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2
種。 在這個年代糧食的收入,可是占到全家人一年收入的八成以上,這糧食要是能翻上一倍,那一年收獲的可不小了。 何況要是再趕一趕,當年還可以再種上一季。 無一例外,都要為自己留下良種以外,余下的糧種全都被人你斗我一斗的給封了。 有些無錢的直接記下來,借一斗種子回頭還兩斗,就這還被稱為大善人。 先前一部分方便農人使用的機器也乘機被推廣開。 因為這些產品對于農民來說方便是方便,但價格太高,私人根本承擔不起。不過自打開了銀行開了后,就有小額貸款購買農具的法子,在官府的配合之下,農戶跟銀行簽訂條件后,可以直接領走農具。 每年只要出少少一部分錢,分十年結完就可。 有些地官府是愿意為自己治下的百姓做一些事,特別是買農具的錢攤分到十年來付,每年出的錢那就少了許多,將糧食一賣進城做做工輕易就能夠還清的。 銀行開到哪,工廠也會開到哪,如今在城里找一份工養活自己是很容易的事,只要肯賣力氣。 至于有些不作為的官府,甚至還將念頭打到銀行身上,想著敲詐一筆,銀行直接教他們怎么做人。 不是丟了烏紗帽,就是被貶官貶回老家吃自己。 經過一兩年的整治,整個江南的糧食是連年豐產,連朝廷對銀行都是大加褒獎,那些地方官自然更加配合??蛇@豐產對農民來說也沒有好處,畢竟糧食一多就賤,敏寧因為手下有大量工廠,需要大量的糧食,直接放開口子在當地收購。 用以保證農民糧食價格不會降得太低,有時候糧食收購了還會存起來,畢竟江南糧食的價格比京城的價格低多了。 不過有些還是落入了糧商手中,這些糧商根系深,關系觸角直達村里,想搶收糧食自然更加方便。 起先糧商還挺高興的,可眼看著這一年接著一年的豐收,糧商就已經兜不住,手中積攢的糧食價格已經賣的比去年收購價還要低,完全是虧本都賣不出去。 糧食一多,老百姓手里就不缺糧食了。 當季糧食豐收時,價比往年低,許多城里人也跟風買了許多糧食,足夠吃上幾年都不愁。 糧食被砸在手里,糧商也犯愁,這一回發現報紙上竟然說蒙古互市要收糧,不少人就樂開懷了,收購糧食的糧價可是比市面上還要高三層。 這運到蒙古那邊,雖然路途遙遠,但抵消了路費之后,還是能小賺一把,總比糧食砸在手里好。 有些就趕緊聯系船,準備走海運將糧食運過去。 甚至有些報紙急人所需已經幫忙規劃好了路線圖。 這個路線圖就是從內路河流通往沿海,然后順著海直上永平府(秦皇島一帶)。 再從永平府各個河流通往黑龍江,再從黑龍江轉到克魯倫河。 雖然中間有幾條水道互不相通,不過沒關系,這點路可以雇車。 聽說寧古塔一帶還有人在冰上拉車,糧商完全可以跟著學。 報紙上雖然是調侃的話,不過不少商人都記在了心里,人生地不熟,有些情況既然報紙上已經給出了,不管這背后是好心還是壞意,大家都覺得有必要全都記上了。 黑龍江一帶很少人愿意去,那里地處寒冷,光是一個寧古塔之名,就能夠令人不寒而栗。 寧古塔是大清流放罪人之地,這個名頭大概就相當于唐朝的嶺南。 只要是當官之人,都對此地犯怵。 甚至有許多人在流放前,得知流放寧古塔,寧愿自殺也不愿意過去。 可以想象寧古塔之名對于這個時代人的威懾。 然而這些都抵擋不過想要賺錢的商人。 怕寒冷,沒關系已經有了毛衣、羽絨服,甚至還有能抱在懷里的炭爐。 后來馬克思的有個經典的語論,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死的危險。 最低三成的利潤,也值得這些商人跑一趟了,總比這些糧食砸在手里好,而且糧食只是敲門磚,其中攜帶的大量其他商品,才是這些商人想要跑一趟的原因。 有些商品的利潤足以翻百倍了。 要不是報紙上說,每一個商人要來互市都得帶糧食,不攜帶糧食不允許進入互市交易,否則根本就沒人愿意帶這么重的東西。 糧食能賺多少錢? 一個新城的建設,光是那巨大的需求就能夠吸引每一個商人,如同那聞到血腥味的餓狼一樣,不怕死的追逐,時刻想著自己啃上一口。 而光明正大的在報紙上打廣告買糧,簡直就是遞給了這些商人一塊敲門磚。 不用看,敏寧都可以猜測到,這也是她這預料到的。無商不通,想要盤活一個邊疆區域的城市,只能吸引商人來,也只能靠商人才能盤活一個城市。 城市里缺少什么?商人總能第一個發現,將缺少的商品不遠千里運過來。而這些豐富的物質將會吸引整個草原的部落前來交易,這才是互市要達到的目的。 至于定居,這需要慢慢來,一代不行還有另一代,總有一天草原的牧民會被城里的繁華所吸引,就會向往這種安定的生活。 林源總算在新年前趕回來了,接下來的事情,比如如何跟那些拍下土地的商人協調,這些事全都得他來處理。 阿克敦不行,這人本質上里有些自己的堅持,他更把自己當做四爺的奴才,安插在敏寧生意中的釘子,而不是敏寧的手下。 所以敏寧更喜歡用林源,喜歡他的狡猾,雖然忠誠于四爺,可當明白這些產業屬于敏寧,也同樣忠誠敏寧,所以敏寧才愿意給他一個起復的機會,因為他已經是敏寧必不可少的臂膀。 “拍賣土地的銀子,有些人已經在籌集了,籌集好之后會存到當地的銀行中,等銀子一到賬就可以直接大批量采購原料運往新城。趁此機會也可以新城當中推廣咱們的紙鈔?!?/br> 說到這里,敏寧頓了頓,“紙鈔這個名字不行,容易讓人聯想到寶鈔,不如改叫元錢,一枚銅錢可兌換一元,最高票額百元。令所有的商人在城中交易,都得使用元錢,就說新城衙門還未組建,轉換成元錢這樣才方便收稅?!?/br> 林源提議,“這個數額是不是有些小,這樣算一兩銀子得換取一千元錢了?!?/br> 敏寧想了想,“那就將一兩銀子一百元搭上勾,再開發出更小額度的紙幣,一元之下還可以開發一角兩角五角這樣的紙幣,再小就話就劃為分。只允許開發小額紙幣,不允許開發大額度紙幣?!币话僭儋H值也貶值不到哪里去,怕就怕大額度紙幣,那一貶值可就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