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84
泱泱大國的氣魄,塞上風云必然多大場面,該由他寫?!?/br>“這有什么可爭的。白鏡生的最詼諧風趣,最配這連環畫,我一見就喜歡他的?!?/br>“塞上客描摹海上風景才最細致入微,何況他都叫塞上客了,寫塞上風云怎么能不選他?”“慕唐生文字沉古,有開一代風氣之象,他得第一才是實至名歸……”“前海公子的文章哪里不好,他寫的明明就是咱們看的最慣的錦衣衛,我就投他!”臺下聲浪沸反盈天,主持人崔老師都給他們驚出來了,趕忙叫人拿了更多擴音喇叭,叫人齊唰唰在臺前喊:“客人們且靜靜,評審官手中有當今錦衣衛作者寫給這些新作者的點評書信,大伙兒靜下來,我們評審官好念信哩!”臺下的聲浪不降反高,高呼著一直印在連環畫封面上的,他們最熟悉的那些名字。擠在角落里的幾位講官們聽著這一聲聲呼喚,心里有點激動,又有點酸澀,背著游人們悄聲說:“縱是將來官途不順,今天能聽百姓們這樣呼一回名,這輩子也值了?!?/br>兩位閣老也感嘆道:“不想還沒為國為民做什么事,倒先因這連環畫叫百姓們記住了名字,真愧煞人。往后須得多為國做些事,叫百姓們因善政這樣叫咱們才好?!?/br>前輩作者們擠在一起感傷著,臺上卻已開始念他們點評后輩的文章。臺下游客們聲音漸消,卻還是時不時地能聽到有人低聲呼他們的名字,說他們寫的比新人好。其實新人不是他們的兒子就是弟子,文章寫得好不好,他們心里都有數。故而點評時雖然不像評審們一樣打了分,卻也對六位作者的才力、格調、架構作了個全面評述,分了高下。眾口一詞,仍是李夢陽最好,李兆先卻是最可惜的。他的文才也不遜乃父,卻受限于崔燮的要求,只能仿前人之筆,猶如屋下架屋,事事擬學,不免狹儉。這些書信讀罷,院內一片寂靜。忠實讀者們能對新作者挑剔,能跟主辦方叫板,卻不忍心說這些從十余年前就創作了錦衣衛連環畫,甚至陪伴了他們當中許多人整個青春的心愛作者們一句不是。一片寂靜中,六位作者的立牌與投票箱被人抬了出來,擺在臺下。票箱兩側拉出排隊的隔柵,各有兩名伙計指引隊伍,叫他們挑出對應的票,投給自己喜歡的新讀者。投票默默進行,作者們隱在里側看不清,八位評委老師轉過身去,卻能隔著紙屏模糊看見臺前蜿蜒的隊伍。六座票箱中有五座前頭都只站著零零落落的幾個人,唯有一座前頭排了長隊。后面座席上的人如洪水涌上堤壩上唯一一個小小的缺口處般,擠向那個已擠開柵欄,在票箱壅成三排的隊伍。作者有話要說: 評李兆先那句屋下架屋出自世說新語庾仲初作,成,以呈庾亮。亮以親族之懷,大為其名價云:'可三,四。于此人人競寫,都下紙為之貴。謝太傅云:”不得爾,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擬學,而不免儉狹?!?/br>☆、第288章隊伍排得如此齊整,不消點票,八位評委老師就已經看出來,這場評比,贏的必定是李兆先。明明所有評委點評出來結果都一樣,老一輩作者也覺著李夢陽最好,李兆先這篇文字不到水準,連作者們自己都無異議,怎地客人聽歸聽,投票時都投了李兆先?幾位評審如在夢中,忍不住站起身貼到屏風上細看,喃喃自問:“怎會如此?”怎么會不如此。多少動畫名作倒在重制上,多少電影、電視劇續集換了主演就要大量流失觀眾。也是一樣——紅樓夢在清代、民國時出了十幾個續版,到現代還有人寫續作呢,最后被群眾認可的還不只有一個高鶚?大伙兒看錦衣衛都看了十多年,早習慣了臺閣文風,這幾位新作者的文筆雖好,也沒好到碾壓前輩的地步,讀者們憑什么要放棄自己熟悉、喜歡的文風,接受新版呢?如果沒有李兆先這個延續前代風格的選項,讀者們也會選個自己喜歡的新作者,把塞上風云當作全新的漫畫來接受。但既然有了李兆先,別人就注定都比不過他。崔燮看著紙屏后模糊的長隊,輕嘆一聲,吩咐侍立的仆役:“找識字的伙計,拿紙筆到外頭問問客人們為何投這篇。寫得細些,記下客人的身份,看連環畫多少年了,對這幾個作者的文章都有什么看法,為何最后選中的是兆先這篇……”崔家上下,連同幾間店鋪的伙計,都是從日計劃、月計劃、年計劃一路寫過來的,時不時就要出去做個市場調研,寫這種東西都寫出經驗了,利落地應下,又問他用不用給客人送點小禮物。崔燮隨口說:“不說的就算了,愿意說的每人送一張錦衣衛畫箋。若有說得特別詳盡有物的,問他們愿不愿意留個名字——告訴他們,將來咱們可能從這些留言中挑選出一些來整理成冊,待上市時,隨書附贈?!?/br>外人都離開后,作者們才按捺不住地搶上來問道:“怎么會是伯徵!前輩們選的分明都是獻吉!也不曾聽那些客人說什么……”李兆先自己都覺得不應該,沖到屏風前,隔著薄薄一層白紙,也看見了臺下那條龐大臃腫、幾乎占據了整個會場的長隊。而投別人的箱子前面只排了寥寥數人、至多小幾十人,一眼就能數清。在這巨大的差別面前,言語已然無力。崔燮見他們激動得要沖出屏風了,連忙抬手挽住人,斷然道:“天色不早,大家先去休息,有什么事明天調研……明天看了客人們說的理由,咱們再開會研究?!?/br>作者們比較容易看不開,評委們倒還好,八位老師圍著六位作者,下臺后再叫上兩個看園子的人幫忙,便也順順當當地把人從后門帶去了作者休息的小院里。這里房間眾多,索性也不分作者、評委,就把大家都安頓在一起。唯有崔燮這個主人還不能休息,說了聲要去“巡場”,便又朝外頭走去。眾人還待勸他外頭人多,他一個文弱書生不合亂走,王守仁卻主動攔住眾人,替他解釋道:“和衷兄辦這樣的大會不只一次了,必定有經驗,這里又到處都是書齋的人,咱們不必擔心他。倒是他做主人的,不把客人們都送走,怎能安心休息?”他以為崔燮是要去照顧自己和李兆先的父親與父親的同僚們,盡心替他照管眾人,卻不知他找的并不是老師,而是對象。李大佬他們這群前輩作者此時正看著投票的長龍感懷自己的青春。崔燮上前問了幾句,聽他們的意思竟是要看到最后,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