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79
齊齊向孟太醫看去。 “陛下心神虧損太過,如今不但不能理政,甚至連坐臥都要注意,說不得起身起的急了,都有可能出問題……” 他用帕子抹去皇帝嘴邊慢慢流下來的口水,見他自己都沒注意嘴巴已經歪了一小半,又繼續道:“此時要先養神,再治病?!?/br> 這建議幾位太醫都是支持的,連忙附議,尤其是陳太醫,恨不得李明東趕快倒霉,直把皇帝病情的嚴重性更多說了幾分。 劉未已經慢慢從絕望中擺脫出來,可口不能言的焦躁還是讓他無法安心聽從幾位太醫的安排。 他想了想,伸手召了岱山過來,寫了一封手諭,當著幾位太醫和劉凌的面,讓他讀給殿外一心候著的眾位大臣聽。 劉凌和其他太醫倒是沒看到這封手諭,但是外面宣讀的贊者聲音實在是太大,以至于宣政殿內的回響猶如雷鳴,想不聽見也沒辦法。 這手諭也不長,只不過寫了兩條,可這兩條,都讓所有人吃了一驚。 其一,他養病期間,由三皇子劉凌監國,命門下侍郎莊駿、六部尚書輔佐監國。組建內議閣,在六部九卿中挑選十人作為“殿前參贊”,有隨時奉詔入宮,為劉凌參贊國事之便利。 其二,令幽居在京中的二皇子劉祁,由禁軍保護,三日內立刻前往秦州就藩,不得留在京中。 這兩條詔令一下,劉凌不是太子,更勝太子了。 按照慣例,皇帝下令劉凌監國,劉凌應當推辭一番,然而還未等劉凌開口表示自己資歷不夠云云,殿外已經有內侍跪著通報太醫局的動靜。 “陛下,太常寺卿帶了內衛去了太醫局,將李明東太醫抓起來了。說是李太醫用藥不慎,有損龍體!” 不! 劉未瞪大了眼睛,腦子里“嗡”的一下。 他不要留下“嗑藥”的名聲! “陛下!陛下!” 岱山只覺得身上一沉,大驚失色。 “孟太醫,陛下暈厥了!” ☆、第132章 救兵?克星? 這世上有皇帝愛財,譬如說恵帝;有皇帝愛色,比如說為了男色將江山幾乎傾覆的平帝;也有愛名聲到幾乎要把自己逼死的皇帝,就如這劉未。 方家的布局雖然隱秘,但也不是一點端倪都沒有,在莊敬、莊駿父子為此斗爭、在薛棣為強取豪奪而擔心銀兩流向的時候,如果他能動若雷霆的搶先將方家拿下,控制起滿門上下,也就沒有后來方家長子率家人出逃的事情,就算有什么風浪,后面也好收尾。 正因為代高祖乃是因父親被暴君殺害而起義,歷朝以來一直認為“殺士”是一種非常不祥的事情,劉未又是踩著尸山血海登上王位的,更怕留下暴虐殘酷的名聲,直到后來活活忍出了頭風,年紀輕輕要靠虎狼之藥支撐身體,不得不令人唏噓。 比起他為了朝政而服藥勉力支持,之前他專寵袁貴妃一人以至于后宮子嗣不豐,倒算不得什么私德有虧了。至少他沒把虎狼之藥用在男女之事上,做出讓人不齒的事情。 可皇帝先啞后暈,已經足以引起朝中大亂,為了維持京中和宮中的穩定,防止有人趁機生事,禁衛軍幾乎遍布京中和宮中,閑雜人等無法邁進內城一步,更別提宮城。 而宮城里,因為皇帝突然中風病發引起的sao亂,也在劇烈的產生著后續的可怕影響。 內尉署,是大內刑訊關押犯人之處,內尉直屬于皇帝,刑訊得到的結果也不必告之三司,一向屬于說不得的地方。京官有一種說法,你入了三司,還有辦法給你撈出來,你若入了內尉,那就只能聽天由命。 此時內尉署里,太常寺卿、三皇子劉凌、宗正寺卿和奉旨來聽審的岱山等人坐在刑房之外,聽著李明東幾乎是痛哭流涕的在嚎叫著。 內尉們即使不是酷吏,也不是什么好對付的角色,進了這里的人,不是掉了一層皮,就是逼得快要發了癔癥。 “你為什么要用這種藥?” “你知不知道這種藥會讓陛下出事?” “這藥有解藥沒有?” “你受何人指使?” “你從何處弄來的藥材?” “太醫局其他人知不知道這件事?” 這些問題在過去的兩天兩夜里,已經被反過來復過去問了無數遍。李明東幾次已經睡著,突然又被刺骨的冰水澆醒,繼續反復詢問。 到了后來,李明東自己已經是麻木的在回答著,夾雜著求饒要睡覺的痛苦哀嚎之聲。 劉凌不知道一個人無法入睡是怎樣的痛苦,但劉凌一點都不同情他。 這種藥必然是父皇找李明東要的,但李明東身為御醫,應當知道御醫的作用不僅僅是替皇帝治病,更重要的是要讓皇帝的身體保持在最健康的狀態,任何可能造成玉體違和的事情都需要謹慎對待。 這種藥,只要有腦子的人都知道肯定用多了不好,李明東為了前程和名利,不但配出了這種不該用的猛藥,還毫無勸諫的讓皇帝服用過量,已經不是用藥不慎能夠處置的了。 而且在現在這種關頭,很難不往李明東是受人指使方面去想,就如年前那些被安排進將作監制燈的能工巧匠們,若不是上元節那場禍事,誰又知道這些心靈手巧之人都是些心懷不軌、暗藏殺機的逆賊? 為了盡早想法子中和藥物帶來的毒性,太醫局已經從太常寺卿那里得到了“八物方”的方子,日夜尋求緩解藥性帶來傷害的辦法,但收效甚微,不得不從李明東這里想辦法。 這也難怪,道門中人制出這種藥來,原本就是在大限到來之時好交代后事的,都已經是快死的人了,誰還在乎這藥用久了對身體好不好? 劉未可能是第一個把這種藥當做補藥在嗑的人。 被審訊的李明東,如今已到了崩潰的邊緣,每答一個字都帶著哭腔。 “沒有人,沒有人指使?!?/br> “陛下要我制藥,我想要改良五石散,無果,查找書庫,尋得八物方?!?/br> “藥材不夠,大部分是陛下尋來給我的,一部分是御藥局的內藏,還找其他御醫拐彎抹角借了一點?!?/br> “找孟太醫借過云母,找方太醫借過石芝,沒有說明是用作什么?!?/br> “太醫局的人素來和我不合,不過問我的事……” “真沒有,求你們讓我睡一睡吧!我也是聽從陛下的旨意煉藥啊啊??!” “他一直就是這樣?!闭驹诎甸T邊示意幾位貴人看完的內尉搖了搖頭:“他不肯承認這藥動了手腳,也不是別人指使的,他堅持太醫局的人都不知道此事。藥里有兩味,一味云母,一味石芝,是找別人借來。是不是該把孟太醫和方太醫‘請來’問問?” 內尉說“請來”,那手段卻一定不怎么好。 “不可?!眳矽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