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77
夠青史留名。 倭國這一次開口送人,也是放低了身份想要盡快將這件事給遮掩過去。 李衛打算將人吃下,將炮彈再扔回去。 “倭國要是愿意派遣一批人前往大清做工,我自然是歡迎的,不過這跟德川新之助的事不同,兩者毫無關系?!?/br> 德川新之助,就是錯手殺了大清商人的人。 這一位在德川家族的地位頗高,甚至是德川大將軍的繼承人之一。 正是因為地位太高,所以不管說什么,德川家族都要將人保住。 李衛屬于朝廷的官方人員,而朱衍便是跟隨他身邊的軍師,兩人也算是配合默契,李衛是一個精明的人,粗中有細,眼界看得比較長遠,不然也不會受到四爺的賞識。 而朱衍屬于智慧型人才,擁有大局觀,屬于那種走一步看三步,可以幫助李衛填充一些漏洞的人。 兩人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便了解對方是什么人了。 李衛雖然識的字不多,但是卻聰明,三教九流都能夠交上朋友,可以說這世上就沒有他交不上的朋友。 在朱衍有意無意的配合下,時日一長兩人關系也好了起來。 李衛得知朱衍身體不好,更是時常帶他一起去泡溫泉。 大概倭國這邊的溫泉確實有奇效,朱衍自打來到這里之后,每日里的咳嗽也少了許多。 “我看倭國是拿定主意,想要保住這位德川新之助了,只是不知道這位的身份有何不凡,為何讓德川家族這么費心思?!敝煅芙o李衛倒了一杯茶,放下茶壺之后,端起自己面前的茶喝了一口,開口詢問。 李衛這段時間可不止是跟倭國的人打交道,更是在江戶走動過一段時間。 加上大清跟倭國的貿易日益增加,別說江戶,隨便找一個繁華一點的城市都能看到大清的商人。 這是因為有這些商人,套了一番交情之后,就將德川家族的事情給摸清楚了。 “德川家族這幾代大將軍更迭頻繁,如今的大將軍德川家宣只是一個不到五歲的小兒,一個被推到臺面上的傀儡。下面幾個繼承人都斗得厲害,德川新之助屬于紀伊藩藩主德川光貞第四子,歷來不少德川大將軍都出自紀伊德川,這一位贏面較大,想一想未來的德川大將軍,怎么可能交給大清來抵一個普通商人的命?”李衛將知道的事情說出來。 朱衍聽著聽著眉頭皺了起來,沒想到德川家族爭斗倒是挺厲害。 隨后像是想到什么,他眉頭舒展起來,“既然如此,不如我們順水推舟幫德川新之助一把?!?/br> 要是未來的大將軍真的落在德川新之助身上,那么要是控制住了德川新之助,豈不就是將整個倭國控制在手中? 如今的天皇雖然傳承了上千年,但也只是千年來的傀儡而已。 實際上整個倭國都掌握在各個幕府將軍手中,前些年是豐臣秀吉,隨后是德川家康,說到底如今德川家族才是倭國幕后的掌控者。 要是真掌握了德川新之助,再將他送到大將軍的位置上,那么還真能借由他的手掌控整個倭國。 只是得想個辦法控制住德川新之助,使他不得不聽從大清的。 李衛聽了他的話,瞪大眼睛看著他。 朱衍手指敲打在桌子沉吟了一會兒。 李衛是知道朱衍思考的時候有敲打桌子的習慣,也不打斷他,直接耐心等待。 理清了思緒之后,朱衍才抬頭跟李衛說,“我已經想到辦法了,只是實行還需要上面的配合,這樣我寫一封信呈上去,要是上面同意我們這個法子,我們再行動?!?/br> 李衛聽了到底是什么主意之后,眼睛一亮,“果然是讀過書的人,腦子里的陰謀詭計是一出一出的,就聽你的,寫好信之后,我幫你傳!” 可惜,朱衍并不喜歡他這種夸贊。 直親王巡視了一下通州水邊臨時搭的營子,這里有從民間剛招來的新兵。 絕大部分都熟悉水性,組建水軍自然要條件熟悉水性的人來招收。 更甭提新建水軍的待遇非常好,三年就準退伍,還包了退伍士兵未來的工作。 光是這兩點就能夠吸引不少的年輕人來投軍。 如今的年輕人都不愿意在工廠里待,工廠里枯燥乏味的生活并不能吸引這些年輕人,一般出來做個幾年之后賺了些銀子就會離開工廠,自己找一份營生。 當然等沒銀子的時候,或許還會回到工廠里。 但是眼前這些小伙子不一樣,他們都是在船上工作過的,熟悉新式船的用法。 甚至……還熟悉火器。 直親王早就察覺到這其中的不對之處,這哪里是新兵蛋子? 簡直比八旗士兵,還有當兵的架勢。 有幾位他看重的身上竟然還染上了殺氣,直親王領過兵,殺過敵人,自然知道染上這些殺氣的都是親手殺過人的。 直親王在心里尋思著,是不是老四手下還有一批人,專門在暗處訓練,這回才借著他的手,讓這些人由暗轉明。 直親王心里有了懷疑,便警惕了起來。 更加認真的嚴查這些新兵,當發現這些新兵訓練法子自成一體后,直親王就更加肯定了心中的猜測。 更加讓他見獵心喜的是,這些訓練方法遠比如今大清現有的訓兵法子要高明許多。 一般一眼,都有規制,甚至連被子牙刷,都有固定的折疊和擺放方式。 據被調過來的培訓教官說,從這些細節著手,可以培養士兵的服從性、整個軍隊一體的團結性,使得整個軍隊做到臂之使指。 即使是從八旗那邊挑選過來有些油滑的兵丁,融入到這個整體以后,經過一個多月的打磨,無論精神還是面貌都是大為改觀。 直親王覺得這才是他心目當中的軍隊,要是整個八旗全都這樣改制,那么絕對可以掃蕩一切反叛。 直親王誤以為這些人是四爺手里的私兵,而四爺并沒有將水軍放在心上,在他看來,沒有十年,水軍就不可能形成一定的規模。 只要有那么一萬水軍,人手一把槍,絕對能夠蕩平倭國。 所以四爺對于水軍的關注也不多,交給大哥后就沒有多管了。 這就給了敏寧可以鉆漏子的機會,這些訓練表現出色的新兵,以及教官全都是她安排進來的。 這些人都是未來水軍的中流砥柱,在水軍建立之初就進來,安插進來,絕對能夠往上升,再加上有敏寧在,就能夠保證未來水軍脫不出她的手。 她還想建三大水軍,未來哪里有大清的船只,哪里就有大清水軍的影子,她絕對不會將海洋拱手讓人。 今日如同往常一樣,新招來的兵員,跟隨新兵訓練,之所以選在通州訓練,是因為還有一部分新兵并不識水性,只能夠在有的地方先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