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
Dumb),所以把我的昵稱變成了尼克?!?/br>“那么,尼克,你能再次復述一下兩年前你所經歷的一切嗎?”他輕輕地清了清嗓子,不緊不慢地開口:“兩年前的7月10日,我們在家中為道格慶祝了他的45歲生日。第二天他要去學校拿一些論文材料,在回來的路上失蹤了?!?/br>我快速在筆記本上敲下這些內容,同時繼續聽著他的敘述:“那時候每天都有大量警察和記者圍在家附近,我們每天都要接受十幾次采訪。也是在同一年,我第一次走進了警察局做筆錄?!?/br>“作為一名18歲的男孩,同時作為受害人社會關系中的一員,我也不可避免地被列入了嫌疑人的名單。但警察象征性地詢問了我和惠特妮一些問題以后就放過了我們,相反地,mama受到了不間斷的問話。直到一個多月以后,警察宣布她殺害了道格?!?/br>“有時候我們不得不面對常理之外的不幸,比如你的家人自相殘殺之類,”多米尼克自嘲般地說,“雖然我也不相信mama會干出這種事,但我知道我必須接受這個事實。也許她是一個隱藏的艾琳·沃諾斯(②)?!?/br>在兩個多小時的交談中,令我震驚的不止是他優雅的儀態,更是他對慘劇的麻木,對家人的忽視和對生命的漠然。仿佛這一切只是在陳述一條與他毫不相干的社會新聞。你可以從這個俊美的男孩身上看到一切屬于年輕人的特質,唯獨少了最重要的仁慈。他的表現令我在舊金山炎熱的夏天感到莫名的刺骨的寒冷。這場訪談結束以后,我合上筆記本電腦,像往常一樣感謝受訪人,并且再度與他握手。從他表現出的周密的待客之道看,他是一個接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的男孩。這一定與他的父母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那天晚上,我在臺燈下整理了關于多米尼克·柯利的采訪記錄,把他的人生軌跡大概熟悉了一遍:出生于波士頓,從沒有見過自己的親生父親。十歲時和母親搬到舊金山。十五歲時母親和繼父結婚,從此改姓柯利。至于其他的內容,我在之前的報道里都聽過了。從情理上來說,他的家庭或許比從小就和親生父母及meimei一起長大的我要破碎一些,但他的母親和繼父必定給了他周全的照顧。從這一點上來看,比起那些無人看管,誤入歧途的孩子,他又是幸運的。但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現出來的淡漠的態度卻又把別人擋在千里之外,好像任何他作出的關心都是刻意而虛假的。一切都有一套官方的程序。多米尼克·柯利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作者有話要說::戴維·赫伯特·勞倫斯著,由于其中含有女同性戀情節曾經被禁。②艾琳·沃諾斯:從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艾琳·沃諾斯一共殺死了包括一個警察的六個男人。她被媒體聳人聽聞地稱為“美國第一個連環女殺手”。第3章第三章意外由于我無法確認多米尼克的態度,我決定另辟蹊徑,從柯利教授的親生女兒惠特妮那兒查起。我在臉書上聯系到了惠特妮·柯利,抱著小心翼翼的態度給她打了一個電話,但她的反應卻不盡如人意。“兩年過去了,你們還揪著那件事不放嗎?毫無疑問,事情的真相就是那該死的賤女人伙同她那該死的兒子害死了我的父親?!被萏啬菟坪鹾苌鷼?,“要是媒體真的有用的話,我早就能見到我爸爸了,無論是活人還是尸體?!?/br>“抱歉,我不知道你和繼母的關系不好……”“你們什么都不知道,”惠特妮有些激動,語調也變得高昂起來,“接受了你的采訪以后,爸爸就能回家嗎?別做夢了,你們和沒用的舊金山警察一樣,愚蠢至極?!?/br>“原諒我的打擾,柯利小姐,但我懇請你聽我說一句話,”我試圖安撫她的情緒,“雖然這很魯莽,但我不得不告知你,無論如何柯利教授也不會像拉撒路()那樣復活了,我知道你很傷心,如果你愿意和我談談,或許我能有幸讓你好受一點兒。我在舊金山大學就讀時曾選修過心理學課程?!?/br>似乎因為聽到我畢業于柯利教授工作的地點,她的情緒終于穩定了下來。我聽見她長嘆了一口氣,接著以平靜的語調說道:“你想知道什么?告訴我你的p(②)賬號,我們在那兒談?!?/br>聽完這句話,我長吁了一口氣。無論怎樣,我終于得到了與惠特妮交流的機會。“我討厭那家伙?!被萏啬莸牡谝痪湓捑妥屛依Щ蟛灰?,“世界上沒有比他更讓我厭惡的東西了?!?/br>“那是什么?”“那個女人的兒子?!被萏啬莼卮?,“他虛偽又狡猾,像他的母親一樣?!?/br>“發生了什么?我前幾天采訪過他。在我看來,他是個好小伙?!?/br>“你是不是覺得他看起來友好又和善?去他的吧,一切都是假的?!彼f,“他最擅長騙人,差點兒把我都給騙了。要是你和他生活在同一棟房子里一段時候,你就會發現他比撒旦還邪惡?!?/br>“你能告訴我一些詳細的內容嗎?”我問。“我不想說下去了。我得和安迪出去一趟?;蛟S等我哪天心情好了,我會繼續和你說更多的東西?!被萏啬菡f完這句話以后就再也沒回復??雌饋硭且粋€非常任性的女孩,這一點和多米尼克表現出來的規矩又禮貌的模樣有著天壤之別。這次短短的交流讓我一頭霧水。為什么惠特妮會這么討厭多米尼克?從那張全家福上看來,至少在當時他們的關系和真正的姐弟一樣好。混亂的思緒讓我轉而求一些其他的輕松的內容。我再次打開了REDDIT的主頁,那篇盤點懸案的帖子仍然盤桓在首頁,并且已經成功超過那些沒營養的笑話,牢牢固定在熱門榜的第一名。作者繼續羅列出近一百年來全美各地發生的未破案件,網民們在帖子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在熱門評論中,我看到了這樣一條:“舊金山和芝加哥一樣不安全。去年我的表哥——就讀于舊金山大學生物學系的克里斯蒂安·格蘭德因為用藥過量而死。上帝,世界上誰吸毒我都相信,唯獨他絕對不可能。但舊金山警方卻就此結案,沒有再追查下去!”底下還有其他人的回復:“克里斯?他是我的中學同學。天哪,我簡直不敢相信他遭遇了這樣的慘劇。他看起來完全不像是會嗑藥的人?!?/br>“舊金山大學生物學系看起來很危險。想想可憐的柯利教授。難道兇手是學校的人?”這樁節外生枝的事件立刻激起了我的興趣??磥懋厴I后我對于我的母校關心得太少,以至于完全不知道生物學系接連兩年發生人員意外折耗。不知為什么,潛意識里我總覺得這件事和“螳螂案”脫不了干系。于是我主動聯系了這條回復的作者——舊金山的17歲高中生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