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98
廷未來的棟梁,就讓你們思索一番,該怎么分配,明天我要檢查功課!” 第745章 唐學 徐渭背著手,在唐毅的家中轉了三圈,一邊看著,一邊大搖其頭。 “不敢置信,真是不敢置信!”徐渭用夸張語氣說道:“行之,咱們倆認識也有十年了吧?你可從來都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別看你成天穿著布衣,那可都是上等的松江棉布,而且還要反復揉洗晾曬,弄得一點生性都沒有了,穿身上比女人的手都舒服,嘖嘖,一個挺講究的人,突然變了?!毙煳紲惖搅颂埔愕亩?,低聲說道:“我敢說,你所謀者大,對不對?” “慎言?!碧埔愫薏坏冒研煳嫉淖旖o撕碎了,警惕道:“我說文長兄,村子外面還住著二十個東廠的高手,人家天天盯著我,你是恨我不死??!” 徐渭連忙捂住了嘴,不敢說話,遲疑了一會兒,才猛然反應過來,又上當了! 區區幾個東廠番子,能看得住你? 別人不知道,徐渭還不清楚,唐毅這家伙手眼通天,無論是錦衣衛,還是東廠,都被他喂得飽飽的。不說別人,就說麥福吧,他被嘉靖趕回了安陸守靈,在當地還有他的幾個侄子,麥福就想著親戚總比外人好,把幾個侄子叫到了家中,讓他們伺候自己。 哪知道這幾個侄子都不是好東西,以為老太監失勢了,就大肆偷竊麥福的金銀財寶,揮霍無度,老太監氣病了,他們幾個還不給請大夫,巴望著麥福死了,財產都是他們的。 說起來可憐,麥福在嘉靖身邊,那可是幾十年的內相,能和當朝首輔比肩的大人物,回到了家中,竟然落了這么個下場,老太監死的心都有了。 其實很多太監都免不了晚景凄涼,離開了皇宮,沒了權勢,跟一條癩皮狗差不多。 不過突然有一天,來了一個姓邵的,說是要拜見麥老公公,幾個侄子害怕走露風聲,就攔著不讓見。結果姓邵的一怒之下,把他們都給打得鼻青臉腫,沖到了麥福的病房,見過了之后,立刻請來大夫,算是把老太監的命給救了過來。 麥福千恩萬謝,危難關頭見真心,一個江湖的俠士竟然比親侄子還要貼心,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麥??偹闶强赐噶?。 老太監就對著邵大俠提起,要把家產都給他,作為報答,姓邵的連忙拒絕,還和老太監說他的侄子雖然不怎么樣,可是有一個侄孫才十歲出頭,很喜歡讀書,是個老實的孩子,把他過繼到麥福的名下,作為親孫子,繼承香火,替他養老送終。 麥福讓人把孩子叫來,見過之后,果然喜歡,可是他又擔心,自己活不了幾年,孩子還沒長大成人,以后能扛起家業嗎? 邵大俠大包大攬,笑著告訴老太監,只管放心,他姓邵的會照看著小公子,直到頂門立戶,他以后要是敢不認老太監,姓邵的就和他拼命! 在邵大俠的主持之下,把一切都辦妥了,臨走的時候,老太監感動的熱淚盈眶,非要請教,到底是誰幫的忙,畢竟他和邵大俠以往都不認識,怎么會突然從天而降,幫了他的大忙。 邵大俠借著酒勁兒,才向老太監透露,他是長江航運公司下屬的船戶,家里頭還經營者兩座絲綢作坊。 麥福人老成精,一點就透。 他眼淚朦朧,唐大人,果然夠朋友,咱家總算沒看錯人! 此事在有心人的宣傳之下,在太監堆里人人皆知,提到唐大人,誰都豎起大拇指。 別看那個韓太監陰險毒辣,跟一條狗似的盯著唐毅,可是他手下那二十個人,未必都和他一條心,而且又過了好幾個月,唐毅手下的勢力早把這些人的底兒弄得一清二楚,其中至少有七個人已經背著韓太監倒戈了。 所以唐毅的處境遠沒有看起來那么險惡,不過有些事情,還是需要裝一裝的。 “身處逆境,自強不息,筆耕不輟,著書立說?!碧埔阈Φ溃骸叭绾?,夠傳奇了吧?比之龍場悟道,又如何?” 徐渭翻了翻白眼,“陽明公可沒有你這么陰險,也沒有你這么會算計?!?/br> “我怎么感覺不像是夸人的話???” “對于你來說,這就是最大的夸獎!”徐渭沒好氣道:“我可是讀了不下十遍,我有個感覺,總覺得意猶未盡?!?/br> 唐毅呵呵一笑,沒有吝嗇,一低頭,從抽屜里面找出了兩份書稿,塞給了徐渭。 “拿去看吧!” 徐渭慌忙接住,揉揉眼睛看去,只見一本上面寫著,另一本寫著。 作為立地成圣的頭一炮,選擇什么內容,唐毅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把突破口放在了理財上面。 首先自從主張開海以來,唐毅就成為天下公認的理財干吏,從自己最熟悉的東西下手,順理成章。 其次在儒家思想的約束之下,理財被長期污名化,變成了斂財,甚至是盤剝百姓,與民爭利,歷代不乏理財能臣,名氣和下場都不太好。長久以來的忽視,使得兩千年來,竟然沒有一套系統實用的經濟理論。歷代的經濟政策也缺少整理和闡釋,唐毅覺得未來大明改革的核心還要落在財政上面,把經濟學的空白補起來,非常有必要。 再有東南商業繁榮,海量的金銀貨幣涌入,整個經濟局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卻沒有什么人能說得清楚,到底這些變化的根源在哪里。弄不清楚情況,征收商稅也就無從談起。 唐毅比誰都清楚,征稅就是從別人身上割rou,不是誰下一道命令,就能解決的。種田交租,天經地義,可是經商要交稅,很多人都不認同,沒有一套完整的理論,去說服所有人,即便是今天收上來稅,明天也可能沒了。 這樣的教訓不是沒有,比如市舶司的關稅,比如兩淮的鹽稅,唐毅親自參與制定規矩,結果沒幾年的時間,被弄得千瘡百孔,稅收流失慘重。 沒有理論支撐,沒有頂層設計,沒有社會支持,單純依靠著政治人物的意志,注定要失敗的。 唐毅這三本書,十分講究,第一本主要講財富創造,第二本則是著重財富的分配,至于第三本則是闡述商品交換的工具。 三本加在一起,相輔相成,正好成為唐氏理財的三大支柱,構成了“唐學”的基石。 眼下就要讓大家接受唐學! …… 王錫爵還有隨行而來的五十名翰林和國子監生,大家伙再度聚集在打谷場,依舊像昨天一樣,只是沒有了篝火,也沒有了羊rou串。 第一個站出來名叫余有丁,他是王錫爵的同科,也入選翰林,由于唐毅做過翰林學士,他同樣尊奉唐毅為師。 “弟子以為既然是全村所有人一同勞作所得,理當平均分配,計算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