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5
續。照這個樣子繼續下去,農田里的糧食旱不旱死,誰也不能說出個絕對來,可歉收的可能性,卻絕對會是個事實。旱災果然于徐秀所擔心的那樣席卷而來,從邸報上得來的消息,不光應天府,就連蘇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鎮江府,包括浙江的杭州府,都遭到了規模龐大,持續時間久的大旱災。一場席卷東南的大旱災,已經可以預見。而江寧,連著兩年遭災,先是水災,后有旱災。農民的日子早就難以為繼。雖然在蔣山卿累的人都快瘦了一圈的努力下,極力的擴大水利河渠的建設,卻還是難以挽回所有的損失,此時他與徐秀站在農田旁邊,不發一言。徐秀蹲下身子,看著眼前的場景,很是心疼。莊稼輕輕一撮,就會碎成渣滓。蔣山卿低著頭道:“大人,江寧縣可能最好的結果,就是往年收成的三成?!?/br>“只有三成嗎?”徐秀繼續盯著已經開裂的農田,聽了這話,頭一次有了一種濃重的挫敗感,老天爺的力量,誰能夠對抗的了呢?回頭見蔣山卿一臉糾結,徐秀安慰道:“三成很好了,我還以為要絕收了。這段時間辛苦你了?!?/br>這三成,全部是離水源地更近的地方。雖說江南地區地處長江附近,出現大范圍旱災的可能性很小很小,可還是出現了。既然不可逆,那就只好做好承受可怕后果的準備。徐秀道:“不必自責,子云你做的很好了?!?/br>“謝大人?!?/br>連續兩年的災害,老百姓絕對無法承受,為了不出現逃難的情況,江寧縣便果斷保證,甚至請縣學生帶著江寧雜文下鄉宣傳,如果到時出現絕收的現象,江寧縣絕對不會不管,一定會盡最大努力,保證大家能夠度過難關。可又不敢說的太死,每家糧行收一半的糧食,瞬間就讓常平倉一舉突破百萬石的大關,義倉更是被先前其他不是米面行,但又緊跟著鄒望行動的商賈堆得滿滿的,當時誰都知道江寧縣要糧食,能用糧食換個平安,那就再好不過,徐秀也是刻意這么引導。但當兩者相加,不過百二十萬,這很可能就是堅持到來年的數量了,徐秀心中的底氣,卻又不足了,話到出口,才由不得他不謹慎。每一次送邸報來的時候,徐秀都會第一時間翻看,他需要知道朝廷的安排,因為收稅的日子快到了,如果不能落個減免,最起碼也得給一個延后交稅的說法,不然這日子就更難熬。巡按御史已經將東南的情況上奏了朝廷,可只有上知之三個字,也就是皇帝知道了。徐秀遺憾的道:“看來一切就等著秋收的情況,朝廷才會給說法了?!?/br>轉過頭對老秀才道:“先生,恐怕華亭也難熬啊?!?/br>老秀才點頭道:“來信了?!?/br>雖說父母已經先去,可小貞村還有他諸多的親戚,特別是伯父,雖然不茍言笑,卻十足給了自己足夠的方便。讀書的錢,可都是徐輝父親的支持啊。搖頭,他無法再等待朝廷的消息,現在就算及時下雨,也沒有多大的可能挽回農田的損失。田里一撮就碎的莊稼看的他心疼。古代科技遠遠不如后世,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更是聊甚于無。全靠著平時各村各里的里倉存儲應對,可江寧連續兩年招災,誰都知道,那里空空如也。徐秀寫起了文書,南京城有的是糧食,他需要南京的支援,作為轄縣,他有這個資格去提這個要求。然而懇請南京糧儲支援江寧,目前只能是徒勞,波及東南的大旱,目前沒有看到停止趨勢,任何一個有關負責的長官,都不敢輕易的就打開糧儲的大門。不光徐秀看的明白,任何有點觀察能力的官員也看的明白,甚至各大商賈,各王公貴族,各地主土豪,也都明白,歉收一定,絕收不定,那么現在,誰還敢輕易的放糧呢?不偷偷的購買糧食等著大發一筆,都不好意思說話。江寧縣的情況,也只能是自理。徐秀收到回文,到是溫和,言說東南大旱,朝廷賑災,最大的可能就是從南京城糧儲調撥,到時候支援整個東南,自然會有江寧縣的一份,稍安勿躁即可。如此,江寧縣也不好多說些什么。似乎是想起了什么,徐秀道:“梁縣丞。嚴格關注城內農田交易的情況?!?/br>自從先前發現江寧縣少了一萬多戶,也就是數萬人的人口,農田也少了幾萬畝,他就知道,這一定是土地兼并。多發生在災害及百姓困苦的年月。他卻是不知道,從弘治十七年弘治皇帝身子大不如前,松弛對朝政的控制,一直到正德元年這不足兩年的時間里,整個大明少田四百萬頃,少戶三百萬戶的可怕數字。四百萬頃,是個什么概念?大明洪武朝有田八百五十萬頃多,弘治十七年,也在八百多萬左右,而兩年的時間,整個帝國的農田,少了一半,自然不是這些田不見,只是在數字上,不見了。細思恐極。如果徐秀知道這些,他一定會渾身發冷。他一定會知道,自己要替大明打打方向盤,是個多么艱難的事情。梁行也明白此間道理,他道:“田不會平白無故消失,人口也不會平白無故沒有,大人有何思考?”人肯定還在江寧,沒有那么容易走脫的,可現在要找黑戶,難度卻又十分大,徐秀無奈道:“眼下旱災事急,我們只有先控制住既有良田不要被侵占,農戶不要再逃離,至于那少掉的幾萬人,幾萬畝地,只好事后再說了,但事情,不能一樣一樣干,縣丞辛苦一些,多關注關注,多搜集搜集情報,多加加擔子?!?/br>梁行他用的很順手,這么久接觸,也知道是個可以信任的人,自然愿意給他多加擔子。梁行認真的道:“是,絕不辜負大人?!?/br>增加擔子,就意味著增加了權力,梁行自然知道其中的好處,故而也不會埋怨多干活之類的。旱情一天比一天嚴重,或者說在這么多日子不下雨過后,每過一天,造成的各種反應都是原先的倍數,難以做加法。成片成片的農田開裂,一個個池塘漸漸露了底,往日流水潺潺的小何,也變得無精打采,逐漸斷流。徐秀這些日子很少在縣衙待著,他在田壟地頭,他在河渠旁邊,他在打井旁指揮,可以說整個江寧,無處不存在他的身影,忙忙碌碌雖是一方面,可他的內心卻十分惶恐,兩個月,就是去京城都能有三個來回了,可他的一枝梅還是沒有回來。因為,許進公的書信……已經到了,平安返鄉。他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為了掩飾自己內心的害怕,只好沉醉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