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97
“好??!”王錫爵帶著頭鼓掌,其他人也一起仰望著唐毅,火光照應著他的臉龐,熠熠生輝,恍惚間他們甚至覺得唐毅有了一絲神圣的味道。 王陽明被貶官龍場,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的道理,從此心學門人多數高談闊論,盼著能夠頓悟,立地成圣,只是幾十年過去,再也沒有第二個王陽明。 今天在場的五十多人,幾乎都是心學門下,他們憧憬著,想要知道五十年來,最接近陽明公的人,到底悟出了什么道理,每個人豎著耳朵聆聽,見證傳奇的一幕。 “初到此地,修房舍,砍柴,挑水,煮飯,凡事親力親為,無非為了溫飽二字,后來便不愿坐吃山空,開始給村民寫信,辦學堂,掙一些花銷,當得知村民在歲末年關的時候,都會編織葦席,換一些銀錢,我就建議他們分工協作,織出更多的葦席,賺更多的銀子。到了過年的時候,總算是安靜下來,回頭想了想,卻發現幾個月的經歷,和千百年來的歷史演進何其相似?!?/br> 唐毅微微仰起頭,感嘆念道:“古之時,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養之道。為之君,為之師。驅其蟲蛇禽獸,而處之中土。寒然后為之衣,饑然后為之食。木處而顛,土處而病也,然后為之宮室。為之工以贍其器用,為之賈以通其有無,為之醫藥以濟其夭死,為之葬埋祭祀以長其恩愛,為之禮以次其先后,為之樂以宣其湮郁,為之政以率其怠倦,為之刑以鋤其強梗。相欺也,為之符、璽、斗斛、權衡以信之。相奪也,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為之備,患生而為之防……” “韓愈的這篇你們多半耳熟能詳,人們從蒙昧走向文明,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衣食住行,吃飽穿暖,制作出各種實用的工具,生產出更多的糧食布匹,商品多了,自然就出現了交換,出現了商人,社會越發富庶,醫者、樂師出現,治療疾病,愉悅心靈。制定禮法規范,建立王朝,訂立規矩,制定度量衡,組建軍隊,一步步走來,才有當今之天下?!?/br> 用韓愈的觀點,把的社會分工說法重新闡釋一番,大家耳目一新,仔細一琢磨,可不是嗎,原來古圣先賢早就發現了,只不過他們說的沒有這般清楚,當然,后世讀書人也沒有唐毅的聰明智慧,洞察燭照。 原本對還存有懷疑的人,也不得不認同唐毅的說法。 “韓昌黎所言可謂至理,可是他卻忘了,數千年下來,不是每一個百姓都能吃飽穿暖,生病了能看醫生,想要求學,就有書讀。實際上如何呢,大多數連最基本的溫飽都沒有實現,這就是最基本的現實。就在這座村子里,就在三個月之前,有個孩子為了能來讀書,不惜把自己的手燙傷,因為手傷了,父母就不會逼著他編葦席,他就能讀書了?!?/br> 在場的眾人都驚呆了,他們多數家境優渥,實在是想象不了,為了讀書,竟然不惜自殘,當即就有幾個人激動地站了起來。 “大人,想不到世上有如此好學之人,我們愿意出錢?!?/br> “沒錯,此子日后一定是國家棟梁,應當大力栽培?!?/br> 大家情緒激動,七嘴八舌頭,徐渭一邊啃著剛烤熟的羊rou串,一邊叫道:“瞎嚷嚷什么,你們就不能多用點心啊,行之剛剛不是說了,大多數百姓都吃不飽,穿不暖,更讀不起書。什么是大多數?你們能幫一個,幫兩個,能幫得了千百萬的孩童嗎?” 徐渭的一頓搶白,讓大家都沒了話說,垂頭喪氣。 唐毅微微一笑,“大家心存善念,是值得鼓勵的,只是文長兄所言也不是沒有道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也曾想過,拿出一些銀子,幫一幫百姓,可是銀子花光了怎么辦?總不能年年掏銀子吧?” “師父說的有理,所以您就教給村民編織葦席賺錢?”王錫爵驚喜問道。 唐毅贊許地點頭,“有人喜歡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墒撬麄兺?,這只是在說君子和小人的差別,可不論君子還是小人,都要吃喝拉撒,生病要吃藥,上學要花錢,天經地義的東西,不會因為你是君子,他是小人,就發生絲毫改變。曲解圣人意思,或者說牽強附會,故意遮蔽雙眼,蒙住良心,除了能自欺欺人之外,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所謂知行合一,精髓就在于求真務實!”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核心在于富民二字,民富易治,民窮難治,小富小治,大富大治。老百姓窮得一無所有,就是揭竿起義之時!” …… 唐毅說得很多,每一個人都仔細聆聽著,努力思索著唐毅的話語。 唯有徐渭、李贄、王世貞三個聽出了唐毅的真正意思,至于王錫爵也只聽明白了一半而已。 王陽明提出了“知行合一”之后,到了晚年,卻越發夸大心的作用,尤其是“天泉證道”,王陽明在生命最后關頭,和錢德洪與王畿論道,留下了四句宗旨,即: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從中看得出來,王陽明越發在善惡,心性上打轉轉,至于“行”之一道,則被拋到了一邊,至少放在次要的地位,自祖師爺以下,心學門人越發流于清談,竟有幾分佛門“萬物由心造”的味道。 唐毅的談話,他拋開了四句教,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而且又往前邁了一大步,也就是加上了求真務實四個字! 這一加可了不得,等于是整個把心學從唯心硬生生拉到了唯物的軌道,求知要做到求真,做事要務實。 如何判斷什么是真,是對,訣竅就在于實踐,就像唐毅這般做事,實踐對了,就是對的,實踐錯了,就是妄想,就是空談,就應該摒棄…… 好大的魄力,好大的膽氣。 幾十年來,總算有人在陽明公的肩膀上,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可以說唐毅已經站在了另一個全新的境界,推陳出新,繼往開來。 徐渭三個自然是滿心歡喜,甚至歡呼雀躍,他們本以為唐毅至少要過不惑之年,才能超越陽明公,成就一家之言,只是沒有想到,來的竟然這么快,真是讓人興奮??! 說到了酒酣耳熱,唐毅情緒高漲,他站起身,朗聲說道:“余著,只是講到了財富的創造,可是財富不是創造出來就可以了,還要分配好。讓每一個人,拿到應得的那一份,這就是我下一本書,要探討的內容?!?/br> 唐毅舉著酒碗,一口喝干,笑道:“今天我就給你們留一道題目,去歲編織葦席,村子七十余戶百姓,一共凈賺白銀三千兩,這是他們第一次賺到這么多錢,如何分配這筆錢,他們都犯了難,你們不乏飽讀詩書之人,更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