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02
叫來了馬車,立刻起身,直奔大鹽商王履太的家。 鄢懋卿不知道,他剛剛離開府邸,就被人盯上了,一個悄悄跟著,另一個急忙前去報信兒…… “師父,您可真神了,鄢懋卿動作了!”吳天成跟在唐毅的身邊,看著老師如何舉重若輕,從容布局,吳天成只有一個字:服! 和他那種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四處挑唆的風格完全不同。唐毅介入不深,只是在關鍵的地方,輕輕用一點力,就把對手推上了作死之路。 把陰謀愣是玩出了陽謀的味道,駕輕就熟,一點煙火氣都沒有。傳說中飛花摘葉,即可傷人,說的就是老師一般的絕頂高手。 吳天成壓著激動的心小聲道:“鄢懋卿去了王履太的家?!?/br> “王履太?”唐毅思索一下,笑道:“就是王崇古的那個本家?” “沒錯!”吳天成說道:“王履太可是兩淮首屈一指的大鹽商,他本是山西人,在四十年前到了淮安,落地扎根,手上的生意越來越大,以弟子估算,光是王家的家產,光是流動資金,就有一千萬兩以上?!?/br> 唐毅點點頭,這個數字至少不多,眼下晉商之中,最有錢的就是王家,張家,當然還有楊家。 作為晉商在兩淮的代表,王履太的勢力不容置疑。 “師父,鄢懋卿去王家,他們會不會有什么陰謀?”吳天成好奇道。 “陰謀是一定的,只是陰謀能不能管用,就兩說了?!碧埔銖淖簧掀饋?,用力一拍桌子! “傳令下去,立刻在兩淮之地,傾銷食鹽,越多越好,價錢越低越好!” 吳天成猶豫了一下:“師父,是不是急了一點,要不要等著鄢懋卿出招……” “不!”唐毅果斷說道:“先發制人,后發制于人!鄢懋卿能有什么手段,我已經猜到了七七八八,你只管去做就是了!” “遵命!” 吳天成不敢有任何的懷疑,急急忙忙,離開了書房,下去傳令去了。 唐毅獨自坐著,緩緩斟了一杯茶,慢慢品著,外人要是看到,只會覺得大人舉重若輕,真是大將之風。 可實際上,唐毅的手心都是冷汗,茶水喝到嘴里,也一點味道沒有。 哪怕他準備再充分,直接和鹽商較量,也要打起十二分的小心,絲毫不能出現差錯。 唐毅對鄢懋卿,是欲擒故縱,唐毅深知,鄢懋卿一般的人物,都非常自負,當權力失去的時候,他們會不顧一切的反撲,就像是賭徒,越是輸了,越要瘋狂下本。 吳天成弄出來的亂子,到了最后,只會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如果唐毅實力雄厚,足夠以力服人的時候,也算是不錯??裳巯滤荒芤郧扇?。 鄢懋卿想要保住地位,必須挽回圣眷,挽回圣眷的辦法就是弄到更多的銀子。來錢最容易的辦法就是在鹽務上面動腦筋。 唐毅仔細研究過鄢懋卿的履歷,他聰明狡詐不假,可是此人一直在京城混,染上了京官的習氣。 什么是京官的習氣,就是高高在上,羚羊掛角,他們喜歡從頂層下手,以為抓住了幾個關鍵人物,一切都迎刃而解。 他去找王履太,不斷談多少,談什么,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就是讓利大鹽商,擠壓中小鹽商。 唐毅用腳趾頭都能想到,他正好對癥下藥,團結大多數的力量,去孤立少數頂尖兒鹽商,扶持諸如王文顯一般的人物,去打破既有的格局,實現鹽業的大洗牌。 可以說,唐毅當得起所謀者大,這四個字,可越是如此,就越要謹慎小心,不能介入太深,留人把柄。 仰望著窗外的星空,一張巨大的棋盤,每一個星辰都是燦爛的棋子,唐毅突然有一種神游物外的舒爽,整個人都升華了…… “駕,駕,駕!” 長長的馬車隊,足有二百多架馬車,上面裝得滿滿的食鹽,迅速進入了揚州城。 守城士兵急忙攔了過來,詢問道:“車上都是什么?” “鹽?!?/br> “噢?”守門的士兵聲音提了起來,“這么多鹽,可有鹽引???” “沒有!” “那就是私鹽了,來人,把他們都抓起來!”士兵得意叫囂。 “慢著!”管事的掏出了一封公文,高高舉起,沖著看門的士兵晃了晃。 “看到沒有,欽差大人的命令,為了平抑鹽價,特準我們運輸食鹽,誰敢攔著,就是違抗欽差大人的命令!” 嚯!好大的罪名。 看門的把總跑了過來,把公文接過來一看,真有欽差的大印,他也傻了眼,只能惺惺說道:“弟兄們,還愣著干什么,放行吧!” 守門的衛兵閃開,車隊進城,領頭的管事微微一笑,從袖子里掏出了一大錠細絲官銀,送到了把總的手里。 “軍爺,您和弟兄們買包茶葉喝,回頭小的賺了錢,還有一份心意!” 剛剛還橫眉立目的士兵見到了銀子,頓時眉開眼笑,拍著胸膛保證,以后大家就是好朋友,一定大開方便之門。 類似的情景不斷在兩淮大地上演,無數的食鹽被運到了州城府縣,轉過天,早起的婦人正往菜市場買菜,卻發現不少油鹽店早早開張。 門口掛出來醒目的木牌,明晃晃寫著:鹽,一分銀! 她們揉了揉眼睛,前些日子鹽價還到了五分呢,怎么轉眼就一分銀了,全都傻眼了。 第529章 價格戰 百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鹽排在了第四位,而實際上,很多百姓只能吃得起水煮菜,油是用不起的,鹽卻少不得,不吃鹽就沒有力氣,就沒法干活,就不能養家糊口。 當看到鹽價下降的時候,不少百姓都動心了,也不買菜了,趕快買點鹽。 前些日子被鹽價弄怕的百姓掀起了搶購食鹽的風潮,大家伙爭先恐后,買的人越來越多,隊伍排出去老長。 看到來了如此多的百姓,官吏都嚇了一跳,心說別是鹽又漲價了吧! 趕快湊到了店面一看,可把他們都嚇壞了,白花花的食鹽,到處都是,一分銀子一斤,不但沒有因為搶購而漲價,反而掛出了牌子,買十斤送一斤。 嚯! 真是好大的便宜啊,就連這些官差都掏銀子,加入了搶購的行列。 整個兩淮的鹽價就像是做過山車,從原本的高點一路狂瀉,普遍降到了一二分銀子,離著海比較近的城市,甚至出現二分銀子三斤鹽的超低價格。 百姓們都樂開了花,以往一半的錢,就能買夠一年的食鹽,剩下的錢還能給孩子扯一塊花布,做一件衣裳,或是給家里添一把鋤頭…… 鹽商豪門,他們從來不會因為食鹽的問題擔心,可是生意變化他們十分清楚啊。 王履太的面前就擺著這個月的收入賬目,前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