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2
只能怪你以前留給大家的既定印象,太深刻咯。有什么辦法呢? 慢慢一點一點糾正印象吧…… 托了牛春來的福,這個問題圓滿解決。畢竟老師的知識水平是比學生高的,他們平時又做慣了教學工作。只要他們會了,問題就簡單多了。 于是,在眾多記者的見證下,小老師們改進了方法,變成在學校會議室,集中教授老師學習。會后,再由老師傳授給學生們寶貴的知識。 小老師們教學方式的改進,也是一個很有話題度的新聞內容。記者們不約而同又咔嚓了一番,把黎燕燕、小老師們手把手地,教高中老師繁殖小球藻的過程拍了下來。 等教學結束,記者們還請黎燕燕和小老師們手持裝著小球藻母液的玻璃瓶,站在一起來了個合照。 一切完畢,紅果兒抓緊時間,借用了辦公室里的電話,給她爹打了個電話,把這邊改進教學方法的事告訴了她爹。讓她爹和牛爺爺聯系一下,看能不能把各所學校的老師全集中起來,專門搞個培訓。那樣會省很多時間、精力,而且效果也會更好。 她爹是說干就干,特別務實的一個人。接了閨女電話,叫她就等在那兒,不要走,自己馬上給牛書記打電話匯報。 牛書記一聽,成啊,而且讓小老師培訓大老師,那話題度不是更高了嗎?立典型不是立得更突出了嗎?這樣肯定能帶動全民搞小球藻生產的! 馬上就拍板說好!讓秘書聯系縣教委去了。 這中間總共也就花了一刻鐘的功夫。李向陽給紅果兒回了話,紅果兒為了不耽誤事兒,還跟她爹說:“爹,牛爺爺要安排這件事,肯定得花點功夫。今天搞教師培訓肯定不成了,那今天剩下的三所學校,我還是跑完吧?!?/br> 李向陽:“……你不早點說……那我還得給牛書記打電話……” 紅果兒對手指:“剛剛不是沒想到嗎?我還是個小孩子~?!?/br> 李向陽無奈地道:“那我去給牛書記打電話了?!?/br> 電話打完,紅果兒他們正打算按照既定計劃,前往下一所學校,這時,教學樓那邊忽然sao動起來。 有幾個人抬著一個學生,慌張焦急地從一間教室里出來。這間教室里的學生,也呼啦啦跑出來一大堆,追在后面,似乎想要幫忙。其他學生也都跑到門窗處,引頸眺望。 這sao動驚動了別班的師生,不少人都跑出來看。 抬學生的人里,有一個高聲叫聲:“快讓一讓,有人昏倒了!” 紅果兒和黎燕燕對望了一眼,昏倒?是餓暈了,還是中暑了? 兩個人眼里都有擔憂。 正在此時,又有兩間教室里面分別抬出了兩個學生。 黎燕燕以她一貫柔和如水的語調,對紅果兒道:“你們先去下一所學校授課吧,我留下來看看情況?!?/br> 紅果兒猶豫了一下,點頭道:“我們把下一所學校的課講完,就回來接你?!?/br> 黎燕燕笑了笑,然后面帶擔憂地小跑著往校醫務室而去。 *** 閻有才是鳳鳴高中高二˙三班的學生,有一個jiejie和一個弟弟。家里只有他爸是正式工人,他媽只是一個臨時工。 爆發全國性的旱災之后,城鎮戶口的糧食供應就一路在減。先是年初的時候,每人每月半斤rou的定量減到二兩。再到4月份時,連二兩rou都不供應了,改成供應二兩豆腐。同時,所有城鎮居民都在原定口糧基礎上,減了六斤口糧。 后來嘛,連豆腐也不供應了。 各大工廠也開始裁減員工,首當其沖的,就是他mama這樣的臨時工了。 這更是給這個家庭造成了雪上加霜的打擊。 他們三姐弟本來就是長身體的時候,沒減口糧前都還吃不飽呢。這下更是天天餓肚子,走路都發飄了。 后來首都的各所學校,都要求學生課余時間,以及回家、回宿舍后盡量少運動,多多呆在床上休息。他們學校也跟風,要求學生這樣照做。 但他身為男孩子,實在辦不到。肚子餓得那么厲害,家里的弟弟也嚷著餓,他能裝作看不到嗎?就跟班里的男生說好,時不時摸到各個大單位為了度荒自救,而開荒種的地上,去偷菜。 這個時期,你在城里偷糧是偷不到的。除非你摸到別人家里去。畢竟城鎮人口的口糧是糧庫每月調撥發放的。但為了救災,國家早就開放了“低標準,瓜菜代”的政策。 低標準,就是指人均降6斤口糧。瓜菜代,就是說,糧食不夠,各單位就大力生產瓜果、蔬菜還有代食品,來代替糧食。所以,這個時期城里的各單位是可以自行開荒種菜的。 很多知識分子啊單位領導啊,都開始加入種菜種瓜果大隊中。大學教授們下了課,就到地里開始干農活。 到處都是這種情況。 閻有才沒有地,墾不了荒,種不了地,只能去偷菜。最初,跟班里男生一起偷,由于有人幫忙望風,他們還偶爾能有所斬獲。但后來,災情越來越嚴重了,人們對菜地看得也越來越嚴。 到后來,他們發現,他們到處走了半天,卻連一窩菜都摘不到。反而耗了不少體力進去。 這才停下了這無意義的舉動。 閻有才也想過其它辦法的,比如,每天去教師辦公室借閱報紙。 可別小看了這個法子。國家有什么救災政策,報紙上是最先報道出來的。 像他,7月初的時候,就看到的一篇評論員文章。自從糧食雙蒸法應用到全國之后,全國各地就掀起一場“競賽”。各地爭相搞試驗,推出各種救災方法。這篇文章就記錄了河池縣的一個成功經驗。 河池人把麥秸桿磨成粉,和一些面粉、米粉混合起來,制成饅頭、花卷和烙餅吃。據說做出來的東西,質量跟面粉是一樣的,非??桂I。 他看到這個消息后,趕緊催著父母去鄉下收了些麥秸桿回來,和他家分發的大米一起磨成粉,來做饅頭。 可是,本省產的就是水稻,城里人平時吃的都是大米飯。哪里吃得慣這種粗食? 再餓,一頓飯也要吃老長老長時間,才吃得下去——太磨嗓子了。他爹戲稱,成天吃這個,多吃幾個月,就該去醫院耳鼻喉科看醫生了。 而且這東西營養確實比不過大米,纖維又多。上幾次廁所后,感覺這玩意把腸子里的油水都刮干凈了。 可吃了再難受,也得吃??偙葻o休無止的饑餓好受。 一家人就這么艱難地耗著。 能不能挺過災荒,他心里一點兒譜都沒有。 望著日益消瘦的家人,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轉折,是在暑假才開始時發生的。 那天,他照例躺在床上,一副要死不活的樣子。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