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08
讀書??贾?,也得看點兒閑書放松身心啊。他按著薊鎮將官們自己描述的容貌,不甚走心地畫了人設,精力多半兒投注到了謝瑛那些地圖上。這些地圖已極接近現代的地圖,只是標示方向時仍按習慣上南下北,計量的長度也不完全準確。謝瑛在關外沒有尺,只能靠馬速估量,量山高時則要靠影子長度對比估算。但這已是大明難得的精準地圖了。崔燮將那些圖按順序排好,描在一面墻的大紙上,按著地面分布樹、草、荒土、濕地、河流的不同涂上顏色,在有山的地方畫上等高線,右下角標注比例尺,獻給天子。做皇上的多半兒愛看輿圖,畢竟天子要坐鎮京師,不可輕動——不是明英宗和正德那樣的,都只能懷想先祖功業,然后坐在宮里地圖開疆。弘治天子慣經風雨,知道皇帝任性會給天下帶來何等災殃,故而登基從來都是規矩勤政,不敢放松。他聽著關外之事也有向往,看著國舅們舉槍殺人也覺痛快,自己卻絕不會想親征,只對比著地圖,見得關外大片土地已收歸本朝,便已經心滿意足了。這么一幅簡簡單單,幅員也不廣的地圖,在他看來,竟比舊日宮中藏的神仙賀壽圖更好看。謝同知不愧是在錦衣衛里文韜武略的謝鎮撫,崔學士的畫技也一日精進似一日了。他細細研究著圖中的線條,叫人量出畫上線條的長度,腦中按著比例想象其在現實中能有多大——有幾個皇宮大?那野水洼有外頭的西涯大么?這片草原有京師那么大么?他對著圖看了一下午,到晚上還叫人捧著燈照著圖看。太子朱厚照摸進殿里,他便抱著兒子一起看,給他講關外的故事。太子的心氣兒高,看著看著便說:“將來我也要跟國舅們一樣出關去打韃靼小王子——他是小王子,我卻是太子,我必定能打贏了他,把他的人頭和這地圖外頭更大的土地給父皇帶回來!”天子摸了摸兒子的小臉,含笑搖頭:“你是東宮國本,怎能輕易出京?好在如今朝中一心,將士用命,等你長大后,關外叫韃靼占去的地方就都能回到大明,叫你同父皇一樣做個太平天子啦?!?/br>☆、第302章弘治天子令兵部按著崔燮送的大地圖印制了平常大小的新地圖,送往九邊各處。崔燮干完了謝瑛托付的正事,也分了分心關懷弟子們的記者事業,監督著他們的加緊成書。這套書本該叫文征明畫,他還想自己偷偷收著原稿,等后世考古人員開了他的棺材,能發現一本價值過億的高檔藏品的。結果邊關將士們強烈要求用他的畫風,好好兒一個詩書畫三絕的文征明,只能跟唐伯虎一樣明珠暗投了。他最終只能指定文征明給新畫本配字,算是搶救了一下他作為書法家的價值。新書印出來后,先不在京里出售,而是免費捐給邊軍。兵部見過捐糧捐炭捐石灰的,就是沒見過捐書的,一時不知是該怎么辦,只得捧著書去問新任尚書劉大夏。劉大夏接過書來看了幾眼,說了句“這都是誰啊”,便眼皮也不抬地說:“就按著以前送米糧的例子,上表給那店主求旌表,崔學士不計較這點虛名。這些書先送到山海關,叫受訪的人盡都分到了,再往別處送?!?/br>不光送往邊軍,受訪的英雄們家里也各送了幾本。安順伯幾個沒上戰場的兒子湊到一起,興沖沖地翻開書看。因看的人多,書放得遠,他們顧不上看底下的字,先尋老父。但翻了半天也沒見著父親,只有個須發皆白的老神仙指揮人筑城、殺敵。那他們父兄呢?他們老父在邊關坐營,兄長們在麾下聽令,辛辛苦苦報效皇爺,怎么就不畫了?幾兄弟按捺著心中不悅,瞇著眼看向下面的文字,想看看這是哪場戰役,是不是他們家人還沒出場。結果看了幾眼文字才發現,那須發皆白的老神仙是他們的父親?那三綹美髯的溫文儒將是他們大哥?還有那個穿山文甲的白面小將軍……那是他們都要做爺爺了的三哥?這、這畫得也忒不像了!他們忍不住備上禮送往崔家,想打聽打聽這畫兒是怎么回事。崔燮便請這些人進門,淡然答道:“這稿子是兩位國舅爺親筆寫的,老伯爺與世子、公子們的模樣都是經了他們首肯,下官按文字作畫,絕無差錯。各位若不信,不如寫信問問家長,是否甘愿叫我們畫成這般模樣?!?/br>這是國舅訪得、學士繪圖編纂、江南有名的才子撰稿的,他們哪兒還敢質疑?只是幾位公子看著書中須發純白的老者,回到家都有些傷感,聯名上表,主動要求到邊官隨父兄出戰。而書傳到邊關后,薛伯爺、鎮守太監、總兵官與指揮使們都喜孜孜地互相點評、賞鑒著自己的新形象。書里的人個個英俊、人人勇武,年紀大些的都是仙風道骨的世外高人,雖然實在不像本人,可是看在眾將眼中,可比嚴格寫實的形象好看多了。賞畫重在賞神氣,神氣似本人就夠了,五官不必肖擬!他們雖沒這么俊秀,渾身英雄氣可不就和這圖上的一模一樣?還有謝鎮撫畫的關外地形圖也是佳作。畫得真是像極了,而且對著圖拿尺量量,就能估算出某山在何處、某河、某洼在何處,只要拿個指南針,拿著一副地圖,出關多遠也不怕失道了!下回叫探馬探地方,畫地圖時,也得按著這個法子畫!兩位國舅初時忙著自己的采訪事業,倒沒怎么在意這地圖,如今看到成品才知道好,也動了邊走邊畫圖的念頭,求謝瑛帶他們一路往西走時,也順便畫畫圖、打打虜賊。謝瑛可不敢帶著兩位寶貝國舅冒險,只帶他們從長城內一鎮一鎮地走過去,到各鎮借當地兵馬保護,才敢出關繪圖。幸而那本是捐往九邊的,不光薊鎮能看見,山、陜一帶的駐軍也收著了這書,駐守的總兵官、指揮,無不活動了一顆上連環畫兒當英雄的心。謝瑛護著兩位國舅走到哪里,當地官軍都喜出望外地迎接,主動拿出自己的戰績接受采訪,還親自領他們到新城墻外看自己大勝達賊的地方,絲毫不怕麻煩。他們師(丈)徒三人在塞外采訪、畫圖,往京里寄了無數的稿子。崔燮怕把萬年留級生文征明和待考生徐禎卿累壞了,果斷分了大部分稿子給康海、王廷相,把前七子用得徹徹底底的。他自己加工的九邊地圖一幅一幅地往宮里送,也一本接一本地刊印出去,除了送往九邊勞軍的,也開始在兩京等地賣了起來。自英宗土木堡之變后,勛貴在文臣面前抬不起頭,軍戶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