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72
那個籃子與他遞了過去,這茶葉也是好茶葉,都是他從自家后山上摘下來的嫩葉芽子,只是不似近來那些運往西面的茶葉一般制成餅狀,城中那幾個聽聞近來有收茶葉的鋪子,皆是不肯要,倒是有一家藥鋪,言是與他兩文錢,這老翁不肯,于是便提著籃子來到了羅大娘這里。羅大娘看了看這籃子里的茶葉,數量不是很多,放在不大不小的籃子里,裝了半籃子,東西挺好,都是用嫩茶葉曬出來。“可是要換棗糕?”羅大娘問他說。“你與我幾塊?”那老翁問道。“今日的棗糕剛好也快賣完了?!绷_大娘掀開蒸籠與他看:“就剩下這幾塊,你若肯換,便都與你?!?/br>待這老翁從羅大娘的鋪子里出來,懷里便抱了一包棗糕,六個大的,另外還有一個小的。他家便在吳縣城郊,后山便長著幾棵茶樹,年年春天茶葉長出來的時候,他得空便去摘些,也賣不著什么錢,攢起來拿到城里,不過也就是換個兩文三文的,聽聞今年茶價貴些,他這才想要多賣一點,倒是沒想到,這一下子竟被他換得了這一大包棗糕回來。這老翁在路上走著,心里高興,腳下的步子不禁又加快了幾分。他那兒媳進門也有三四年了,去年剛懷上,近來肚子愈發大了,也是整日嘴饞,腹中饑餓,這幾塊棗糕拿回去,倒是也能與她補補。待到來年開春,他那孫兒約莫也能咿咿呀呀與他討食了,到時候他再上山去采些茶葉,與孫兒換糕吃。第309章就是去買個針這幾日天氣好,羅大娘便請了匠人過來,將這前院后院的略略修繕一番。原來的屋主建這個院子的時候,也是下了一番本錢,柱子房梁都用的好木材,屋頂也是蓋的瓦片,而不是像城中一些人家那樣蓋茅草。待到羅大娘她們接手的時候,這屋頂的瓦片已經顯得有些稀疏了,一些邊屋也出現了漏雨的情況。羅大娘又買了一些瓦片添上去,讓那些拾瓦的匠人將屋頂上的瓦片重新收拾整理過一遍。其他倒也沒有什么需要大休整的地方,只墻角的蠣灰有些剝落,買些蠣灰回來調水補一補,再將一些發黃臟污的墻面也抹過一遍便可。當地百姓常用蠣灰糊墻,就糊在木結構外面,并不是整間屋子都糊上,便只沿著墻根糊出三四尺的高度,不知是考慮到樓房的沉重,還是成本問題。鋪過了瓦片,抹完了蠣灰,再與那賣水泥的商賈,買幾擔水泥回來,將這院里院外的地面都鋪過一遍,這屋子大致便算是休整好了。那些個木結構基本上可以不用動,房梁和柱子現在看起來也都還很結實,就是二樓的木地板有一些不大好的,需要修補替換。這一番休整下來,白墻黑瓦的,這間鋪子瞅著就比先前精神了不少。然后再在大門上邊掛個招牌,寫上四個字,這阿姊食鋪吳縣分店就算是正式開張了。羅大娘打了兩個石磨,雇了幾個身強體壯的婦人,在鋪子后頭的院子里做起了豆腐。往后的日子里,每天早晨天還沒亮透,便有早起的鄰里端著豆子白米到她們鋪子里換豆腐,也有拿絲線蠶繭過來的,這些物什羅大娘她們都收,唯一叫她們有點頭疼的,便是那些個河鮮。常有人從河里撈了魚蝦,過來阿姊食鋪換豆腐,羅大娘幾人并不十分喜愛河鮮,不過她們這間鋪子剛開張不多久,也不好擺著現成的買賣不做,一來二去的,竟也收了不少。這些個魚蝦當天若是有人要的,當天便叫他們換走了,余下的大多便充了羅大娘等人的口糧,有時候實在吃不完的,便學了那些街坊鄰居的模樣,將這些河鮮抹了粗鹽腌一腌,掛起來曬成魚干,至于這些魚干要怎么吃什么時候吃,那誰知道呢。待到豆腐買賣上了軌道以后,羅大娘幾人騰出手來,趕緊把那魚丸給做出來,這院子里的魚干這才停止了增長。吳縣此地河鮮價賤,再加上當地百姓的消費水平比較有限,于是在長安城能賣到兩文錢一串的魚丸,在這里便只能賣到一文錢,只是個頭比之長安城的略小。而且羅大娘她們還在經過多次試驗之后,最大程度地調高了魚rou的比例,那真是,一口咬下去全是魚rou味兒。除了魚丸、豆腐、棗豆糕,她們還賣鹵水,卻不是長安城那般賣的紅鹵,而是迎合當地人較為清淡的口味,制成白鹵。另外還有餃子等吃食,在這之后的日子里也都一樣一樣做出來賣。只不過她們這回做的餃子,倒不如叫做小籠包更合適一些,雖不是發面的,但形狀基本上就是小包子了,包子皮中添加了一些玉米淀粉,還有些許糯米粉等,蒸出來晶瑩剔透,那里面又有用豬骨豬皮熬出的湯汁,滋味甚是鮮美,當地人大多也都比較喜愛。那鹵煮一串一文錢,小籠包一籠兩文錢,有些人便只買半籠,也可。雖她們鋪子中這些吃食都是以銅錢標價,但實際上收到的,往往都還是以糧食米面蠶絲蠶繭居多,城中百姓到她們鋪子里換豆腐,便多用糧食,要買其他稍貴些許的吃食,便用蠶絲蠶繭。那絲大多也不是好絲,主要就是一些頭頭腦腦的,纏成一小團,不能用于織布,只能絮在衣服鞋子里面,這樣的絲線又稱作綿。待到夏秋時節,中原的商賈來他們這里收絲絹的時候,無論是最上等的絲綢,還是最下等的綿,都有人肯收,只是價錢不同而已。羅用目前所在的常樂縣,當地經濟很大程度上要依賴那些往來的胡商們。羅大娘在這吳縣,此地雖為魚米之鄉,但是當地百姓想要富裕和發展,同樣要依賴中原那些大商賈,比之常樂縣更好的是,吳縣不僅僅只是作為運河邊上的一個城市,占有地利,他們還有自己的特產,能產上等的絲線絹帛。至于茶葉,眼下卻是沒怎么發展起來,唐初這時候士族之間興盛的茶道,與后世很不相同,在他們煮茶的過程中,茶葉基本上就只是一味配料而已。在之前的江南地區,也沒聽說有人大規模種植茶樹開辟茶園的,大抵便只是當地一些百姓采了山上的茶樹葉子,拿去藥鋪換幾個錢。早前河西那邊傳來胡商和當地牧民皆喜茶葉的消息,吳縣這邊也有一些富戶打算要開辟茶園的,奈何去歲末河西那邊的局勢又有一些緊張起來,今年開春便與突厥人交戰。西北那邊一旦起了戰事,不僅西域的商賈不往他們大唐這邊來,就連中原的商賈,也是不肯去那邊的。如此一來,這茶葉買賣,怕是要被耽擱了,眼下這時候種茶,不知又要等到什么時候才能掙錢?羅大娘也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