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49
,笑看了薛清云一眼,“劉太后兩眼一閉,什么事都不管了,只是苦了麗妃娘娘,大嫂有空不如去過告訴太子妃娘娘,我有辦法為麗妃娘娘洗冤,問她愿不愿意?!?/br> 都到了這個時候,小姑還在想著別人家的事,小薛氏真不知道該說她大膽還是心寬。 可若真能讓麗妃從冷宮里出來,太子那邊臉上也好看一些。 其實王琳芝完全可以使人自己去找太子,卻要通過她傳話,明顯是在給太子妃作臉面了,想到太子和太子妃那相敬如“冰”的關系,小薛氏豈有不愿意之理? 況且這個小姑,無論做什么事都有極深的用意,既然需要她去搭這個橋,她自是甘之如飴。 這種信任,是經過好幾年的相處得出的結論。 薛家是武將之家,長興侯的內宅雖有兩個姨娘,但都非常的老實本份,管家之權也全在薛夫人手里,不存在什么妻妾相爭的情況。相反他們更深諳一個道理,那便是一家人要牢牢抱團,服從家主的命令,一致對外。 王琳芝雖然不是公主府的家主,但卻是讓她最信服的人。 “我這就讓人遞牌子進宮?!?/br> 王琳芝笑著點頭,“這一封信,讓太子妃親自交給太子?!?/br> 正文 237 冤血 王琳芝送走王慎遠一家三口,正準備吩咐瓔珞擺午膳,清陽公主進來了。 她面沉如水,目光銳利,只消往屋里看一眼,侍侯的人全噤若寒蟬地退了下去。 清陽公主拉著女兒的手坐了下來,很沉痛地說了李嬤嬤之事。 “是阿娘對不起你,沒早些發現,你若想處罰她,阿娘也不會攔著?!?/br> 王琳芝搖頭,“只有千日做賊,哪能千日防賊。不用處罰,留著她還有處用?!?/br> 女兒這是顧忌她的感受吧?李嬤嬤跟了她一輩子,名份上是主仆,但自己早已經將她當成了家人,做夢也沒想到她會背主。 清陽公主忍不住又要流淚。 “女兒雖然不知道她是皇上的人,可您覺得若是沒有這件事,皇上就不會讓我去和親了嗎?皇后娘娘的死,早在他心里埋下了刺,早晚要發作出來。有了我去和親的圣旨,最起碼一兩年之內,他不能再次對我們家出手?!?/br> 將救命恩人送去和親,還要對付她的家人,難道不怕寒了一干老臣的心嗎? 可清陽公主怎么能忍心讓女兒去和親? 仿佛知道母親在想什么一般,王琳芝抱住了她的手臂,“我昨晚做了一個夢,回紇可汗伏地匍今年年底會死于內亂。 聽她這般一說清陽公主更擔心了,“那阿娘就更不能放心了?!?/br> “阿娘不用擔心,我派去蜀地的人已經回來了。蜀亂一時半會兒肯定平不了的,皇上cao心那些事還來不及,怎么有心思嫁公主?” 人活一張臉,樹靠一張皮,越是上層的人越要如此,更不說用說皇上。 昌盛帝雖然有往昏君的路上走的苗頭,但那也畢竟是需要時間的。 那晚做過夢之后,余下之事也被她全部回憶了起來。 當時顧鉞告訴她程靜姝做了貴妃,她怎么也不相信,顧鉞便將她放在馬車里,帶到了外面。 她找許多人打聽了此事,才發現居然是真的。 “程靜姝不是嫁給了七皇子,怎么又成了貴妃?” “她確實嫁給了七皇子,做了皇子妃,但是后來七皇子去給寧王守孝去了,再后來程氏出家做了道士,然后入了宮……” 昌盛帝居然荒唐到搶兒子的媳婦! 她怎么也接受不了這個事實。 那她的滅門之仇,豈不是一輩子也報不了? “多行不義必自斃,你好好活著,看著大周是如何由繁盛轉為滅亡,然后去慰告你家人的靈魂,讓他們安息?!?/br> 也是,不親眼看著程氏死,她如何有顏面到九泉下見自己的親人? 沒過幾年,叛軍攻到京城,昌盛帝倉皇出逃,半路上逼死了程氏。 她悄悄地用打碎瓷盞劃破了手腕。 沒想到還能重活一世,如今程氏已經染上了臟病,不僅昌盛帝看不上她,就是七皇子也另娶了他人,程氏這一輩子只能在莊子上終老。 * 東宮內,太子妃正將王琳芝托小薛氏帶來的書信交給了太子,“瑯琊郡主問咱們想不想給麗妃娘娘正名?!?/br> 太子皺眉,麗妃早已經將當日的事情和盤托出,告訴了自己。依著王琳芝那錙銖必較的性子,不親手弄死他的生母,他就該慶幸了,還想借王琳芝的手洗涮冤屈? 太子根本不相信這件事,可還是有些好奇王琳芝到底給他的是一封什么樣的信,所以他很快地將那封信當著太子妃打開了。 可里面什么都沒有,唯一白紙而己。 王琳芝現在還有心思來捉弄他? 太子妃只覺得很尷尬,也沒管太子有沒有聽,先提醒太子王琳芝可以夢到以后的事,然后又將小薛氏見到王琳芝之后的話全講了出來。 太子一聽到王琳芝問皇陵的事,一下子站了起來。 “不用她幫忙,我們也可以洗涮母妃的冤屈了,而且還可以送給瑯琊郡主一份人情,這樣咱們就不欠她了!” 太子妃一臉茫然,想了三天,也想不通皇陵和麗妃有什么關系。 等到第四天晚上,下雨了。 春雷陣陣驚人心,雷劈塌了劉太后的寢陵,又將吳惠妃的墳劈塌了一角。 滿京城都是吳惠妃用厭勝之術暗害王皇后的流言,劉太后是幫兇,麗妃娘娘是被誣陷。 皇上大怒,覺得必定是王家或太子在背后做了手腳,可卻沒找到證據。 這一場春雨,整整下了近一個月,耽擱了不少春耕。 很快到了初夏,天不僅沒轉晴,而且經常大雨傾盆。 很多搶著種下的春苗因為不能鋤草,所以全荒廢了。 昌盛帝半推半就,借上天示警一說,又下令讓人徹查當年的厭勝事件。 雖然時間久了,不好查,但昌盛帝卻下了決心。 同時開始命人秘密地搜起王庶人來。 可要想在千千萬萬人中,找到一個人,無疑是難于上晴天。 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