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4
過神來,見鐘伯琛掄起凳子就要照臉招呼,慌忙喊道:“大哥!攔住他!”然而晚了,鐘伯琛這一凳子下去,阿史那的腦殼頓時跟凳子一起陣亡,木屑帶著血花飛了一墻。我大哥被濺了一身的血,還被飛出來的一凳子腿兒拍到了腦門上。他趕忙抱著鐘伯琛的后腰往回拖,鐘伯琛也不說話,跟一頭啞巴老虎似的面容猙獰著只想吃人,蹬著腿往前竄,愣是讓大哥抓不住。我急得一拍椅子扶手:“我讓你住手!我的話你都不聽了嗎!”鐘伯琛立馬慢慢熄了火兒,但斷了線的理智卻不是這么好接上的。于是眾目睽睽之下,鐘大丞相把臉埋在我的腿上,跪著哭了起來。我扶額,沖阿蘭桑尷尬一笑,慌忙指揮下人把我抬走,給丟人現眼的大丞相留點面子。阿史那顯然沒有主角光環,不如我扛打。鐘伯琛這么一套暴擊下去后,當天夜里,這位梟雄便咽了氣。我大哥對此極度不滿,認為阿史那死得太痛快了,本來想五馬分尸或者凌遲處死他的。我一聽“五馬分尸”四個字就直哆嗦,連忙讓大哥優雅點。又過了四五天,大哥與阿蘭桑談好了事宜,表示承認阿蘭桑的部落為國家,雙方達成了和平條約。阿蘭桑如愿地拿到了阿史那的腦袋,說要帶回去給族人們樂呵樂呵。我留住了她,懇請她多住幾日,因為有個人想要見她。阿蘭桑依舊不知玉佩的事兒,只是母后那邊應當是得到信了,因為上官夏成功地見到了六弟,并把此事告訴了他。然而母后已經病到下不來地了,只能經由馬車慢慢地送到此地,算來還得等上一陣子。阿蘭桑不明就里,歪著腦袋問我有什么重要事嗎。我語塞,一時間不知道該不該直接告訴她實話??墒俏以撛趺凑f呢?說你很可能是我皇姐,小的時候被突厥人偷走了?我覺得我說不出口。于是我們二人陷入了詭異的尷尬氣氛中,惹得她家老爺們一個勁兒往她身邊貼,拿牛眼瞪我。這時我大哥再度闖了進來,成功地解了圍。大哥先是拿過一件長袍往我身上一套,在我還沒看清楚是個啥玩意時,又拿來一沉得要命的帽子強行戴在了我腦袋上,然后把我背起來就往外走。我嚇了一跳,慌忙問大哥要干啥,我這般乖巧可愛又沒惹事,你不至于沒五馬分尸了阿史那就拿我當頂替吧?大哥不說話,我在掙扎中一扭頭,發現這帽子還帶了個門簾,一串串珠子一甩叮當作響,我便又好奇地甩了甩帽子玩。大哥被敲得腦殼疼,無奈地低聲道:“老五,聽話?!?/br>大哥這句話讓我忽然回憶起了幼年時的光景。大哥很早就被封王了,尚未成年便跟著父皇南征北戰。每每他好容易回一趟回皇宮,我便不管不顧地粘著他,硬要他陪我玩。大哥累得要命,又掙不開我這狗皮膏藥,只得嘆息一聲拍著我腦袋說道:“聽話。哥歇會兒就陪你?!?/br>我鼻子一酸,趴在大哥后背上不動彈了,拿腦袋拱他的側臉。這時我赫然發覺大哥的眼角好像亮晶晶的掛了滴水珠,驚得我慌忙問他怎么了。大哥把我往上掂了掂,一邊走一邊說道:“老五。哥到最后都沒能去救你?!?/br>這怎么能怨你呢?那種境地下,選擇救我就等同于亡國。然而我大哥這人比較小心眼,對別人對自己都不寬容。我正琢磨著怎么安撫一下大哥,大哥牌列車卻到站了,把我停在了一個大殿中,然后將我放在正中央的一八仙椅上。我一低頭,發現這八仙椅的扶手上帶著龍,正想說這椅子怎么跟個山寨龍椅似的,結果再一看自己的外袍,居然是件黃澄澄的龍袍。我頓感大事不妙,想站起來卻被大哥按回了椅子上,大手往我頭頂上一放,愣是如泰山壓頂,讓我縮著脖子動不了。緊接著,一隊隊大臣走了進來,自然而然地分列兩邊,三行大禮,然后整齊劃一地高呼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我茫然地看著他們,發現他們中有很多人有點眼熟,應當是九皋府里的人。我看見了蘇澈,他穿著戶部尚書的官袍,是件舊的,袖子上還有補丁。我也看見了魏云朗,昂首挺胸地站在魏叔生前最喜歡站的右前方。鐘伯琛不知何時換上了丞相的官袍,面帶微笑地看向我。還有安將軍,徐長治,以及許多我叫不出名姓的人。我就這么靜坐著聽他們一遍遍喊“吾皇萬歲”,眼前模模糊糊地閃現著當年那些個老臣得知要亡國了以后,硬要喊幾聲“萬歲”過過嘴癮的場景。不知為何,竟覺得出離的相似。我這般想著,便迎著群臣的目光笑了笑;轉瞬我又哭了出來,但干癟著嘴沒敢出聲,只落了幾行淚。南朝的群臣不知我在哭個啥,只有北朝廷中僥幸活下來的大臣們明白,跟著我一起抹了幾串眼淚,甩進土里祭奠了忠魂。沉舟病樹,盛衰朝暮。一如四季的輪轉更迭,“繼承”二字也這般自然而然地延續了下來。王朝繁歌不過一局棋,就如我當初所說的那般,我為棋子,亦為執棋人。我也是旁觀者,還是記載者。我不知這局棋到底能不能稱得上千秋霸業,但好在不算單調無味,足夠擊掌感嘆一番。永興二十九年。我在大哥與文武百官的脅迫下,稀里糊涂地登基為帝。沒拜天,也沒走什么繁瑣的過場,就跟列祖列宗的牌位們打了個招呼。時至今日,距我決定接了帝印的那天,已過去了整整十年。我沒改國號,當了皇帝之后好像也沒有什么大的變化,沒事兒批批折子,上個早朝,跟朝中大臣們打個招呼。南北朝廷當然順理成章地合并了,我立大哥為攝政王,把爛攤子往他身上撅,自己成了個吉祥物,揣著手四處湊熱鬧,調和一下互相看不順眼的南北朝臣。九皋府也解散了,大家各司其職,各部尚書一日之內便定了人選,竟無人有異議。后來蘇澈告訴我,早在九皋府成立之初,老尚書們便私下里挑選好了接班人。我想,這些個老頭大部分都是殿試前三出身,一個賽一個的聰明,想必早就料定我這倒霉皇帝夠嗆能找出幾個人才來,便自己個兒動手帶徒弟了。一個禮拜后,母后終于被運來了,懨懨地靠在軟椅上向我微微抬手。我也靠在軟椅上,被人抬過去跟她來了場病號間的會晤。我們娘倆除了腦子都不太好使以外,終于又有了個共同點。我問她看見孫子了沒,母后點點頭,又嗔怪我這么些年沒讓她見大哥的兒子,現在岑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