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6
之中。一派公事公辦的態度,基本沒了往日的從容,有的只是嚴謹。老百姓似乎都感受到了徐秀的悲天憫人的有心,甚至有了江寧縣寢食難安,憂心百姓的好評價。全身心投入工作,徐秀的腦子轉的非???,如今農活繼續干下去,也沒了多大意思,勞役,也用不了那么多。放任農村閑散勞動力繼續就這么閑著,是個無法接受的事情。無奈的徐秀只好要求江寧商會的建設增加進度,增加南門建設的速度,多招收人,農村閑散勞力,雖然他很愿意去用善良的心思去看待,但一旦農村里青壯年勞力閑下來,精力充沛的他們肯定閑不住,而他們基本不識字,也不懂什么大道理,治安也就會跟著下降。老秀才很不滿意他的這個論點,徐秀也知道農民最善良,可后世看到的經驗告訴他,農村有大量的閑散文盲勞動力,必然會引起社會治安的下降。如今農村早就是一個情緒敏感的地方,辛苦勞作一年,眼看全部化為泡影,是個人都會心痛,是個人都會情緒不穩,如果在稍有差池,火藥桶瞬間就會爆炸,若是引發嚴重后果,就得不償失。江寧縣也只能不得不以自己的惡心思以己度人了,暗道一聲罪孽。要求江寧商會讓他們上工,要求他們去擴建南門水道,離著城更近一點,反正現在枯水期,容易的多。要求他們去修路,銀子的花費反而是個不怎么嚴重的事情了,江寧商會目前有掌柜十五家,旗下四十多號商鋪,生意好做了不少。當量上去,錢也就到手了。更有江寧雜文各種宣傳,雖然商會的銀根一直很緊,但還是能負擔的起的。如此安排之下,鄉村的火藥桶算是降下了溫度,城中因為有了更多的勞動力,消費水平也就更多,徐秀看的明白,只有消費出去,財富流動起來,這個市場才會繁榮。眼下,老百姓的情緒安撫的很好,社會安定,就是有些小偷小摸,在徐秀的毫不留情之下,強勢彈壓,也恢復了往日的平和。能夠做到這個地步,驚呆了許多人的眼睛。誰都不能不承認,那就是江寧縣的確是個有能力的官員,在其他各縣都為旱災擾亂的焦頭爛額的時候,江寧縣,卻一枝獨秀那樣的平和,不去農田里看,根本就不會認為這是個遭旱災的縣城。張璁佩服道:“東家將來能上地方志的循吏傳?!?/br>循吏者,通俗講就是能干活,不挑事,地方志,那只能是江寧縣一縣的地方歷史。徐秀顯然不這么認為,他有更遠大的目標,道:“能干活的官員其實很多,不挑事的官員也有很多,但為什么顯得不多?那是因為各種掣肘太多,上有長官壓著,底下有油吏地方大戶擠著,理不清這些,又怎么做事?能干活,不挑事,又能搞斗爭,三者合一,才能做事,孤兒循吏才顯得少??墒?,秉用你覺得我會是不挑事的人嗎?”顯而易見,那封早已經攪得朝廷到處在吐口水,對噴,若說不挑事,顯然不是。☆、第92章大旱災珍珠米正德三年八月,東南荒歉,軍用不能足數?!?/br>正德三年十月壬辰,蘇松常、鎮應杭,東南六府地方以旱災甚,巡按御史請奏減免常稅。戶部言:征一分五厘,以備漕運。上從之。…………落在朝廷有心人的眼中,江寧縣徐秀的那封可謂是來的恰到好處。許多原先心中早就有的想法,順勢連貫在了一起,也提醒了他們,這是一個十分自然,卻又合情合理合法的一個好政策,頂多爭吵些日子,可爭吵,又是他們最不會懼怕和嫌麻煩的事情。事實上,本身由一個七品小官提出的說法,實難激起風浪,可當廣東右布政使吳廷舉上本后,一切就都不同了。一名三品高官,封疆大吏上本,誰都不可以無視,就連徐秀那個藏在公文堆里的奏本也被一同起了出來。隨后都御史陳金等人,連本提交了一份詳盡的調查報告,一石激起千層浪。可一項十分重大的國策終歸需要慎之又慎,想要那么快出臺,也并不是個容易的事情。有贊同的,自然也有反對,反對的理由很假大空,天朝上國在乎蠅頭小利,豈不被人笑話。笑話歸笑話,能夠拿到口袋里的銀子最為重要,自然也成了另一派的觀點。國朝官員的脾氣,如果放在整個歷史上,那也可以算是又臭又硬了,兩派對吐口水,打口水仗,一時間弄的內閣也不好輕易表態,只好等事態穩定一些,再從中調和六部。可心中,倒也記住了這個風波的源頭,江寧縣知縣,徐秀字峻嶒。有人謂之不知深淺,有人謂之不識時務,也有人謂之實為良方。對他本人是福是禍,卻也不好多說。姑且不表朝廷對于市舶司收稅的事情紛紛議論。且說東南的旱災已經宣告歉收。待到八月秋收,原本喜氣洋洋的農戶們均是愁云慘霧一片。任誰看著往日里韌性極佳,金色農田的水稻,現在根本不用去用力,稍微碰觸就會化為碎屑,心頭都難以接受。佳木枯萎,農田衰敗。籠罩在江寧縣上空,甚至東南上空,都是一個壓抑的氣壓。“鄉親們?!?/br>徐秀站在一尺見方的土臺上,周圍,都是附近村子里的鄉民。聽到他的呼叫,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看著一張張沮喪的臉,徐秀都有點受到影響,滿面黃土使得他身上也是風塵滿面。可如今不是陪著他們愁眉苦臉的時候,而是動力和希望。氣沉丹田,用氣發聲,才好將聲音打的足夠遠。這是學戲的基本功,早先年戲臺子上可沒有麥克風,但全場都能聽見臺上唱的什么,就是這個道理。“鄉親們。本縣是江寧縣徐秀,特來看望大家。近日里旱情嚴重,許多老百姓都歉了收,佃戶交不出租子,自有的,也沒的著落……在這里,本縣跟大家保證,天災是難免的,只要我們能夠把目光向前看,沒有什么是能阻擋我們的,本縣已經連休數本上表朝廷,必然有說法的,請大家耐心……”一番話又白又俗,可是徐秀只能這么說,這才是農民們最需要的說法,而不是假借慈悲,假大空。可誰也不是白癡,小農經濟的鄉村看重眼前利益比較多,若無有,難以服人。是以徐秀安排人張貼告示,言道目前先不進行田賦收取,一切等朝廷安排,延后處理。至于地主人家,徐秀早已經連哄帶嚇,強硬的要求他們減免一部分。付出的代價注定很大,可沒有比眼下的穩定來的更重要,至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