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71
了這一兩樣吃食也是無礙,羅大娘卻不肯輕易放棄,此次千里迢迢來到這蘇州吳縣,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為了蜜桔而來。吳縣此地,與北地有很大的不同,此地百姓住的并不是黃泥土屋,而是以木板搭建房屋,一間間木板房相互依偎著連在一起,鄰里之間亦是十分親昵。城中多有河流水渠,出門便是小河,走幾步就要過橋,婦人少女們三五成群蹲在水邊,洗菜的洗菜,洗衣的洗衣,說話亦是吳儂軟語,透著一股說不清的別致與風情。羅大娘等人初到這吳縣之時,便被眼前這一番細致美麗的景象迷醉了,待住過了兩三日,漸漸便現出幾分不適應來了。首先這南方的屋子與屋子之間,便只隔著一層木板,隔壁若是點個油燈,那燈光都能透過木板與木板之間的縫隙照到她們這一邊,夜里就連隔壁的人打嗝的聲響都聽得十分清晰。還有這吃的也不適應,吳縣此地緊鄰太湖,城中又多水道,當地百姓多喜河鮮,飲食常以鮮為美,并不十分怕腥,羅大娘她們更喜歡咸香一點的,在這里吃了沒幾日便覺得口中寡淡無味,又比較怕腥,當地很多菜她們根本吃不了。那個從河西過來的名叫陳繼的年輕人,在這吳縣住了還不到十來日,整個人都要縮了一圈去,看得羅大娘又是好笑,又覺有幾分憂心。南北口味相差這般大,她們要在這吳縣經營一家阿姊食鋪,想來并不容易。思來想去,羅大娘還是決定從甜食入手,因為不管是南人還是北人,大多都還是很喜歡甜食。近來她們在大街上看了幾個鋪面,在眼下這個時候,吳縣這個地方的房價要比長安城那邊低得多,羅大娘經過一番觀察和比較之后,最終決定買下一家位置較好的酒肆。這間酒肆占地頗大,前廳也大,而且還是兩層樓。吳縣此地,城中不少房屋都是兩層樓,主要是因為當地氣候潮濕,一樓濕度太大。這間酒肆大是大,就是稍顯破舊,酒肆后面還有一個院子,院子后面同樣建了一排兩層樓的木屋,舊是舊了些,不管是住人還是當倉庫,倒也還用得。從這后院出去,便是一條青石小道,青石道旁邊便是一條清凌凌的小河,站在二樓窗口,能看到這條小河上面架著的一座座小橋,大多也都比較簡陋。她們這便算是在城中頗好的地段了,若是便宜一些的地方,地面上若是沒有鋪上石板,那就顯得很泥濘,尤其當地的氣候又十分地潮濕多雨。大概正因為如此,當地百姓大多都比較喜歡穿木屐,這還不到五月份,很多人便已經穿著木屐滿街走了。羅大娘置下這間鋪子之后,便領著手底下幾個人,一面準備開店事宜,一面每日里都做一批棗豆糕先賣著。這阿姊食鋪的招牌還未掛出來,棗豆糕的香味便已飄到了吳縣的街頭巷尾,每日這一批棗豆糕做出來的時候,都有一些踩著木屐挽著褲腳的吳縣小孩圍在鋪子外面伸長了脖子看,這一文錢一個的棗豆糕,卻也不是家家戶戶都能舍得吃。開始的時候,便只是左右的鄰里過來買一兩個回去吃,不出幾日,這名聲便傳了出去,城中不少富戶皆是遣了家人過來買,一次性也有能買五六個十多個的。他們若是自己帶了食盒過來買,羅大娘便會揀那些形狀不好的棗豆糕出來,切下一小塊充作添頭,算是抵了一張油紙的錢,若是空手過來,那便沒有了。這一小塊棗豆糕,大抵便都進了這些跑腿的仆從奴婢嘴里,因而每每主家差遣他們出來買棗豆糕的時候,這些丫頭小子們便都很高興。羅大娘每日里賣這些棗豆糕,其實也不掙什么錢,主要是當地不產紅棗,比之長安城河東道等地,這里的紅棗價錢要貴得多。聽聞眼下也算是好的了,幾十年前,他們這里的紅棗更貴,后來通了大運河,北邊的紅棗能夠順著運河南下,走的水路,并不需要耗費許多人力畜力,只是那河道并不是人人想用都能用得,除卻官船,尋常商賈要在這條河道上行船,難免還是要受到層層盤剝。除了紅棗,這里的面粉也比北邊貴,紅糖倒是便宜些,雞蛋的價錢也比之長安城便宜。羅大娘她們的鋪子除了銅錢,絲線糧食亦是肯收,雞蛋也收,通常三個雞蛋能換一塊棗豆糕,糧食絲線那便要看品質。近來她們收得最多的,除了雞蛋便是大米,江南魚米之鄉,此地少粟麥,多稻米。羅大娘整日cao著一口咿咿呀呀的半吊子吳語與這些過來換棗豆糕的當地百姓說東說西,時常也有說得不對的,引出一些笑話,她們這幾人來這蘇州之前,便在長安城請人教過幾日吳語,到底還是學得不像,好在這吳縣亦有許多能說官話的讀書人,不過他們那官話說得也不太像,羅大娘幾個有時候聽了也是想笑。與羅大娘等人同來的一些長安商賈,此時大多也都在這吳縣大街上置了鋪子,幾個商號之間時常走動,有個什么事情也都是有商有量的,隱隱的,竟是以羅大娘為首。這背后的原因,自然還是因為羅用。其他幾家商號雖然也都有各自的關系,但是這羅大娘可是離石羅三郎的阿姊啊。那離石羅三郎什么樣的人物,現如今他雖是被人擠出了長安城,但是在那邊陲小城常樂縣,竟也能弄出這么大一個茶葉買賣來。且不說這個人將來前程如何,光是這眼下,他們這些商賈千里迢迢跑來蘇州城開鋪子,未必就沒有想要沾手茶葉買賣的心思,而這茶葉買賣,現如今可都掌握在那些離石商賈手中,離石羅三郎更是在這里面起著一個關鍵性的作用。阿姊食鋪所在的這條街上的街坊鄰居們聽聞了這些事情,大多也都有些將信將疑,看那羅大娘整日捋袖子干活的模樣,并不似那些傳說中的大人物。城中一些消息靈通的大戶們,心里卻是有數的,很多人都琢磨著,這羅大娘因何要來吳縣,莫不是他們當地的茶葉買賣果然能有大發展?有心想要投資茶葉生產,卻又憂心邊關的戰事,今年這場仗一打起來,西域那些胡商怕就不怎么往這邊來了,明后年也不知是個什么情景……“……收不收?”這一日,鋪子里其他人都在后院忙活,羅大娘自己搬了一把凳子坐在鋪子前面揀豆子,這時候有一個老翁過來,問她一個什么東西收不收,羅大娘一時也沒聽清。“你說的甚?”羅大娘把那一笸籮豆子放在墻根下曬著,然后拍拍手掌站了起來。“茶葉!我問你茶葉收不收?”那老翁大聲道。“哎,收收,你先與我看一下?!绷_大娘這回聽清楚了,笑著說道。那老翁聽聞了,便把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