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3
。 當年大明寶鈔因為亂發,導致通貨膨脹民怨沸騰,為何朝廷一說廢止就廢止,沒有令朝廷民間傷筋動骨?還不是因為寶鈔的面值比較小。 所以論玩紙幣,咱們大中華才是玩紙幣的老祖宗。 林源是不懂,不過他卻是最好的執行者,因為他從來不會問各種原因,只要敏寧命令一下,他都能照著執行。 “你這兩年到處跑,想必和家人團聚的時間也少。趁著過年這段時間就好好呆在家里,等二月里江南那邊的糧商開始啟程后,你再前往?!?/br> 林源恭敬道,“多謝主子關心?!?/br> “對了,火車研究出來了嗎?” 林源是非常關注工廠研究院的成果,回來幾天后已經巡視過工廠,這回前來跟敏寧稟報,自然要了解下面又有哪些新發明? 林源手下有十來個人,算是他的專屬秘書,專門幫他處理雜事,其中兩個專門關注研究院的事兒。 一回到京就接到他不在這期間所發生的事情,能夠及時收到研究院一些新成果,這才是他能在敏寧面前獨得重用的原因。 “您之前說可以將蒸汽機安裝在車上代替馬,研究院的人就朝著這方向研究,如今已經研究出來了,不過您說的帶軌道的火車,還在研究鋪設什么樣的軌道,還有那些車廂原本是用木頭,后來發現木頭支撐不了太長的路途,又改用了鐵皮?!?/br> 敏寧點了點頭,“可以參考馳道,秦朝時就有了先例嗎?我都兩千年了,我不相信咱們的工匠還能比不上兩千年前的古人?要是火車研究出來,那就先在各個礦山里先鋪設出來。也不需要工人辛苦的,將礦一個個從山里面用板車拉出來。也可以加快蒙古互市的建設?!?/br> 說著,她起身拍了拍林源的肩,鼓勵道:“讓他們在抓緊研究,可以先在互市那邊實驗,邊實驗邊改正,務必要在兩年后建出一條從京城通往新城的鐵路,到時候足可以令他們名流青史?!?/br> “這些都得靠主子提點,要名留青史也該是主子才是。也是您一舉改變了大清匠人的地位?!?/br> 敏寧笑了,罷了罷手,“我不需要這些名頭,還是留給那些工匠,也算是給他們一個努力的目標?!?/br> 年前,幾乎每一個還在吃奶的小皇子都收到了一樣特殊的禮物——一玻璃瓶的奶粉。 還有一份太醫的鑒定,一歲之后孩子吃人乳已經增加不了多少營養,反而換成牛奶,羊奶更加能夠增強孩子體質。 這些都是經過實驗的,在孤兒院內一歲后的孩子戒奶后換成牛乳,絲毫沒有影響孩子的健康,這些孩子反而比喝人乳這孩子還要健壯。 這一說不少后妃頓時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找來了太醫,這件事敏寧事先就拜托太醫院人幫忙做過檢測。 對比成果很明顯,不僅后妃至今就連皇帝聽說之后也大為吃驚。 還將所有的試驗報告全都拿過去,找御醫來,沒想到御醫也說滿周歲后,人乳確實沒有牛乳更加有營養,這對于一直崇尚人乳喂養的皇室來說簡直是大出意料。 這一消息傳到宮外之后,許多宗室也暗搓搓的找來大夫詢問,有那些經常為小兒看病的大夫也說,在民間滿周歲一般都可以斷奶了,人乳確實提供的營養很少。 不管怎么說奶粉確實如同敏寧先前所預料立刻推廣開了,有些覺得孩子瘦弱的,迫不及待的將奶嬤嬤給換成了牛乳。 這時候報紙也開始廣告轟炸,“直接用牛乳,孩子無法消化,而奶粉專門是為孩子研究,早晚一杯足夠補充他日常的營養,給孩子喝奶粉,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關心?,F在買兩瓶奶粉,就可以贈送一支奶瓶?!?/br> 還請來了京城當中最有名的花旦來代言。 “每日來一杯,健康你我他?!边@句廣告臺詞瞬間風靡了京城! “來,給我來兩罐奶粉!” “請問你是要嬰幼兒奶粉還是中老年奶粉?” “什么?奶粉不就是奶粉,怎么還分成嬰幼兒跟中老年?” “那您可能就不知道了?據一些名醫研究,奶粉里還有一種叫做鈣的東西,這個鈣是人體內骨骼成長所需要的。小孩子正是長個子的時候,所以急需要鈣來補骨骼。但您想一想,一些老人是不是一摔跤就容易折了骨頭?那就是因為人老了,鈣容易流失,也找不到可以彌補的辦法,所以也需要跟著補鈣。孩子需要吃奶粉,那么老人自然也需要吃奶粉?!?/br> “嗯,你說的有理。那給老人和孩子奶粉各來一罐,同樣是兩罐送不送奶瓶?!?/br> “送送送,請往這邊走,旁邊會有人教你怎么用奶瓶……” 皇帝看著桌上的一罐奶粉,笑了笑對著下方的四爺說,“你家那個,生意可是做得風生水起,現在大概有許多商人都前往向蒙古,就是為了收購奶粉了吧?” 四爺恭敬的聽著。 皇帝招手,旁邊的梁九功過來。 “去,給朕沖一杯過來。朕也來補一補骨頭。哎,最近腰酸背痛,渾身不得勁!” 皇帝歲數漸大,精神也不大如往常一樣。 雖然平日里常食用補品,可他卻明白,歷代皇帝就沒有哪一個真正長命百歲。 一邊又害怕年老死亡,一邊又因為幾個兒子爭斗逐漸頻繁,皇帝也有些厭倦。 眼前這四子不爭不搶,才令皇帝稍稍安心。 四爺一聽,緊張道:“汗阿瑪,您可要保重身體,這奶粉多喝可以補骨。安佳氏名下有一個醫學院,里面有老人骨折就勸常服用牛乳,時間一長確實能夠增強骨骼?!?/br> 皇帝一聽,頓時道,“我早就聽說過這一學院,聽說已經治愈了好幾種不治之癥,專門開發出對癥的藥物。有沒有想過將醫院遷移到京城來?” 對于太醫院的醫術,皇帝不抱希望,當年一個瘧疾折騰的他生不如死,眼看著快要歸天,太醫束手無策,還是兩個傳教士上門拿藥治愈了他。 那個時候,皇帝就對太醫院的醫術抱著不信任的態度,專門為皇帝治病的御醫,都是從民間請來的名醫擔任。 這回聽說醫學院已經研究出了成果,甚至研究出了治愈瘧疾的藥物,皇帝就知道這家醫學院是有真本事,并不像太醫院那群廢物一樣得過且過,只知道推卸責任。 這樣一想著,他就急切的想要將醫學院遷到京城來。人一老,就怕生病怕死,更別說是皇帝。 提出將醫學院遷到京城來,明顯是皇帝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四爺沒想到這一層,只以為皇帝是隨口問,便道:“這個兒子倒是不知,不過,兒子回去后會詢問一下安佳氏?!?/br> 皇帝又笑了笑,問,“這事你就做不了主?” 四爺當時支支吾吾起來,最后狼狽道:“兒子務必會讓安佳氏將醫學院遷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