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6
一個人得做出適當的妥協和讓步。陳非認真地想了想,下定了決心:“那我也會去LA找你?!?/br>這個答案很好、很明確。顧靖揚總算真正松了一口氣,他抱住陳非,把他壓在沙發上:“Fred,你知道的,無論一年還是兩年還是更久,只要你開口,我都會等你?!?/br>男人眼里的深情令他動容,他的口氣那么鄭重,像在訴說一個承諾。陳非捧著他的臉,半抬起身吻了他一下:“不會的,說好是一年,就是一年?!?/br>陳非鼻梁上的眼鏡被拿開,細碎的親吻跟著落在他臉上,顧靖揚的手伸進他的T恤里撫摸,由溫柔而至激烈,他用腿分開陳非的雙腿,彎起膝蓋在他大腿內側輕輕摩挲,交纏的兩具軀體逐漸升溫。所謂小別勝新婚,更何況他們正是處在精力最好的年紀,想要的人并不止是顧靖揚而已。陳非挺起腰,讓身體更加貼近對方的身體,兩人的手不約而同在彼此腰間摸索,急切地卸下兩人之間所有的阻礙,在顧靖揚進入的時候,陳非的長腿緊緊勾著他的腰,用力迎合,熱情纏綿。遠距離戀愛的問題當然還有很多,他們都知道。一旦分開,除了寂寞和思念,他們還會遇到許多別的狀況,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但是此時此刻他們如此相愛,無論等待他們的是什么,他們都真心地相信,命運最終會給他們一個圓滿的答案。---------------------------注:這里陳非回答的“ofcourse”,針對的是“youknow”這個問題,而不是“you'remybabe”,作者特地提出來解釋一下,因為不想讓有些讀者理解成,陳非是針對后者說的”ofcourse”。不過當然啦,我必須承認,這是作者的惡趣味,因為如果改成“OK”,或者“allright”,就沒有這個歧義了,但是同時也就沒那么甜蜜了……第四十九章前一天晚上兩個人都有點失控,第二天陳非一整個上午都沒能爬起來,睡到日上三竿被餓醒了才起床。顧靖揚早早就去公司繼續加班了,陳非自己做了一個簡單的早午餐,吃完之后又看了會兒對位學的書,把書上附錄的功課拿出來做了幾題,又練了會兒琴。中間顧靖揚打了一個電話回來,晚上要跟Max兩口子還有Simon在三里屯聚餐,六點半在那里花園吃墨西哥菜,陳非下午沒什么事,等外面沒那么熱了,他就搭公車去了三里屯。陳非到“過去”的時候,店里的人不多,店長小川看到他來,熱情地招呼:“陳先生,你好久沒來了!”陳非友好地對他笑笑:“最近工作比較忙?!?/br>“Cafeauit?”“嗯?!?/br>他常坐的那個位子空著,陳非先去書架上看了看有什么更新的雜志,挑了一本BeauxArts六月刊,坐在那邊慢慢翻。小川把咖啡送過來:“老板下午說要過來的,要不要我打個電話問問他幾點來?”“沒事,我就是想喝你們家的咖啡了,晚上還約了人吃飯,喝完咖啡我就走了?!?/br>“??!說到咖啡,我們從Robert那兒進了一個危地馬拉的咖啡豆,上禮拜他弄了三種不同的烘焙送過來,老板到現在還沒決定要哪種,您幫忙試試?”所謂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每個人的口味都不相同,因此陳非并不喜歡幫人家做這種事,正要推辭,咖啡館的木門被推開,卻是Francois來了,后面還跟著AllenParker。“BonjourFred!”Francois看到他,十分驚喜,“?afaitlongtemps!”(日安Fred!這都多長時間了沒看到你了?。。?/br>Allen也向他微笑:“HiFred,youlookgreat.(你氣色看起來真不錯)”Francois毫不掩飾的開心讓陳非覺得很溫暖,他笑了起來,眼睛同時看著兩人:“你們最近好嗎?”“挺好的,你呢?怎么這么久都沒來找我們玩?”“前陣子太忙了,之前跟你提過的,接待客戶什么的?!盕rancois之前給陳非打過兩次電話,Allen也打過一次,一次是JP來的時候,另外兩次都是他在廣西的時候。那正是陳非最混亂也最忙的一段時間,忙著談戀愛,忙著給趙紫靈將功補過,后來陳非又跟顧靖揚去了紐約,算一算,他們的確有兩個多月沒見了。“今天怎么有空來?也不先給我打個電話,要不然我們就早點過來了?!?/br>陳非還是好脾氣地笑著:“我也剛坐下,不信你問小川?!?/br>站在一邊的小川連忙點頭:“我剛還說給陳先生試試我們的新咖啡豆呢?!?/br>Francois一拍腦袋:“對對,Fred你幫我試一試,我感覺我喝太多咖啡了,舌頭都麻木了?!盕rancois苦著臉,“說真的,那三個咖啡我感覺都沒什么差,我都不好意思跟Robert說,會被他嘲笑死?!?/br>“既然都沒差,那隨便選一個唄,Robert是咖啡迷就算了,你做花式咖啡,烘焙重一點沒太大關系吧?”“是這樣的,我打算做一點真正的單品咖啡了,這個豆子是我特地讓Robert幫我進的,Antigua產區的,貴得很哪……”豆子來了,Robert也幫他烘了,結果他的舌頭卻失靈了,跟大姨媽來了似的,嘖!單品咖啡在北京其實沒什么市場,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場被做爛了,90年代末咖啡館剛興起的時候,以臺灣某幾個連鎖品牌為代表,到星級酒店的西餐廳,再到每個大學附近的一些“小資”咖啡店,每家咖啡館的菜單上都是一溜的“藍山”、“哥倫比亞”、“曼特寧”,其實喝起來全是一個味道,連那傳說中產量稀少的“藍山”也跟大路貨似的,一杯30元有找,每間店都賣。消費者也不知道是真不懂還是無所謂,反正哪個聽起來高大上點那個,回家跟別人吹牛說今天喝了藍山,至于那玩意兒跟哥倫比亞究竟有什么差別,根本沒人關心。久而久之,單品咖啡的內在價值就在無形中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