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88
書迷正在閱讀:宅男穿越手冊、魂圖.勝利與誓約、聽弦宮、甜在我心、貓生贏家、鬼攻、有限沉溺、八拜之交(H)、桃花禍 妖孽成災(NP)、嫁入豪門的Omega
又不能不幫。 常想一二,常想一二吧。 下午,熊平到了李銳的房間,敲響了他的門。 李銳開了門,迎了熊平進來,進了屋的熊平從懷里掏出一封信,遞給了李銳。 “信?給我的?”李銳一臉困惑的拿過信。 “不是給你的。是我表妹萬寧縣主給你堂弟李釗的?!毙芷揭埠芎闷鎯蓚€孩子為什么能有共同語言,還交好到寫信的地步,“我昨日回家休息的時候,我表妹給我的?!?/br> “我知道了?!崩钿J點了點頭,把信收好?!拔液筇旎丶揖蛶Ыo我堂弟?!?/br> 李銳回家那天,把萬寧縣主的信給了李釗,好奇地問道: “你怎么和萬寧縣主有了交情?” 李釗歡天喜地的接過信,一臉得意。 “我帶她去菜地里看了一會兒,她說我們府里的花她都沒見過,要回家種種看,要走了不少種子呢!”李釗嘿嘿地笑著,把信揣到胸口?!疤眯?,我先回去看信,回頭您給我帶回信??!” 李銳看李釗歡喜成這個樣子,猜測這孩子在信國公府里大概是孤單了。 家里,他常住宮里,李銘功課很多,早上還要學武強身,自然是沒有時間一天到晚和李釗泡在一起。李銘性格有些被動,不是自來熟,李釗又沒有李鈞那般溫和,隨便李銘怎么擺弄,兩個孩子似乎也玩不到一塊兒去。 他祖母要忙家中的事務,嬸母也快臨盆了,每日里只能早上抽出時間來陪他種種菜。 所以這李釗在這異地他鄉認識了一個同齡的姑娘,顯然是十分重視的。 李銳想到此關節,溫聲和李釗說道:“德陽郡主府不是那么難進,你若想過去拜訪,回頭我帶你去他家府上走走。只是我的好友熊平和我并不是同一天休假,你得等放大假的時候才能和我去德陽郡主的府上?!?/br> 李釗沒想到堂叔家竟然連皇帝親戚家也能隨便走動的,那可是皇帝老爺的親戚家??! 當下喜出望外的狂點頭,抱著萬寧的信就跑回了屋子。 來堂叔家實在是太對了! 李釗回了房,喜滋滋的打開了信,看著萬寧娟秀的字跡忍不住羨慕。 她的字寫的好漂亮??!她會好多字! 看完抬頭,李釗驀地一愣。 “箱子?箱子是什么?我叫李釗啊?!崩钺撟ザ鷵先?,“難道是寫給別人的信,弄混了弄到我這里了?” 李釗對那“箱子”吃味了半天,猛然間靈光一閃! 鄉子!箱子! 箱子?。?! 哈?他以為鄉子已經很難聽了,這萬寧居然給他起了個更難聽的! 京城流行用起外號表示友好嗎? 那我也要給她起個外號! ‘雖然萬寧給我起了個這么難聽的名字,但她是女孩子,我不能和她一般見識,我若學了她,豈不是表明我是個小肚雞腸的男孩子?’ 李釗托著下巴想了半天,不知道該起什么名字好。 對了,她長得跟仙女似的,不如就叫“仙主”! 唔,等他寫信,就這么抬頭! 李釗搞定了萬寧的“外號”,繼續往下看。 這字讀什么來著?好像是“見”?還是“真”?還是“覺”? 李釗摸著那個一語成讖的“讖”字,琢磨了半天。 這字好復雜,要怎么寫??? 他拿起筆,把這個讖字照葫蘆畫瓢寫了下來,但筆畫太多,讖字直接糊成了一個大團,什么字都看不出來了。 他那日說萬寧回家說不定種不出菜來,今日就收到信,萬寧說他“一語成讖”,果真那么多種子只有一半發了芽。 他雖然不知道這“一語成讖”是什么意思,但聯系上下文也看得出大概是“烏鴉嘴”的感覺。 看著萬寧姑娘這么有見識有學問的成語,李釗森森的表示自慚形穢。 他還沒學會四個字四個字的蹦話。 李釗看完了萬寧的信,準備給萬寧回信,他從房間里摸出堂祖母送他的文房四寶,叫桑梓給他在一旁磨墨,醞釀了半天,開始落筆。 “呃……桑梓,給人寫信,抬頭寫什么?” 仙主你好?仙主吉祥? “奴婢不識字,哪里知道寫信該怎么抬頭喲!”桑梓擺著手說道,“這個您應該問銳少爺或者銘少爺,或者問府里的先生??!” “那還是算了吧?!崩钺撚X得連信的抬頭都不會寫實在太丟人,他情愿自己琢磨。 李釗拿著萬寧的信看了半天,終于抬筆寫下: “仙主:行走如意?!?/br> 他真是天資過人!起居安吉對行走如意! 多么工整! 李釗接著把想要說的話都寫了下來,并對萬寧府上的鮮花餡餅表現出了十分的垂涎。 他也寫了昨日廚房做的點心“韭菜盒子”十分美味,只是吃完要喝茶漱口等瑣事。 兩孩子在吃喝上表現出了驚人的一致以及執著的追求,探討出各種蔬菜和花草結合的辦法,并表示下次有機會一定要在一起試驗一下。 他洋洋灑灑寫了四五張紙,倒不是內容多,而是因為他的字寫的大,還有錯字糊成團的時候,所以不多的內容倒成了五張紙來。 李釗看看萬寧的信,再看看自己的信…… 看看萬寧的字,再看看自己“粗壯”的字跡…… 他默默地又拿出幾張信紙,展了開來。 他的字還是母親手把手教的呢,他還以為寫的極好,結果不但不如銘弟,甚至連萬寧一個小姑娘都不如。 他認真的一筆一劃謄好新的信,左右檢查一遍沒有任何錯漏,這才塞進信封里,準備去拿給堂兄。 若沒有意外,堂兄放假的時候都是在北園里過的?,F在銘弟弟也搬去了北園,他要送信,肯定要去持云院一趟的。 正好,他也做了個決定,想要和堂祖母說一說。 顧卿此刻卻不在北園,而是在外廳接待外客。 行知書院的陳軼帶著幾位書坊的主人和刻書鋪的負責人來拜訪邱老太君,想要獲得刊刻發行的權利。 此事本來應該是李茂過問的,但李茂部里事忙,聽了他們的請求以后,直接讓陳軼去府里找老太太。他家的是老太太背誦出來的,又是他父親的著作,老太太說能印就印,說不能印就不印。 所以陳軼的拜帖就發到了邱老太君的手上。 這本書在京城里獲得了極大的轟動,但由于都是手抄,流傳不廣,只有一些學子和信國公府交好的人家有上幾卷。但隨著今科進士還鄉或去外地任職,這終于在各地開始有了蹤跡。 大楚之前,所有書籍都由官方刊刻修撰,自尹朝出現雕版以來,國子監開始出現集賢院,專門負責印發書籍。 胡人肆掠中原以后,國子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