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
書迷正在閱讀:虛盒、[銀魂土銀同人]那面窗簾后面、鬼話、朕讀書少你不要騙朕、[真人同人]一言千載莊生夢(丕司馬歷史+現代)、[東京食尸鬼同人]單向戀愛、假戲真做/同事雇我扮基友、指腹之戀、[劍網三]烏龜日記、肯定是我炸毛的方式不對
,可是打了燈籠也難找的?!?/br> 張縣長黯然,說的簡單,做著難,這個平安縣的張家,可真是巴結不上,先說這來硬的吧,自己手上半個兵丁也沒有,自然不會動強硬的心思,自己心里明白的知道。 張家的老宅,前一陣子是被前督軍的一股兵給打了,也不知道是積累了什么怨憤,竟然就拉了火炮去把張家老宅給轟了,帶了火炮轟民宅,聽起來夠離奇了,更離奇的是,他們交起手來,兩廂火槍火炮的互射,這個前督軍的兵竟然敗了。 張家也有意思,對外只說是被響馬土匪打了,自然也沒有那多事的非要強調,打他們的是正規軍,更何況,成者王侯敗為寇。這個督軍和人打了不少仗,如今是敗的不能再敗了,現在人人喊打的落水狗模樣,叫他的手下一聲響馬,竟然也可以說是貼切了。 來硬的肯定不行的,張縣長也從來沒有這樣的打算,張縣長就是打算來個軟的,做小伏低的。 張家老太太辦喪事,他好容易在遞了名帖,進去祭拜,可是話也沒有說上幾句,來這太平縣兩個來月,連個能通話兒的人都沒籠絡到。 張縣令的算盤里,基本是沒有底線的了,開始打算過,張家老太爺和自己年紀相差不多,又是同姓,自己就委屈了,認個晚輩也是行的。 后來條件一降再降,張縣令甚至覺得,如果張家大爺允許,自己就干脆認作他的晚輩也是可行的,既然是同姓,這樣就很好解釋,同姓人家,拄拐的孫子,襁褓里的爺爺也是極多的??勺詈?,還是沒搭上話。 后來張縣長打聽了知道,這個張家,幾代單傳,到這最后一代,只得一個嫡出的大姑娘,早就定好了是要招婿的。自己的幾個孫子雖然不爭氣,單論起相貌來,倒是個個的都能拿的出手,要是張家能看上一個,那可就發達了。 張縣長空自打算了不少,無可奈何沒有遞話的人。 同來的兩個師爺,搜刮管賬刑名學政上面,倒是各有所長,可是也要這個局面略微打開些了,才好施展那。 張縣長也是知道太太外交的作用的,這次也是特意帶了自己發達之后續娶的太太,想走下張家大院女眷的門路。 張縣長太太的帖子也遞了好幾本過去,可人家張家大宅門房都不收,一概回話說是,守著重孝不好見客。 日子一天天過去,張縣長縣里的各種事務都還插不上手,雖然也厚著臉皮參加過幾次必要的儀式,手下的態度也算是差強人意,可是一樁樁一件件,就像隔了那西洋的窗戶玻璃一樣,看的清楚明白,就是插不進去手去。 這天午后,天氣還算好,不冷不熱,張縣長煩悶的很,在衙門后宅里,一個人背了手,反復在天井里踱步思索。 “老爺……老爺……老爺……” 只見他那繼室太太,穿一件湘繡的開叉紅旗袍,一路小跑,歡天喜地,喜氣洋洋,高聲喊著就沖了進來。 “老爺老爺,看我帶了什么來,山東煎餅,哈哈,山東煎餅那,老爺你看山東煎餅?!?/br> 張縣長只覺自己的心肝胃肺腎統統不舒服起來,小火苗在五臟六腑里噌噌冒了出來,抬手就要抽死這個瘋癲婆子。 可終究還是沒有出手,張縣令終究是大清的舉人出身,氣度修養都是有的。他只是壓低了聲音訓斥: “瞎嚷嚷什么,瘋了么你?到這個山東來,煎餅大蔥頓頓吃,我聞見胃口就惡心,統統扔出去?!?/br> 縣長張太太一點也不計較自家老爺的態度,喜氣洋洋的將手中的食物捧了上來: “老爺,這煎餅是張家大姑娘給的,那個幾輩兒單傳的張家老宅大姑娘,我可見著她了,小小年紀,俏生生的,這煎餅,可是張家大姑娘給的?!?/br> “你說啥?那個大姑娘?你說的是張家老宅的大姑娘?” 張縣長激動的抓了自己太太的手,看那煎餅,直如見了龍肝鳳髓一般。 ------------ 010勾結官府中 “快點詳細說來,一個字兒都不許漏?!?/br> 縣長太太壓下心中的得意,小心的將手中的草麻紙包裹的煎餅放在院子中的石桌上,讓自己當家人安心坐下,才口齒清晰的講了起來。 原來這個縣長太太十分明白自己太太交際的職責,今天上午聽了張家大宅的內眷來了縣城,就連忙帶了婆子丫頭過去拜會,先是在平安酒樓門口讓穿土黃皮兒軍衣的保安隊擋了,那些人匪氣的很,竟然只顧吆喝的坐席吃酒,連話兒也不肯自己通報。 縣長太太想著自己身份高貴,也并不好和這些粗俗的兵丁計較。等到張家的人馬回了縣城張宅,就又遞了帖子進去,張宅的門房管事,倒是體面恭敬,可是傳回來的,還是老話,張家守孝不便見客,怠慢了請包涵云云。 縣長太太連吃兩個閉門羹,心里也跟著煩悶,就帶了隨從在縣城街道里隨意看些衣料首飾,排解郁悶,這平安縣城也很是繁華,走來走去,就看見一所整齊的建筑,門前的招牌,明白寫的是,平安縣電報局。 縣長太太想著也該和自己在京城讀書的兒子聯絡一下,就走進電報房里耽擱了一番,自己的事情辦的妥帖了,正要回去,就見幾個小孩走了進來,前面兩個小姑娘都是素色衣裙,素色呢子大衣,簡樸妝扮,可那神態氣度,舉止做派,一眼就叫人看出是小姐帶了丫頭,又兩個小男孩左右陪著,看著也不是尋常百姓家的小孩。 縣長太太剛要邁步出門,就見門口堆著十來個土黃軍衣的兵丁,還扛了黑色大長槍,正是上午拒絕過自己的平安酒樓門口那一群。 縣長太太心思一動,就又回轉了電報房,找準了時機,就和那幾個小孩兒搭了幾句話。 張美溪到底是個從絕對和平安穩年代過來的人,她先是懷疑周家這一波土匪要對自家不利,后來發現周家和自家是狼狽關系,警報解除,就又覺得來一趟縣城很是難得,就不肯在家里呆著,又要出去逛街。 讓大姑娘出門散心,本來也是張太太周太太一行人今天的目的,整個平安縣城,都被張家視做自家后院,自然也沒什么不放心的。 張太太就讓自己姑娘出門隨意走動,周太太又讓自己兩個兒子帶人跟著,這樣的開放開明做派,要早幾十年的大清國肯定是不可能的,可是誰讓現在是民國了那。 逛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