時不時就會出現的探子,安子然打算借這個機會整頓一下。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