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0
書迷正在閱讀:浪蕩江湖之暗相思、給妖怪當月老的日子、16 Summer、冷漠大俠和他的小跟班、小妖蘇小兜、他的小心肝、(綜同人)朝花夕拾、世子,請不要說話、[紅樓]位面商人賈蓉、(紅樓同人)賈家庶女紅樓
的繡鞋,手指纖細,尾指戴著長長的金甲套。長平猜想那是可以打開紫禁城政治中心的鑰匙,倘若用這樣的一雙手來指點江山,那江山必是鋒銳而疼痛的吧。 贊儀高聲唱出賞賜之物:"青玉佛像一尊,琉璃獅子香爐一個,上好的檀香九十束,南海沉香屑九盒,宮制尼袍三套,另有茶葉數筒,點心數盒。" 長平施禮謝贈,坦然接受,淡淡地命阿琴阿瑟接了送進雨花閣內,又引香浮出來給太后見禮。 太后仿佛這才看見建寧,略略驚訝,但也未加苛責,只淡淡說:"你在這里嗎?素瑪到處找你呢。"建寧垂頭說:"剛來,這便要回去了。"太后點點頭,隨即從腰帶上解下一枚精致玲瓏的玉佩來遞在香浮手上,拉著手說:"這是小公主么,比我們大清的格格可秀氣文靜得多了。" 長平笑著說:"太后過獎。"親自引著太后步入雨花閣內,命阿琴阿瑟焚香奉茶后,便教諸人都去外邊守著。 琴、瑟、箏、笛面面相覷,都驚惶失色,坐立不安。便是跟隨太后前來的忍冬和小宮女喜兒也都疑神疑鬼,百思不得其解,紛紛圍著吳良輔請教太后臨幸的緣故所在。 吳良輔也揣測不來,卻不知強為知地隨口說:"太后大婚,惠及朝野,當然不能獨獨漏過這建?;▓@啊。滿人辦喜事講究四處給鄉鄰親戚派送喜餅,太后娘娘這是給長公主送喜餅來了,親自來,是顯著對咱們公主格外看重的意思,到底是這皇宮里惟一的舊主人嘛。" 忍冬笑道:"怎么是惟一的舊主人呢?聽說吳公公在這宮里的日子,比慧清禪師還要長呢。我聽人家說,就算這宮里少了一塊磚,公公也能知道它原來是在什么位置上。" 吳良輔嘆道:"我算哪根蔥哪根蒜,又怎么好算紫禁城里的老人兒呢?我根本也不算一個全乎人兒。雖然這些年來在宮里吃也吃過,見也見過,小心一輩子,只求死的時候可以落個全尸,也就算不枉到人世間走這一遭兒了。" 阿琴聽他說得傷感,由不得紅了眼圈,低下頭去。眾宮女也都不好再追問玩笑,并且因為他的感慨紛紛勾起自己的傷心事來,不由都低下頭去。 風聲依然在林梢間穿棱迤逗,然而太陽光已經厭倦了這追逐的游戲,悄悄躲到云層后歇息了,于是霧氣一層層圍攏來,挾著那些陳年舊怨,也挾著新生的風聲雨意,潛潛冥冥地逼近了這大明的廢墟,以及廢園中幾個身份各異命運多舛的清宮仆婢。 太監與宮女的命運,也同太后與公主的命運一樣,都是上天注定的。如果說長平的過錯是不該生于帝王家,那么瑟、瑟、箏、笛,以及吳良輔的過錯,便是不該走進紫禁城。 這天,仆婢們等了許久,太后才從雨花閣里出來,滿面笑容,春風和煦?;矍宥U師一直將她送至建?;▓@門口,扶著門框一直看著儀仗隊走遠才轉身回閣。沒有人了解這次談話的內容。然而,所有人都本能地意識到,這次見面的意味是不同尋常的。 這一次見面決定了明清兩代最后的較量與合作,并直接影響了此后中國三百余年的宮廷歷史的撰寫。