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2
愿,您覺得怎樣?”張奉函一時呼吸都急促起來。葛晨隨沈易入京以后,便留在京城中入了靈樞院,他又勤快又伶俐,還很有天分,跟張奉函特別投緣,沒幾天便被那老頭收為親傳弟子。但他也不是沒有自知之明的,他張奉函這輩子兩袖清風,無權無勢,一天到晚就會招人不待見,能給人帶來什么好處呢?能庇佑誰嗎?縱使老來膝下荒涼,除了家里幾條老狗,誰還肯來搭理他呢?長庚覷著他的神色:“唉,我早跟他說了,奉函公最愛清凈,不愛要他這種聒噪貨,您不必為難,回頭我替您罵他一頓就是了,您放心,那東西從小沒心沒肺的,不會往心里去?!?/br>張奉函忙道:“殿下且慢!殿下!我……這……老朽……”他一著急,舌頭打了結,一腦門熱汗,長庚也不出聲,好整以暇地看著他笑,笑容了無陰霾,明凈得像個少年,帶著點恰如其分的小促狹。張奉函難得見他不老成持重的模樣,回過神來,無奈失笑道:“殿下真是……”“那我同他說去,我就前面拐彎回家了,奉函公自便,”長庚輕快地道,“回頭讓小葛找個良辰吉時,給您磕頭去——對了,這眼瞅著要下雨,您從我這拿把傘,以備不時之需吧”張奉函這蟄得李豐滿頭包的老刺頭面帶微笑跟他告別,用慈祥的眼神一直注視著雁王的車走遠。長庚前腳剛走,天色便果然如他所言,淅淅瀝瀝地下起了小雨來。奉函公將長庚留給他的傘撐起來,一時有些感慨,這大半年以來,兵荒接著馬亂,縱使不得太平,可是他只要看著這些年輕人,便覺得大梁金殿上那根頂天立地的大柱子還沒有塌,還有那幾個人撐著。世間聰敏有才者何其之多,然而一個人倘若過于聰明,便總少了幾分血氣,更傾向于明哲保身,非得有真正的大智大勇之人率先站出來,挑起那根梁,方才能將他們聚攏到一起。走在前頭的人注定勞心費力,也不一定有好下場,再不值也沒有了……但是萬千沙爍,若是沒有這么幾塊石頭,不是早就被千秋萬代沖垮了嗎?奉函公回過頭去,見巷尾一角有條雪白的僧袍一閃而過,他便斂去了臉上的笑容,快步走了過去。巷陌的酒樓不像昔日起鳶樓那樣氣派端莊,更像是一家隨便的小茶肆,窮酸如奉函公走進去倒是不顯得突兀,他收起折傘,將上頭的雨水抖干凈,聽見木樓梯上被人輕輕敲了幾下,抬頭便見了然大師摘下*的斗笠,站在二樓沖他微微一點頭,奉函公會意,快步走了上去。兩人一前一后地走進最里面的包間,里面已經有一個中年男人等著,那男子約莫四五十歲,相貌平平,衣著打扮也不怎么張揚,但一看就很和氣,好像眼角眉梢都是圓的,然而倘若有戶部官員在這里,大概會十分吃驚——此人正是江南首富杜萬全。杜萬全江南發家,曾經親自組建過一支商隊下西洋,是大梁朝自武帝開海運后絕無僅有親赴西洋的巨賈,九死一生,利潤豐厚,回來后人稱“杜財神”。后來遷入西北,被選為古絲路中原商會會長。早在安定侯不知因為什么在京城被勒令伐俸反省,歸期未歸時,這嗅覺靈敏的大商人便率先召集商會成員開始分批撤離,之后西域局勢動蕩也并未傷及太多無辜,可以說是這根財神爺的風向標帶路帶得及時。沒人知道杜萬全有多少錢,都說他富可敵國——當然,就以大梁現在的窮酸樣看,能敵國也沒什么了不起的。這么一個財神爺,如今卻和護國寺的和尚,靈樞院的老刺頭聚在一家頗為寒酸的小酒肆中。見了張奉函,杜萬全忙客客氣氣地起身將其讓入上座,拱手道:“快請快請,我與老哥哥有十來年沒見過面了,如今看來,您是一點都沒變,風采尤勝當年啊?!?/br>張奉函一邊推辭一邊道:“哪里話,老了?!?/br>杜萬全正色拱手道:“杜某人赴京來前便遭妻兒勸阻,唯恐京城局勢未穩,我這一把老骨頭交代在這,我同他們說,那奉函公不比我年長才高嗎?兵臨城下時手無寸鐵面無懼色,我一個小小商人,雖比不得這種無雙國士,但倘若連事后前來拜會都不敢,那成什么了?”杜財神久居商場,一身和氣生財,跟雁王殿下說話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屬于兩句能把人臉說紅了還讓人覺得受用的,張奉函意識到再跟他客套下去,他們天黑之前不一定會說得著正事,只好坐在首位。了然和尚雙手合十,打手勢道:“杜先生家大業大,日理萬機,奉函公一會還要趕回靈樞院,我們便閑話少敘吧,后生僭越,便將這話茬提起來了?!?/br>說著,他將懷中佛珠取出來,輕輕一拉,一串珠子便散開了,了然將最大的隔珠掰開,從中取出一塊古舊的空心木頭,外殼古樸,里面有無數精巧的齒輪靜靜地陳列其中。奉函公與杜萬全對視一眼,不再客套,各自從懷中拿出了一片差不多的空心木頭塊,三塊空心木擺在一起,彼此吸引,在桌上自己滑動起來,里面的齒輪互相咬在一起,眨眼便嚴絲合縫地并上了,拼成了一塊木牌的上半部分,上面有個“臨”字。“這塊牌子上一回拼齊,還是兩百多年前的事,”杜萬全嘆了口氣,“上一次先人前輩們將此物交托給太/祖皇帝,沒有選錯人,換來兩百年太平盛世,如今傳到我們這一代人手里,但愿這一次我們依然能選對……今日了然大師召集‘臨淵’,想必是有人選了?!?/br>了然打手勢道:“鐘老和陳家人都在前線,人不能到,鐘老前幾日托人將他的意見與保管的木牌帶來了,陳姑娘那里亂,人也稍遠些,還沒見,不過我估摸著也就是這一天半天的事?!?/br>杜萬全看了一眼桌上的臨淵木牌,端坐肅然道:“大師請說?!?/br>“阿彌陀佛,”了然雙手合十垂下頭,“有一人自戰亂伊始借由臨淵閣木鳥傳書,給被圍困的京城留了一步活棋,臨危受命,殺內jian,親自守城,抗旨不受皇位——”張奉函聽到這里,立刻附和道:“大師說的這個人我同意,我在朝中與雁王殿下接觸最多,他雖然年輕,但德才兼備,我這塊木牌愿意托付給他——說來慚愧,我這老東西多吃了著許多年閑飯,到關鍵時候什么用處也頂不了,聽見前線戰報就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