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16
雖然還有人搖旗納喊,但是沒有了領頭人,也就不了了之。 常濟文不鬧了,宗室們卻依然沒有罷休,今天這個遞牌子進宮,明天那個在朝會上撞柱子,趙極不厭其煩。 幾位閣老先后被單獨召進宮里,幾天后,趙極挑選了鎮國將軍趙恕的嫡次子趙韜和輔國公趙達的重孫趙斐進宮讀書,又在勛貴子弟中挑選了幾名伴讀。 也就是說,如果皇帝無子,下一任帝王便是在這兩個孩子中選一位。 即使趙極萬般不愿,他能害死一個孩子,卻不能把兩個孩子全都弄死吧,那樣做得也太明顯了。 一時之間,朝野上下議論紛紛,有的說趙極是想明白了,終于大徹大悟;也有的說皇帝時日無多,已經失了雄心,怕是等到皇帝龍御殯天的時候,坐在這把龍椅上的,不是趙宥就是趙奕了。 但是無論如何,皇帝有了后繼之人,宗室營和清流之間的鬧劇也算是收場了。 韓前楚氣得半死,這件事是他暗中挑起來的,可他萬萬沒有想到,最終受益的卻是宗室營的那些寄生蟲。 最讓他生氣的,還不僅如此,秦玨竟然從滴水不漏的保定衛查出事來,保定衛的兵庫被強行打開,里面竟然藏有給征南大軍的兵器和糧草。 上面的封條還好好的,注明是給征南大軍之用。 這些東西竟然藏在保定衛的兵庫里?再接著審,便審出尹宸手下的左將軍韓措與兵部勾結,從保定衛借兵,在路上暗中換出一部分軍備。而保定衛本身也不干凈,竟有幾百人是在吃空餉。 但這些空餉并沒有落入保定衛手里,而是交由兵部侍郎楊儉掌握。 吃空餉? 眼下連打仗用的糧草都不夠,這些遠離戰場的衛所竟然還在吃空餉! 第**六章 怎么敢 滿朝皆驚。 保定衛是大衛所,分成保定左衛、保定右衛、保定中衛、保定前衛和保定后衛,隸屬大寧都司。 而大寧都指揮使便是韓前楚的兒女親家牛朝。 秦玨帶回的證據方方面面,不但有花名冊、帳本,還有人證! 這些都是鐵證,僅是物證便有五六箱,人證也有十幾人。 趙極盛怒,他是帶過兵的,自是知道如今前方缺少糧草沒有軍餉是多么危險的狀況,前方發不出軍餉,死了的將士沒有質恤,后方的衛所卻在吃空餉。 韓前楚被這突出其來的情況震得有些發懵。抽調軍需的事情,這是他默許的,他是要給尹宸釜底抽薪,可是吃空餉又是怎么回事?他是兵部堂官,對于吃空餉并不陌生,日積月累,哪個衛所也有幾個吃空餉的,錢數不多,挺多夠衛所的長官們吃吃小酒。 水無魚則清,韓前楚不介意用這點小錢給底下的人發發紅利。 當然這也是有度的,每個衛所吃空餉的少則幾人,多則一二十人,哪里有幾百人之多? 這是秦玨污陷! 可是保定衛是他的子弟兵,水潑不進的地方,秦玨從哪里找來的這些物證和人證? 難道保定衛有內鬼?怎么可能?倒是有個蔣家和秦玨沾著關系,可蔣家更不可能了,蔣家姑奶奶是被秦家弄死的,蔣家一門武將,怎會咽下這口氣?再說,秦玨和蔣家打架,還是保定知府去給拉開的,之后此事被都察院的御史知道了,還寫了折子參了秦玨一本。 可是這件事欲演欲烈,保定衛的事情剛剛擺到臺面上,同樣隸屬于大寧使司的茂山衛和紫荊關千戶所,也有人證站出來,他們都是頂了同族親戚家的襲職,被長官們發現后,威脅要上報兵部,他們無奈,為了保住襲職,只好把應得的軍餉拿出來,到了如今已經幾年過去了,族里為了襲職鬧得不可開交,還以為他們得了好處,找上門來要銀子,他們實在是撐不下去了,還不如把這件事捅出來。 領空餉的事情涉及到兵部官職最高的這幾個人,韓前楚知道,即使他自己沒有什么事,可是牛朝和楊儉必須要扔出去一個。 是保牛朝還是保楊儉呢? 韓前楚正在躊躇,楊儉早年與瑞王趙梓的書信便被拋了出來。 前一天夜里,已經宵禁,巡城的人抓住一個鬼鬼祟祟的人,從那人身上搜出一封書信,看落款竟然是兵部侍郎楊儉寫給瑞王趙梓的書信。 按理,事關楊儉,巡城官是不會招惹的,會連人帶信給楊儉送到府上??墒沁@次遇到的巡城官,卻把這個人連同這封信交給了錦衣衛! 那個人是楊儉的心腹之一,常常跟著楊儉進進出出,六部里沒見過他的不多,他的身份很快便被證實了。據他交待,有個從西北來的人,要拿這封信換五千兩銀子,他今天就是給那人送銀子的,楊儉為了避人耳目,才讓他獨自去獨自回,沒想到回來得晚了,還是被抓住了。 這人說的話是漏洞百出,可那封信卻是千真萬確,上面的字跡確定是楊儉的無疑。 這一次把韓前楚也給氣得不成,原來楊儉在投靠他之前,竟然是瑞王的人。 瑞王世子趙宥已經反了,楊儉就是滿門抄斬的大罪。 楊儉死就死吧,可這不是坑了他嗎?滿朝文武誰不知道楊儉是他的人?可楊儉卻還是瑞王的人,那他成什么了? 韓前楚一不做二不休,決定把大寧使司吃空餉的事一股腦全都推到楊儉頭上,又趁著楊儉還沒有轉送到詔獄,他派人給楊儉遞話,他能給楊家留后,就看楊儉怎么做了。 楊儉的夫人也收到了消息,她連夜把一個有孕在身的通房丫鬟交給了韓家派去的人。 楊家還能保住的也只有這個沒過明路的丫鬟了。 楊儉次日便移送詔獄,他一口咬定這件事和韓前楚沒有關系,全是一人所為。 韓前楚聽說后很是欣慰,長長地松了一口氣。 新任的征南大將軍已經到達京城,他是原遼東都司指揮使邡元申。邡元申年輕時跟著趙極打過高麗,打過瓦剌,就在打瓦剌時受了重傷,之后便卸甲歸田,做了田舍翁。 此番趙極讓他出山,一來是出于對他的信任,二來朝廷也是真的沒有能夠統領二十萬大軍的帥才了。 邡元申接到圣旨,從家鄉趕到京城,只等辦好各項手續,便往南邊去了。 可就在這個時候,錦衣衛指揮使鄒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