如果紫禁城的墻壁花木有靈性,它們會因為這兩個卓越女子的對話而顫栗的??上У氖?,無論墻壁還是花木都不會說話,于是,這世上便再沒有一個人知道那天長平公主和太后娘娘在雨花閣里關起門來說了些什么。 但是建?;▓@的宮女們情愿相信她們用整個生命來維護的公主是有法力的,因為她帶著她們一次又一次地從歷朝帝王手中出生入死,因為她那么輕而易舉地贏得了大清小皇帝順治和他胞妹建寧格格的喜愛與親近,如今,她又這樣神奇地獲得了先皇愛妃、當朝太后、攝政王新婚福晉的友誼。她就像一個巨大的磁場,引誘著歷朝的皇上、格格、甚至太后著了魔般地往這荒蕪清寒的雨花閣跑。如果說這不是因為她有法力,那又有什么別的解釋呢? 這些宮女都是跟著公主從前明死里逃生降了大順,又從李自成的朝廷茍且偷生捱至大清,到底皈依了佛門方能保得性命安寧的。她們一向是這宮里最溫順謹慎、安分守己的,溫順得猶如一束供奉在清瓶中的無聲無息的野花,安分得好像暗夜里在銅爐內靜靜焚燒的沉香屑,雖然朝廷一年四季都對雨花閣中有所賞賜,然而大多時候她們是自給自足、從不同這宮里任何部分發生聯系的。她們孤懸宮外,與世無爭,生恐發出一點響動引起人們的注意。她們惟一的心愿,只是這樣平靜安寧地一直活到老,活到死,到死的那一天,她們也將是無聲無息的,是一種不引起任何人注意的死。 可是太后娘娘忽然來了,太后娘娘忽然來到了這與世隔絕的雨花閣,太后娘娘忽然來拜訪雨花閣里的慧清禪師,太后娘娘忽然來拜訪雨花閣里已經變成慧清禪師的前明公主長平,這到底意味著什么呢? 太后每次駕臨,都會帶來大量的賞賜,并且由于她超乎常人的細心體貼,使所賜贈的每一件物品都師出有名,不容推拒。比如應時應令的花草種籽,專門為佛誕準備的全素席,或者崇禎從前賞賜漢大臣的某件遺物,如今又被這漢臣重新奉獻出來孝敬當朝攝政王的。 長平每每見了這些父皇的舊物,雖然不至于涕泣流淚,卻也都矚目良久,然后恭恭敬敬地供奉在佛壇上,再三施禮膜拜。她從不在太后面前掩飾自己對前明以及崇禎皇帝的思念之情,甚至臨寫的那首李煜絕命詞也就隨意地插在青瓷畫瓶里,同太后賞的名畫擱在一起。 阿琴粗通文墨,從前原是長平的伴讀丫環,對這些詩詞典故略有所聞,十分擔心憂慮道:"公主向來在我們面前也很少流露情緒的,怎么這些日子倒肯和太后親近,推心置腹的呢?她當著太后的面對著那些海棠花拜祭贊禮,毫不避諱;前些日子我還親眼看見太后拿著這首跟公主討論書法,真是嚇得心跳也停了。"說罷從畫瓶里取出詩軸來,朗朗念誦: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阿笛阿箏等都道:"聽你念得怪好聽的,可是什么意思就不知道了。為什么害怕太后看見?" 阿琴解釋道:"這詩背后有個典故,說的是那李后主被宋太祖趙匡胤所俘,委屈求全,寫了這首詩抒發對故國的懷念之情,被人聽到后密報給趙匡胤,于是趙匡胤知道他并不是誠心歸順,就下令叫人賜毒酒把他殺了?,F在公主當著太后的面念這首詩,不是明白說她懷念大明不肯忘本的意思嗎?太后是這么細心的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