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6
糧,賣的應該不會太多,這樣就是到后年的陳糧存的好照樣能吃。 不過有見識的估計會這樣,明年的糧價應該會比較高,不過也是王茜的想法,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那幾位老人那樣的堅持,見錢心動的人就挺多的。 王茜想想也就放下了,畢竟那么大的一個國家不可能不做出應對。 大奎本來就是在災難中建立的國家! 對于災難她們也許比誰都有心里準備的,國家的天象司也不是吃干飯,何況之前那么多的旱災出現的預兆,只要是特別特別風調雨順之后的,都會警惕旱災的。 不過王茜覺得今年剛收的糧可以賣,但是明年的就要留了,這樣的話,今年的作物種類數量都要做出調整了。 糧食多種,另外多制作能保存長久的吃食。 在明年的秋收后,立刻把家人帶回帝都,王茜都決定好了,雖然跟本地人相處的不錯,而且也有很多有見識的老人坐鎮村里,但是如果旱災鬧了幾年去呢? 到時候是不是會有人鋌而走險,對于她這個外人來說是很危險的,本地的地主王茜跟她們不熟,鄉紳估計不知道王茜是王家人,不過一個曾經的“棄子”估計人家也不買賬啊。 不過這樣旱災有可能會是后年出現,大后年才可能亂起來。 不過王茜還是找來孫福以及負責種糧食的家奴見面,改變明年種地的比例。 年后在王茜的緊張兮兮的安排下,到了元宵,其實元宵跟后世的樣子還是大不同的,不過都一樣的熱鬧。 新年也算是過完了,這時候的寶兒已經叫母親叫得很溜了,人更加的活潑,因為王茜的陪伴,天天都能聽到他咯咯的笑聲。 走路也更加的穩當了,人又長了一點。 王茜收到馬震的送來的銀兩,這是年前的分紅和賣股的錢。 多,很多。 反正王茜沒見過這么多錢的,王茜覺得有了它,在帝都的生活,暫時不發愁了,何況她自己也可以有店鋪的收入,跟陳正直說好的,進貨都是比別人低的。 王茜覺得,這個錢,估計陳正直有給多在里面。 交給李誠收的時候,李誠也是很惶恐,主要是他也沒有見到這么多的錢過。 其實這錢雖然不少,不過對于那些大戶來說真的不算什么。何況這是王茜最后的一筆分紅得到的,不過對于兩人來說足夠多了。 自此,王茜可以放心了,她暫時真的不缺錢。 開春萬物復蘇,不但田野的野草綠了,樹枝也抽出新的枝條,一切都充滿了希望。 但這也是忙碌的一個季節。 因為已經有了經驗,所以王茜的那點地要種什么,如何準備,那些負責伺弄莊稼的人都知道了,王茜只稍微做了調整。 王茜自己是不需要種地了,不過把寶兒包的暖暖的,駕著他到地里看忙碌的景象,中部地區這時候還是有些春寒的,但是種地的人可沒有那么多的挑剔,就干起來。 這中間王茜收到了之前交到朋友的信,一共三封,趙冉還是嘮叨為什么王茜不下場試試。 只有段文和周旭是真正的在跟她說時事,不過基本都是隱晦的,沒有說得那么明顯。 王茜也一一給她們回信,并且感謝她們的惦記,預祝她們取得好的成績。 不陪兒子在田野進行“鍛煉”以后,王茜就會到鎮上或者縣城,到酒樓茶樓里面聽聽別人似是而非的小道消息。 這期間見了陳正直一次,王茜不得不感嘆,她真的是小人物,不會有人特意去害她,但也沒有人關注她。 農忙結束了,天氣也完全的暖和起來了,這時候不但植物輕輕向榮,動物也變得活躍起來了。 擺脫了初春的瘦弱,食物充足使得她們非常的健康了,不過王茜又不是獵人,也沒有打獵的打算。 在野花盛開的時候,王茜帶著家里人準備踏春。 滿眼的綠,心曠神怡,不過還要做些準備,以為蚊蟲也多,怕家人遭罪,影響了踏春的心情。 在周圍幾乎都是農田野地,雖說野有野的趣味,不過天天看,未必好看。 王茜決定到離莊子比較遠的大寺院,聽說那里的桃花開得非常的好。 青崖縣跟臨縣的貧瘠不同,很是肥沃,人民安居樂業,如果沒有天災*的,人們生活得很好,所以這里的寺廟香火很旺,經營得很好。 其中最引人的是那里的桃花谷,每年的這個時候,寺廟會開放那片花谷,供游人賞玩,當然據說很多年輕男女因此結成良緣。 王茜覺得那真是個相親的好地方。 反正游人不少,這是馬震的推薦,王茜才知道的,決定帶家人去,王父一聽就想去,正好上上香。 王茜把那輛新叫人新打的馬車拉出來用,這是王茜根據使用和舒適的用途特意讓人做的。 寬敞,整個體積大而輕,主要是王茜增加了減震的效果,為這個王茜也是頭疼,找不到現世的那種橡膠的替代品。 最終使用有彈性,且算耐磨的老牛皮,把木制車輪仔細包住,減震效果還不錯。 為這,人家師傅還要求提高價錢呢,王茜最后想把這個方法用做抵押工錢,人家都不愿意。 王茜自己家沒有好的匠人,人還是馬震推薦的,價錢真是不低。 不過王茜看了后,覺得物有所值就是了。 因為路有些遠,衣物吃食,特別是寶兒的東西,準備的還不少。 這些都備好了,王茜坐在自己的“豪車”里,開始了她的踏青之旅。 一路上,寶兒顯得很是興奮,哇哇叫個不停,連王父都看著他呵呵笑,這個開心果給行程增加了不少的樂趣,沿途的風景更是可愛。 ☆、第47章 游玩 第四十七章游玩 話說能出行旅游的人,生活一般都不會太差。 王茜也算是比較早到的,但是王茜也低估了桃花谷的名氣。 傳說這是由賢人栽種,后來賢人逝去,這里常常有文人墨客到這里悼念,在發表發表兩首酸詩,想借助這里的名氣把自己打響出去,至于最后有多少人真正是真才實學的,有多少人因此紅了,誰也說不出。 附近原來是小小的寺廟,后來因為山清水秀,賢人桃花谷名聲也大,帝都的護國寺主持的一代高徒,離開護國寺,在小寺廟的基礎上礦建,廣招門徒,如今才有了如今的規模。 所以現在寺院跟護國寺也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寺院把已沒有了主人的桃花谷,加以修剪照顧,使之更加繁盛,免至荒涼。這期間,寺院也有繼續栽種,所以現在的規模更大了。 人多,想要租住寺院的房間住,有些不容易。 一個是官宦家屬很多,也提前到;二個是王茜不是什么大人物,所以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