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75
隨著唐毅的命令,首先翰林學士徐渭就上書了,他以“無為而無不為”作為主旨,大肆贊頌嘉靖避居西苑之后,取得的成就,比如東南開海,比如平定倭寇,比如重創俺答,指出嘉靖文治武功,直追朱厚熜最敬重的成祖。 隨后王世貞也上書,他側重講三綱五常,認為以臣謗君,大逆不道。 有這兩位帶頭,很快就有上百人跟進,每天都有奏疏送到嘉靖面前,國子監司業李清源等人更是拍著胸脯大叫,要去和海瑞辯論,把這個大逆不道的畜生駁斥的啞口無言,然后再把他明正典刑,免得說不教而誅。 群情激憤,一個個義正詞嚴,嘉靖看著面前的小山,恍惚之間,覺得自己又回到了登基之初,一掃正德弊政,受到萬民擁戴,那滋味多好??! 或許真的應該辯論一番,人心是站在朕的一邊的…… 第801章 昏招 嘉靖耐心翻看著送上來的奏疏,尤其是徐渭的那一篇,更是百看不厭。以徐渭的才華,鉚足了勁兒夸獎一個人,保證會讓你臉紅的。 徐渭是嘉靖三十五年考中進士,入朝十年,所見所聞,十分廣博,他重點提到了開海、抗倭、御虜幾項,認為功業最大,遠勝歷代。 以開海為例,之前幾度興廢市舶司,成化年間,市舶銀最多一年不過二十五萬兩,而嘉靖四十三年,市舶銀逼近六百萬兩,比成化年間多了二十多倍,甚至超過了田賦,占到了賦稅的五成以上。 同時,經由市舶司的貨物,每年也超過了八千萬兩,海貿空前繁榮,豐厚的賦稅收入,使得朝廷能夠從容抗倭。 徐渭煞有介事提到,東南每年軍費過兩百萬,百姓卻能安居樂業,民心安定,為歷代所未有。 如今倭寇已經平定,東南的軍費逐漸轉移北上,下一步朝廷的重點是編練騎兵,反擊北虜俺答,或是五年,或是十年,平定北虜有望。 徐渭總結認為,國勢雖然不及洪永仁宣四朝,然則陛下勵精圖治,臣工鞠躬盡瘁,大明以有中興之勢,陛下居功厥偉,一兩宵小,如何能詆毀吾皇之明…… 看到如此真知灼見的奏疏,嘉靖心里頭好受了很多,這么看起來,他的確做了不少的事情,雖然比不了成祖爺,可是相比歷代皇帝,總是要強了許多。 高興的勁兒剛上來,吳太監從殿外灰溜溜進來,進門就往旁邊躲,生怕嘉靖看到他。一副做了壞事,不敢見家長的德行。 “滾過來!”嘉靖悶聲道。 吳太監連忙跑了幾步,跪在了嘉靖面前。 “奴婢拜見皇爺,皇爺龍體安康,奴婢看著十分歡喜,皇爺真是有百靈相護的天子,要不了多久,龍體就能康復了?!?/br> “別說那些沒用的!”嘉靖哼了一聲,“朕問你,那個畜生是不是不肯答應?” 提高了海瑞,吳太監的嘴角抽搐了幾下,臉上的五官扭曲,整個人變了模樣。他跟著嘉靖二十幾年,什么風浪都見過。 別說小小的戶部郎中,就算是尚書侍郎,平時風光無限,到了詔獄里面,就軟得和面條似的,怎么擺布怎么聽。 就拿不可一世的嚴世蕃來說,被關在詔獄,也是那么一回事,背地里還偷著哭鼻子,真是讓人可發一笑。 唯獨這個海瑞,油鹽不進,就是一個榆木疙瘩兒。 跟他說軟乎話沒用,說狠話更沒用,道理講不通,人情更講不通。 “皇爺,奴婢都去了三次了,是真的沒辦法了,奴婢告訴他老母年高,妻子懷孕,要是他死了,家人就完了。他卻說自古忠孝難兩全,既然為官,就要為國為民,仗義執言。這也是老母教導的,在膝下承歡是小孝,尊奉母訓才是大孝,老母若是知道他為國盡忠,也會贊同的。奴婢又說,既然想做忠臣,為什么要和陛下對著來,辱罵君父。他又說,奏疏所言,全都是事實,沒有一字虛假,沒有半字捏造,說實話如何是辱罵君父?致君堯舜,解民倒懸,直言進諫,乃是臣子的本分,也是太祖爺的圣訓,他不能違背,更不知道錯在哪里……” “不要說了!” 嘉靖氣得掀起桌案上的奏折,統統扔到了地上。 “畜生之心,固不可徹!” 好嗎,海瑞成了固執的愚公了。 吳太監眼睛一兩,“皇爺,奴婢以為和亂臣賊子,沒有什么好講的,奴婢這就去動用大刑,憑著東廠的十八般手段,保證能讓他低頭認錯?!?/br> “呸!” 嘉靖狠狠啐了他一口,“沒腦子的蠢材,你忘了幾年前的俞大猷嗎?還敢吹噓東廠的本事,朕都替你們丟人?” 吳太監被罵得一縮脖子,“皇爺,那也不能放過,要不干脆殺了算了!” 這回連話都懶得回了,等著他的只有吃人的目光,吳太監也趕快把腦袋埋在了胸膛里,不敢多說一句話。向他這種讀書不多,又只學過的宦官,除了以猛服人,爭強好勝,好勇斗狠之外,實在是沒有太多別的招數。 關鍵時刻,還要靠著嘉靖自己想主意——嘉靖仔細研究過海瑞的檔案,這家伙以舉人身份入仕,十年之間,做到了五品京官,不得不說,道行不淺。 只是這位一路做官,卻一路得罪上司,當教諭的時候,就因為立而不拜,得到了“海筆架”的綽號。 后來唐毅南下開海,挑中了海瑞,充任晉江知縣,坦白講,為了開海,籌建市舶司,海瑞做了不少的事情,是有功勞的,可是令人驚訝的是管著天下最肥的差事,海瑞竟然連rou都吃不起,簡直匪夷所思。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個和官場格格不入的家伙,沒有被同僚干掉,反而繼續在官場晃蕩,做淮安知府,得罪了當時的欽差大臣鄢懋卿。 跑到了南京做官,因為徐家兼并土地,又和徐階沖突,還沒調到京城,就先跑到小站,和唐毅干了一架…… 這么個混不吝的東西,走到哪里,上官都別想舒服。吏部的那幫人怎么瞎了狗眼,把災星弄到了京城? 嘉靖越想越氣,他也算是看透了,海瑞這個人不貪財,不怕死,蒸不熟,煮不爛,威逼利誘全都不管事。 那他就沒有在乎的嗎? 嘉靖認為一定有,那就是名聲! 沒錯,就像那些討厭的言官一般,他們故意找皇帝的麻煩,以直言勸諫的名義,上書痛罵皇帝,最好惹得皇帝打他們一頓廷杖。 打得越慘,他們就越高興。 很快天下間都會傳揚他們為民請命,無辜被害的名聲,走到了哪里,都會得到英雄一般的待遇,有人送金子,有人送美女,只要忍幾年,風平浪靜,他們又能搖身一變,東山再起,成為一代名臣。 這種靠著拿皇帝刷名聲的沽名釣譽之徒,最是丑陋不過,訕君賣直,成全的是他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