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99
對所謂三綱五常的儒家禮法,他都不是那么在意——忠君之心就更加不用說了。他是純粹因為張四維這個仇人如鯁在喉,這才不得不緊跟張居正的步伐??墒?,金寶終究是自幼在學校偷聽的圣賢書,跟的老師更是一個比一個厲害,許國這種翰林院非常知名的學士,在講授經史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灌輸那些禮法。所以,他想想就不費那個勁了。 “你想好了,情分不在于外在,而在乎于心,我不知道將來會發生什么樣的事,但你好容易才考中這么一個舉人……” “爹!” 看到金寶那張不想繼續再繼續這個話題的臉,汪孚林頓時有些悻悻然。他從來就不是個君子,奈何他敬重的長輩同輩,他親眼看著長大的晚輩,一個個卻特別君子,喜歡在這種他根本不在意的問題上死爭,比如汪道昆,比如沈懋學,比如金寶……汪道昆那至少是人老成精,說真君子沒人信,偽君子太過分,只能說有自己的堅持??煽纯瓷蝽畬W,看看金寶……說實在的金寶這性子實在是太適合當沈家女婿了! 由著死硬態度的養子在那一動不動跪了一刻鐘,汪孚林才無奈地嘆了一口氣,伸出一只手就把人拉了起來。然而,因為跪的時間稍長了些,腿腳發麻,金寶起身的時候一個趔趄,眼看就要摔倒的時候,卻被穩穩地托住了,但前沖的勢頭卻依舊未止,竟是直接撞在了汪孚林的肩膀上。好容易站直了身子,他顧不得去揉發痛的鼻子,趕緊站得端正筆直。 而這時候,汪孚林卻已經岔開話題了:“既然你認準了,那好,剛剛那話,就當做我沒說過?!?/br> 金寶登時喜形于色,隨即便趁機說道:“還有表字的事,爹,我來時許學士還說過,表字還是由您來起,他雖說是我將來的老師,但不在乎這個。而且……您總不會說之前就真沒想過吧?” 汪孚林不由得沒好氣瞪了養子一眼。給你這么好機會,也不知道奉承一下那位前途無量的老師,怎么就這么死心眼呢?瞪歸瞪,但他心里卻還是有幾分欣慰和嘉許。 “你的表字,我之前確實想過很久。你的名字雖說如今聽著有些俗,但那是你死了的親生父親給你起的,那就讓它繼續隨著你。而這表字,也從你這名字起。金乃是五行之一,而尚書對五行有云,‘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就取一個辛字?!?/br> 這確實是他想了很多天的結果,此時說來,自是侃侃而談:“而寶者,天子印璽曰寶。至尊至貴。貴者,高也尊也。如果不是三皇五帝的帝嚳出自高辛氏,我當初想取表字高辛的,只愿你歷經辛勞之后,能等上高峰頂點。然高處不勝寒,高便不如維了。天子之寶是印璽,然則一國之寶,卻在于維,管子牧民篇有云,國有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我給你取的表字,便是維辛?!?/br> “維辛……維辛……” 金寶咀嚼著這幾個字,卻沒有在意汪孚林引經據典的解釋,而是想到了自己當初在社學偷聽,私底下用樹枝學寫字,那苦中作樂的時光,一時禁不住癡了。這么多年過去,當初那段苦難得好像永無盡頭的日子,已經漸漸從腦海中淡忘了,可如今那段記憶卻冷不丁再次跳了出來,讓他重新審視了如今的生活。在默立了片刻之后,他突然再次下拜磕了個頭道:“多謝父親費心了!” 汪孚林有些尷尬地咳嗽了一聲——事實上,他簡直都快把書翻爛了,這才最終想到了這個表字,和當初譚綸看似信手拈來完全不同——當然,譚綸是不是早就從汪道昆那里知道那么一件事,于是做好準備,早就起好了一個表字放在那,他就不大清楚了——他之前一口氣起了十幾個備選,但仔仔細細品味其中含義,最終便還是挑了維辛。見金寶顯然接受了,他如釋重負,再次把人扶起來之后,便拍了拍小家伙的臂膀。 “我今天在張府,恰逢沈君典寫了信給張嗣修,想要為吳中行趙用賢兩人求情,但張嗣修正在火頭上,連回信的意思都沒有。我之前勸過他和馮夢禎,照此情形看,沈君典應該會告病回鄉。他既然回鄉,旁人興許要想東想西,所以等到許學士正式收你為學生之后,你就回徽州去,到宣城把媳婦娶回來?!?/br> “是?!苯饘毾攵疾幌氡愦饝讼聛?,見汪孚林又看了一眼那封報喜添貴子的家書,好像是發起愁來,他就小聲問道,“爹難道就沒給弟弟meimei早點起些名字備著?” “男男女女的名字起了一百多個……但最后全都否了?!蓖翩诹钟行阑鸬刈チ俗ヮ^發,隨即就有些賭氣地說道,“反正大名不急,小名兒你祖父和你娘他們都會商量著,我再起兩個送回去,拖一年半載也不要緊?!?/br> 金寶還是第一次見養父這樣孩子氣,頓時不禁莞爾。等到汪孚林提到過幾日休沐時,程乃軒會搬遷過來,汪家這邊也會調整各處院落的功能,請了刑部左侍郎王篆前來溫居,順帶給各處屋舍題名,他自是答應屆時早些過來。而今夜已經有些晚了,他便留了下來,次日等到汪孚林去衙門時,方才回許家。 昨日又是罷官,又是流放,廷杖的陣仗都已經擺在了皇極門外,次日卻依舊有人上書抗辯,同時為吳中行等人求情。然而,送到通政司那些奏疏中最顯眼的,并不是彈劾張居正的,而是彈劾的吏部尚書張瀚不稱職的奏疏。張瀚此前沒有告病,便是抱著萬中無一的希望,希望翰林院和六部那些清流能夠喚起科道官員的膽氣,跟著一同彈劾張居正,將奪情之事扳過來,可如今看到科道萬馬齊喑,他自知躲不過這一劫,便在這一天晚間干脆利落上書求去。 然而,往日疏入至少要挽留個兩三回的慣例,放在他身上卻如同狗屁,他一上書,萬歷皇帝便準了,直叫他本就低落的心情更添了幾分不甘。然而,除卻他不甘心再為張居正傀儡,奮而爭取獨立的心愿落空,因而生出的那股悵惘之外,他也不是沒有一丁點如釋重負。 就張居正這剛愎自用,容不得人的性子,日后絕沒有好下場,他還不如趁此一退了之,說不定還給子孫留了一條后路! 兵部尚書和吏部尚書,這兩個需要大廷推的職位先后空缺,自然讓朝中上下震動不小。而就在這時候,工部尚書郭朝賓也以年老體弱為由,幾次三番請求致仕。汪孚林看看勉強被自己勸下來的刑部尚書劉應節,年紀一大把還暫時在任上死撐的左都御史陳瓚,想想這朝中內閣之外權力最大的七卿差點兒就要先后換去其五的局面,再想想張居正已經清楚地認識到了舉世皆敵的窘境,他在私底下和程乃軒議論時,便把根子歸結到了隆萬之交的