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76
” 芳菲回過頭去,然后又迅速的轉頭看向皇后。 誰不知道張總管是安貴妃的人,這時候過來見皇后,顯然是安貴妃那邊有了回應。 皇后掃了一眼地上碎花瓶,芳菲連忙蹲下撿起來。 用裙子將碎瓷片給兜起來,芳菲又看著地上的水,覺得露的痕跡太多,就連忙將裙上的瓷片,扔到簍子里,招呼了小丫鬟將桌子抬過去遮住地上的水跡。 等整理完畢之后,確定屋子里沒有露出痕跡。 皇后才摸了摸發髻,清了清喉嚨說,“將張起麟叫進來!” 張起麟腳步匆匆的邁進門檻,進入大殿。 一進入大殿,便打了個千,單膝跪地,“再給主子娘娘請安,愿主子娘娘吉祥安康?!?/br> 皇后微微抬了抬手,“起來吧?!?/br> 說完之后,皇后冷笑一聲,又問道:“張公公百八十年也不來長春宮一趟,怎么今日勞您大駕過來了?” 張起麟起身之后,忙陪著笑臉說,“主子娘娘的寶地,那里是奴才可以隨時踏入,奴才不敢時時過來請安,也是怕臟了娘娘的地方?!?/br> 皇后也懶得費工夫跟他繞圈子,直截了當的問,“安貴妃都交代了什么,你直接說吧?!?/br> 張起麟微微彎了彎腰,開口,“這后宮的事自然有主子娘娘來管,如今也不知道誰在宮中妖言惑語,安主子說,還請主子娘娘皇后宮一片平靜?!?/br> 皇后了然,安佳氏這是不打算管這件事了? 也對,安佳氏整日里忙得很,人都將手伸到前朝政務當中了,自然看不上后宮這點權利。 皇后深吸了一口氣,“行了,本宮知道了!” 第150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150) 朱衍跪坐在榻榻米上, 跟對面的李衛一邊喝著茶,一邊商量著接下來該做的事。 兩人來到江戶已經一個多月了, 最開始的半個月,每日里接待倭國的貴族, 知道這兩天人少了, 才有這一段可以休息的時間。 倭國的房屋大多數都是大唐時期的制式,呆在這里總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 不過,倭國的人一般都矮小, 所以房屋建的比例也跟著縮小, 終究無法跟煌煌大唐相比。 院子里栽著一株櫻花, 這時候已經過了賞櫻花的季節, 枝頭上只剩下寥寥幾朵還殘留著的櫻花。 一陣風吹過來, 帶走了枝頭上一朵櫻花。 朱衍收回了眼神, 看向李衛, “大人是否打算同意倭人的提議?” 這一次朱衍跟李衛過來,就是解決德川家族殺人一案。 德川家想保人, 自然要付出代價。 而大清這邊卻不同意,只有一個目的就是令殺人者償命。 兩人便是過來便是談判這件事情, 也是為大清爭取時間。 如今事情就僵在這邊了,德川家族打算賠償一批人口給大清用來贖罪。 別說如今大清到處都缺人,那開的一個個工廠就跟怪獸一樣, 吞進了一個一個人, 那是來者不拒。甚至一些地主都得退讓一步才能夠將佃戶綁在土地上。 對于大地主來說, 這就損壞了他們的利益, 不少人費盡了腦筋打通官府想要打擊這種工廠跟土地搶人的現象。 但是如今有能力辦工廠的哪一個是好惹的,地主在官府中有關系,難道在工廠主就沒有嗎? 如今大清可以說是一個商品奇缺的時代,無論生產什么都不愁賣,就算在本地賣不出,也可以一船拉到海外去賣。 這就使得廠子越開越多,呈現遍地開花的狀態。 工廠開的多就使的招收人也越多,之前聽說有些工廠拿工人不當人看,內閣那邊已經商議保護工人律條,已經暗地里摸查工廠里的狀況,大概明年律條就能出現。 這就使得一部分工廠主,將視線轉到大清之外,跟大清沒有奴籍了不能打不能罵工人相比,國外不少屬國可是還保留著奴隸制度。 比如朝鮮,東北三省的工廠,就招收了不少朝鮮過來的工人,而且這些人很賣力,只要管吃喝,只給少少的報酬,就能讓他們老實干活。 畢竟跟留在朝鮮國過衣不避體腹不裹食的日子,與在大清做工相比可謂是一天一地。 朝鮮跟大清的邊界線就有不少百姓拋棄土地偷渡到大清來,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朝鮮邊界的士兵有時候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實在是朝鮮的百姓生活太苦了,餓的都快成排骨,還不如放這些人進入大清的邊界,最起碼還能夠有活命的機會。 有一些人伢子專門等在邊界線挑人。 如今人伢子,可不做人口買賣了,而是改行做中介,介紹一定的人到工廠里就能夠拿到提成。 相比較做人口買賣這種黑心腸下地獄的生意,給工廠介紹工人,人伢子更愿意接受這種轉變。 有些人伢子更是目光長遠,將目光盯向了周圍的小國,還形成了分工明確的組織以介紹工作為由,將人帶到大清來。 倭國這是其中之一。 倭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繁的國家,地震更是家常便飯。 所以就導致了整個國家鼓勵人口生育,畢竟一場地震海嘯過來死人都是死一批一批的。 而大清來的人伢子介紹倭國平民到大清去做工,不僅能夠填飽肚子,也不用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對于這些壓迫在底層的平民來說,簡直就是夢寐以求的事。 不少平民更是拖家帶口喜氣洋洋的跟隨人伢子上了船。 人口已流失,自然就引起了上層貴族的注意。 畢竟底層的人跑光了,沒人種地,沒人來伺候他們這些貴族了。倭國甚至出臺了政策,輕易不許老百姓出海,甚至跑掉一個人會遷怒到一整個村子。 倭國這邊的人口生意收到了官方的阻斷,自然某些工廠就少了物美價廉的工人,人伢子那邊也是少了一層收入,這些人恨不得都裝成海盜去倭國沿海的村落搶人。 倭國四面臨海,想護也護不來。 大清的商人膽子大的可不少,做這種無本買賣順手的很,反正也只是船靠岸的事情。 有些沿海的村落,甚至看到大清船只靠岸之后,舉村高興。 做的多了,難免跟倭國的軍隊發生摩擦。 摩擦一多,事件就升級了,這才發生了德川家族的人殺死大清商人的事情。 再加上那死的大清商人家族,在當地有一定勢力,不依不饒要要自裁小小倭國。 這事傳到京城之后,朝廷反應迅速,直接派特使命倭國交出兇手。 實際上這里面原本就有朝廷的痕跡,就是不知道有沒有跟那個商人家族達成協議,不過對于死去的那個人來說,也算是死得有價值。 畢竟為了他,大清可是要跟倭國干起來了,將來未必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