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05
代朝的科舉允許“公薦”和“通榜”,即允許名士向主考官推薦有才的的人選,稱為“薦生”。而考進士科的考生可以將自己的文章和詩詞擇優編成長卷,投獻給達官顯貴或名士高人以求得他們賞識,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及第機會。 “投卷”對于努力想要進士及第的普通學子來說,即使投了也沒什么用。但凡“投卷”的,都是對自身的能力極為自信,直奔著上金殿三鼎甲去的。 要知道皇帝和主考官們點三鼎甲,有時候看的就是此人的知名度、甚至是長相和年齡。每年金殿的殿試,考生們甚至要仔細打扮一番,有的還涂脂抹粉,就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器宇軒昂,更得欣賞。 方孝庭見劉祁似乎有些明白了,繼續說的詳盡。 “您和三殿下不同,三殿下從小生長在冷宮之中,雖天賦不錯,但畢竟底蘊不夠。而您后來雖然來了道觀,但從小教授您的都是當世大儒和有名的文士,文之一道上遠要比三殿下要出色,您在禮部里歷練,自然也會有薦生和有才德的學子向您‘投卷’,您若想要漸漸有一些名氣和人望,不妨在這里下手?!?/br> “只是,雖然我是皇子,又在禮部歷練,但并沒有這樣的權利……” 劉祁話說到一半,突然止住。 方孝庭傲然地一笑,見著劉祁了然的神情,緩緩地說道:“只要老臣還活著,想要得官的士子,便會向您投卷,努力得到您的賞識?!?/br> 如今他已經閉門不出,想要向他投卷的有心人苦無門路,莫說劉祁是皇位有力的競爭者,哪怕他只是無權無勢的皇子…… 就憑每日能夠進方府侍疾,他便是天底下最炙手可熱的行卷之人。 *** 紫宸殿。 “已經七日了,你可有什么不適?” 劉未看著面前為自己試藥的宮人,滿臉緊張。 試藥的宮人是個沉疴多年的老宮人,如今已經年近古稀,是劉未精心從宮正司里挑選出的老宮人。 他想的很清楚,自己身體再弱,不可能比沉疴多年的老人還要弱,而且這宦官是無根之人,身體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藥物的影響,但凡這藥有一點不對,應當能夠很快看出來。 這老宮人已經是將死之年,雖說要為皇帝試藥,但皇帝保證了他身后的風光,又愿意恩賜他的家人,他也沒有什么怨言,此時更不會說什么佳話,當下面色輕松地回復著: “陛下,老奴從患病以來,從沒有像是這幾日一般,覺得自己像是個正常人。不但精神好多了,老奴的腦子很少像以前那樣疼的厲害,只是隱隱有些疼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他頭疼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頭風比劉未厲害的多,還中了風,手一直在抖。 劉未聽得他的話,再仔細觀察一番,發現他果真是氣色紅潤,兩眼有神,和之前被岱山尋來時形如槁木、面有死氣比起來,不可同日而語。 這么一比較,他的心中就安定了許多。再加上之前太玄真人和元山宗都肯定過這個方子沒有問題,李明東配的藥也是找太玄真人看過沒動過手腳的,他終于下了決心。 “岱山,把那剩下的‘八物方’拿來吧?!?/br> “陛下,是不是要再等一陣子,再看看他是不是……” 岱山謹慎的建議著。 “不用了,藥不夠了?!?/br> 一副費盡心思弄來的rou芝,配出來的藥先給這老宮人試了一半,剩下來的,只夠他用到明年春分過后。 如今局勢緊迫,恩科在即,東南戰事未定,關中糧價暴漲,皇商的選拔也迫在眉睫,他絕不能在這個時候再犯風痹。 若沒有旺盛的精力和強健的體魄,怎么能度過這個難關?! 三個月的時間,已經足夠! 小劇場: “好一個魏典客,果然是思維敏捷,頭腦清醒!”劉未聽得最后一句,重展笑顏,“鴻臚寺有你這等人才,何愁蠻族不定!” 魏乾被這么一夸,竟似有些心中不安,他平日里善言,此時卻茫然地像是個孩子,吶吶著連客氣的話都憋不出來。 話癆魏乾:(吶吶)我靠!我胡言亂語也能蒙混過關?! ☆、第106章 不行?不行也得行 這個冬天,二皇子和三皇子一下子從幾乎只是宮中的符號,一躍進入了天下人的注意之中。 除去外界傳聞已經成了傻子、被分封到肅州且已經成親的肅王不提,皇帝讓二皇子和三皇子一同進入六部歷練,已經代表了皇位會從這兩個兒子之中選取。 二皇子在年紀上、經歷上無疑都是最合適的,但二皇子身后的方黨讓人細思恐極,皇帝也對二皇子身后的這股勢力忌憚頗深,會不會最終上位,還得看二皇子能不能做到和當年的先帝一般,能夠大義滅親,以國家為優先。 三皇子算是一匹殺出來的黑馬。 在三皇子未聽政前,人們對于這位皇子的印象就是“冷宮里生,冷宮里長,被奶娘養大,耽于婦人之手,九歲才開蒙,大皇子和二皇子的小跟班”這樣的符號,尋常官宦人家的孩子都是三四歲上就開了蒙,一個九歲才有國子監博士啟蒙的皇子,再有能力也積累不夠。 幾乎所有人都這么想。 可這并不代表三皇子就不受其他大臣的重視。 一個皇子能不能登上儲君的位置,有時候并不看他的才干,而是看他是不是符合各方的利益。 對于很多大臣來說,劉祁一生下來就已經蓋上了“方黨”的章,無論是與不是。這就和老大劉恒一出生就差點被王宰逼迫著立為儲君一般,是每個后戚家族想要常保權勢不得不行的一步。 但劉凌不同,劉凌沒有母族(其母是外國人),除一個侍讀戴良外,沒有親近的勢力,他年紀尚幼,和他的君臣情義還可以慢慢培養,雖然說也許才干不及劉祁,可對于很多想要有所作為的大臣們來說,君王的才干越不優秀,就越容易吸納他們的意見,也越容易出頭。 否則像是現在這位陛下劉未似的,沒人能欺瞞的了他,什么事都需要他同意了才能做,一不留神還要掉腦袋,這并不是大臣們希望的相處模式。 但凡“士”,都希望是被人所倚仗,所提出的諫言都會被認真聽取和采納,能夠掌控住朝廷的大局的。一旦成為了皇帝的“老師”,有時候比權臣更加受到重視,也更容易青史留名。 所以在外界對兩個皇子的期待之中,三皇子劉凌反倒有些微妙的更加受到各方的注意和迎奉,只是這種微妙非常的小心,沒有人感大張旗鼓、旗幟鮮明的去支持他。 而對于很多懷念高祖德政的貴族勛臣來說,劉凌那張和高祖仿佛無二的臉,有時候也有一種很玄妙的作用。 當他用那張臉向你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